声音的特性实验工作的报告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04 07:14: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声音的特性实验工作的报告

声音的特性实验工作的报告

声音的特性实验工作的报告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2页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练习: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

一、请你填一填

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170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s。

2.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 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3.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 ;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4.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儿吸引到网里面来,表明水能够 。

5.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一是在 减弱,二是在减弱,三是在 减弱.在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才能保证休息和睡眠。

6.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7.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8.有时我们接起电话,彼此间只说了声“您好”,对方还未来得及告诉我他是谁,如果他是我们熟悉的人,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谁,这是根据________来判断的。

二、请你选一选

9.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10.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11.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

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12.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1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4.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16.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3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17.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 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 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三、研究与交流 18.你知道什么是声呐?它有那些应用?

19.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是由工厂内各种机器的运转、交通工具的使用、人口的集中造成的,工厂车间的机器声、飞机升降的轰鸣声、汽车发动机的振动声、人们的喧哗声和音响设备的吵闹声等,都属于噪声。70db的噪音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防治城市的噪声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问题:(1)请你再说出三种属于城市噪声的例子。

(2)请你说说城市噪声的危害。

(3)请你说说防治城市噪声的措施。

20.在一次校园歌咏比赛时,小鹏同学发现女生的声音尖而细,男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你能告诉他这是为什么吗?

21.蜜蜂或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的响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时则悄无声息,这是为什么?

22.我们在看星球大战的影片时,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在太空中一个机器人驾着飞船攻击另一个飞船,另一个飞船被炸毁,响声震耳欲聋,你认为这个场景符合实际情况吗?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

2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请你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

(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_;

(2)设计和进行实验:_ ;

(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 。

24.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

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

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声调不同;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

(2)这些特性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请你算一算

25.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用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请你填一填

1.0.5。 2.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3.振动,空气。 4.传播声音。

5.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50。 6.分贝,减小。

7.被弹起,静止不动,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8.音色。

9.A。 10.B。 11.D。 12.C。 13.B。 14.C。 15.B。

16.B。 17.B。

三、研究与交流

18.声呐(是sonar的译音,它是sound navigation ranging的缩写)又叫水声测位器,是利用发声设备向被测物体发射出声波或超声波的脉冲,然后,在接收反射回来的脉冲信号,在显示器上比较两信号的时间间隔,以探测水下物体(鱼群、沉船、海底等)的位置的一种测试仪器。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深,利用声呐还可以探测水下的冰山,利用声呐还可以探测鱼群等。

19.(1)汽车的鸣笛声、燃放的鞭炮声、打桩机的打桩声等;(2)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更严重时会造成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3)把噪声较大的工厂搬迁至郊区,在公路两旁种植树林或安装隔音玻璃板等。

20.一般女生的声带狭长,气流冲击声带发声时,声带振动较快,但是,振幅不大,所以音调高,响度小,听起来尖而细,而男生的声带较宽厚,发声时振动较慢,但振幅较大,所以,音调低,响度大,听起来这种声音低沉而有力。

21.蜜蜂和苍蝇的翅膀振动频率是几千赫,在人们的听觉范围内(20~20000HZ)之间,人能听到嗡嗡声;虽然蝴蝶的翅膀同样在振动,但是,频率只有五、六赫兹,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们听不到蝴蝶的飞行声音。

22.不符合,因为太空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而不能听到声音。

四、实验探究

23.(1)音叉、乒乓球(系着细线)、小锤;(2)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b、用更大力击打音叉,重做上面的实验;(3)声音的响

第2篇:声音特性

声音的特征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减弱噪声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所以,要从噪声的产生到噪声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声波三个方面着手减弱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6、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调、响度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概念。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如果一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261.6Hz,不管这个物体是钢琴、小提琴、军号、笛„„我们都说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中央C调。我们常讲男同学说话声音“粗”,女同学说话声音“尖”,指的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

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大。响度与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概念。打鼓发出的声音响度大而音调低,小鸟的鸣叫声音响度小而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而音调低,蚊子的嗡嗡声响度小而音调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耳要能听到声音,首先需具备3个前提条件: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其次人耳要听到发声体的声音,还应考虑到声音的频率和响度。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另外,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典型例题

1、到医院看病,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跳的声音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解析:

听诊器的基本原理:心、肺、内部的振动经固体(听诊器)传播,在橡皮管内声音振动把声波传递到耳朵,且声音在橡皮管中传播能量很散失,声音真实清楚,响度较大。答案:D 例

2、为什么给自己录音时,自己听起来不象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听起来却没有多大的差别? 解析: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方式传播的,而录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由于传播介质不同,听起来感觉不同;别人平时和从录音机里听自己说话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听起来没有多大区别。

