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洞山指月》(南怀瑾)有感
读《洞山指月》(南怀瑾)有感
原创: 范晓微
《指月录》是禅宗中曹洞宗的语录集,洞山和曹山师徒二人并称曹洞。
关于中国的禅宗我简单和大家介绍下,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自南北朝开始,跟中国的诸子百家结合,产生了禅宗。自达摩祖师以降,衣钵传至六祖慧能。
慧能之后,禅宗开枝散叶,形成了五宗七派。其中一支传给南岳怀让禅师,再传马祖道一,再传百丈怀海。今天的丛林制度就是在百丈师徒手里建立的,奠定了佛教长久流布的基础,对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等都影响深远。
另一只传给青原行思禅师,再传石头希迁,再传药山,云岩,洞山,曹山,最后形成了曹洞宗。
以上是禅宗传承的路线,但何为禅呢?为何叫禅宗?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呢?按照南师的开示,禅宗剥掉了一切宗教的外衣,赤裸裸地用中国文化来表达,儒释道三家合一都归到禅。禅宗不讲功夫,只讲见地(见地里包含了功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何找出自己生命未生之前的本来功能,直接走这个路线就是禅。
同是禅宗,但教育法却是各不相同。六祖慧能走的是顿悟路线,他的师兄神秀走的是渐修路线,慧能在南方传法,神秀在北方布教,所以素有“北渐南顿”之说。此后希迁禅师写《参同契》(刻意借用魏伯阳《参同契》的书名),乃至云岩、洞山《宝镜三昧》这一路修持的方法都是以《易经》为依据下来的。虽说六祖大字不识,但希迁、药山都是经教皆通,文采斐然。尤其到了曹洞宗,文学功底都相当深厚,教法融于诗词,佛啊道啊提都不提。只是后来人都被美妙的诗词章句吸引了,其背后的禅法反而忽略了,搞到今天就剩下口头禅了,甚是可惜。
曹洞宗最有名的教法是《五位君臣颂》,节选之‘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群臣道合是兼带语。这些讲的是实证的境界,而在禅定功夫方面走的不是四禅八定,而是儒家的《大学》路线,“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总而言之,讲到中国文化,禅是核心,曹洞宗是禅宗的代表之一,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通过修证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
—— 范晓微
第2篇:读洞山指月南怀瑾有感
读洞山指月南怀瑾有感
《指月录》是禅宗中曹洞宗的语录集,洞山和曹山师徒二人并称曹洞。
关于中国的禅宗我简单和大家介绍下,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自南北朝开始,跟中国的诸子百家结合,产生了禅宗。自达摩祖师以降,衣钵传至六祖慧能。
慧能之后,禅宗开枝散叶,形成了五宗七派。其中一支传给南岳怀让禅师,再传马祖道一,再传百丈怀海。今天的丛林制度就是在百丈师徒手里建立的,奠定了佛教长久流布的基础,对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等都影响深远。
另一只传给青原行思禅师,再传石头希迁,再传药山,云岩,洞山,曹山,最后形成了曹洞宗。
以上是禅宗传承的路线,但何为禅呢?为何叫禅宗?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呢?按照南师的开示,禅宗剥掉了一切宗教的外衣,赤裸裸地用中国文化来表达,儒释道三家合一都归到禅。禅宗不讲功夫,只讲见地(见地里包含了功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何找出自己生命未生之前的本来功能,直接走这个路线就是禅。
同是禅宗,但教育法却是各不相同。六祖慧能走的是顿悟路线,他的师兄神秀走的是渐修路线,慧能在南方传法,神秀在北方布教,所以素有“北渐南顿”之说。此后希迁禅师写《参同契》(刻意借用魏伯阳《参同契》的书名),乃至云岩、洞山《宝镜三昧》这一路修持的方法都是以《易经》为依据下来的。虽说六祖大字不识,但希迁、药山都是经教皆通,文采斐然。尤其到了曹洞宗,文学功底都相当深厚,教法融于诗词,佛啊道啊提都不提。只是后来人都被美妙的诗词章句吸引了,其背后的禅法反而忽略了,搞到今天就剩下口头禅了,甚是可惜。
曹洞宗最有名的`教法是《五位君臣颂》,节选之‘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群臣道合是兼带语。这些讲的是实证的境界,而在禅定功夫方面走的不是四禅八定,而是儒家的《大学》路线,“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总而言之,讲到中国文化,禅是核心,曹洞宗是禅宗的代表之一,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通过修证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
第3篇:读《少年南怀瑾》有感
读《少年南怀瑾》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少年南怀瑾》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近,我阅读了《少年南怀瑾》。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南怀瑾成长的故事。南怀瑾小时也如我们一样,调皮好动,可他能静能动,一读起书,就特别安静,但他并不是发呆的静,而是专心致志的,读过的内容,能滚瓜烂熟的背下来,他还十分好学,不懂就问。南怀瑾从小体弱,他就努力练功,使自己渐渐强壮。年年过去,南怀瑾虽然已经读过了很多书,武功也十分厉害了,可他并没有中断他的学习生涯,而是对自己的要求更加高,看更多的书。他也从不骄傲,四处拜访名师,锻炼自己的.武功。南怀瑾的长辈也总是教育他,指引他,让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启蒙教
第4篇:读《洞》有感
读《洞》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洞》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洞》有感1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书,是路易斯写的《洞》。这本书的名字就别具一格,让我好奇地不禁翻读起这本书来。
这本书主要写了斯