3、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音耳罩,请你设计一下材料的选择:(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A.软橡胶

B.泡沫塑料

C.硬塑料

D.硬纸板(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哪种材料好?()A.碎钢块

B.硬纸片 C.泡沫塑料 D.木屑(3)“衬里”紧挨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哪种材料好?()A.纸

B.皮革 C.木板 D.绒布

点拨:(1)中反射声音较好的材料应选质地较硬且平滑的材料,硬塑料为首选;(2)中对声音吸收性较好的应选取质地软,且有疏松微孔的材料,例如:泡沫或蜂窝状的材料,由于填料要求材料越轻越好,因此选泡沫塑料;(3)中从肌肤的舒适角度应选取柔软、光滑的绒布。答案:(1)C(2)C(3)D 例

4、小芳在书房记单词,爸爸在客厅看新闻联播。为了不受电视机声音的影响,小芳采用的以下办法中较为合适的是()

A.把电视机关掉

B.减小电视机的音量

C.打开书房内的收音机D.关闭书房和客厅之间的门窗

点拨:A项、B项虽然都运用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原理,但A项因干扰了他人并不合适,应先B项。C项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来防干扰反而会使噪声更大。D项是在传播过程中设置屏障来减弱噪声,对于本题来说是行之有效而又合适的办法。

故正确答案BD 例

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少噪声污染

点拨:在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甚至很近的地方,就有居民的楼房或单位办公室,汽车的轰鸣车必然会影响到居民楼内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在公路两侧竖起隔板,就可以阻断一部分噪声向两侧传播,这是对居民的一种负责任的保护。答案:D A卷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65Hz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的是()

A.使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用力敲大鼓

D.转动小提琴的旋纽

3、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4、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出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5、当你在家中复习迎考时,邻居却在家引吭高唱对你形成干扰,为了减少噪音影响,下列措施肯定无效的是()

A.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孔 C.与邻居好好商量请他小声点

D.将窗打开,加快空气流通

6、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音符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256 288 320 341 384 426 480 A.音阶越高频率越高

B.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

D.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甲、乙、丙三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所以甲、乙、丙都是声源。甲振动频率为2Hz,乙振动频率为105Hz,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丙振动的频率为256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选C。

小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不仅与响度有关,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人耳不能听到。

2、使劲拨动琴弦,用力敲大鼓,只能改变振动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在二胡的弓毛上涂松香,能改变音色。转动提琴旋纽,使琴弦变紧或松,从而改变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B卷

二、填空题

7、“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8、女高音与男低音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吟唱中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不一样。

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

10、张平同学学了声学部分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端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声源;人耳;传播过程

8、音调;响度;音色

9、“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10、(1)“音调”;

(2)像皮筋被拉得越长越紧,振动越快。

三、综合题

11、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 答案:因为立体声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放出几十赫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放出千赫以上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

12、对因衣物没放平引起洗衣机身振动产生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减弱? 答案:可从声源处减弱,将衣物摆平,使机身振动减小。

13、小雪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小林在一旁提醒她:“小雪,快满了!”“真的,满了!”小雪说,小雪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林说:“听出来的。”小雪大惑不解,请你帮助小雪弄清其中的奥秘。

答案:当向暖水瓶中灌水时,随着瓶里的水增多,瓶内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频率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高,听起来越尖细。

小结:首先要搞清声音是由哪一物体振动发出的,然后再研究发生变化的因素。

14、夏天的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可小明家不点蚊香,也不喷杀虫剂,却没有蚊子。有人问小明,为什么你们家不怕蚊子?小明拿出一个跟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的盒子来,说这个盒子能驱蚊,为什么那个盒子能驱蚊? 答案:解:叮人的蚊子都是雌蚊,特别是育卵的雌蚊更叮得厉害。可是,雌蚊在育卵期却回避雄蚊,只要感觉到雄蚊的声音就逃之夭夭了。小明家的那个盒子是一只电子蜂鸣器,它能模拟雄蚊声音(频率在9500—12000Hz),雌蚊感到这种声音,以为雄蚊来了,就远远地避开。

小结:解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只有多联系实际,抓住问题的关键,去除与问题无关的因素。

15、居住在允许夜间通行的重型卡车和拖拉机路边的居民,防止噪声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案:解:因为该路是允许通行重型卡车和拖拉机的,且居民区位置也已确定,因此无法在源处减弱噪声,只能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可在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带,住房的门、窗背向道路,室内挂上厚些的窗帘,也可戴防噪声耳塞。小结: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应考虑实际条件和产生噪声的根本原因,切不可忽略了人的行为目的。

16、噪声是有害的,科学家想了许多办法加以治理,而在这些办法中,最奇特的一个办法是“以声治声”。做法是:用电子计算机产生与噪声振动步调相反的“抗声”,让“抗声”与噪声在空气中合成,其结果减弱或抵消了噪声强度。问题是,本来噪声就有害再由电子计算机发出声音不是增加噪声的响度吗?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减弱噪声呢?

16、解:控制噪声,就是把不希望有的声音减弱,即把不希望有的振动在传播介质中想办法减弱或抵消强度。“抗声”就起这个作用。当噪声在空气中传播时,同时也让一个步调相反的振动也产生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噪声和“抗声”合成的结果,就减弱或抵消了噪声的强度,达到以声治声的目的。中考解析 例、(海南)下面几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晚会现场,舞台上的合唱团发出的激昂而嘹亮的歌声 B.交响音乐会上,几十种乐器演奏时发出不同音色的器乐声 C.正在放映精彩影片的影剧院里,两位同学轻轻的交谈声 D.春游活动中,同学们活泼轻松的说笑声 解析:

本题中考查噪声不是从其产生机制出发,而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A、B、D中所呈现的声音都是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而C中反映的两位同学轻轻的交谈声,虽然响度不大,但影响了其他大多数观众正常收看影片,因此属于噪声。答案:C 课外拓展

噪声的防护技术

噪声是繁华城市里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为了贯彻我国噪声卫生标准,减小噪声的危害,保护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必须对噪声进行防护.在噪声防护技术中,一是减小噪声源的噪声,二是减弱、控制噪声的传播,三是个体防护.下面概括介绍这三方面的防护技术.

1、对噪声源的防护技术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噪声源的发声体改为不发声体,例如用无声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锤打,用无声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等.用这类无声或低声设备及工艺代替高声设备及工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噪声问题.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从声源上根治往往是不可能的,许多原有设备还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因此,对噪声采取一些控制技术,仍然具有重要和普遍的意义.

对噪声源的控制技术如下表.

安装消声器 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消声设备,对空气声最有效 吸声处理 吸收声的能量,对空气声最有效 隔声 反射声的能量,对二次固体声有效 减振处理 吸收振动能量,对一次固体声有效 隔振 反射振动能量,对一次固体声有效

消声器是控制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方法,它是一种阻止声音传播而使气流通过的装置.消声器的形式很多,主要有限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以及微穿孔板消声器等.吸声处理是在噪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隔声是把发声体封闭在一个小空间使之与环境隔绝等.

2、减弱和控制噪声的传播,可以有四种技术

(1)远离噪声源.人远离噪声源,使噪声在远距离传播中衰减.

(2)改变噪声指向.噪声在低频时,一般无指向性,但随着频率的增高,其指向性也随着增加.因此,对于高频噪声,改变指向是一项控制噪声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3)筑墙控制噪声的传播.衰减量与声频或波长有关,与墙高度也有关.筑墙衰减噪声,在实用中被考虑的限度为25 dB.若在墙上贴吸声材料或在房间挂吸声板,也能有效地衰减噪声.

(4)大气、树木和草地可以削弱噪声的传播.噪声由气温高处向气温低处折射、由上风处向下风处折射.根据这一规律,噪声源应设置在低温处和下风处.绿化城市,不仅可以减弱噪声的的传播,而且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3、个体防护

如果由于技术或经济上各种原因,未能达到控制噪声的要求,只好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1)帽盔.优点是隔声量大,对高频的隔声量可达40 dB~50 dB,而且可以减少对内耳的损伤,对头部又有防震和保护作用.缺点是笨重、不透气.因此只对强噪声适用.

(2)耳罩.外壳用硬质材料,内面用软质材料,内装吸声材料,隔声性能好.

(3)隔声棉.用石蜡或油浸透的棉花塞入耳道.

(4)耳塞.通常用软橡胶或软塑料制成.

第3篇:声音的特性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番茄丫头”为你整理了“声音的特性”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课题:
      课型:新授课
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
      重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
      难点
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声音特性》说课稿

《声音特性》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声音特性》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音特性》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声学研究对下基础。

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基本上分为音调、响度、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通过实验以及观察波形,对声音的三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教材在 “探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声音特性》说课稿

《声音特性》说课稿(锦集14篇)由网友 “syntax”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声音特性》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篇1:《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声学研究对下基础。

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基本上分为音调、响度、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通过实验以及观察波形,对声音的三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教材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因素”时,实验器材使用学生身边的刻度尺、梳子,让学生体验声音音调有高低之分。

(2)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声音的特性实验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音的特性实验工作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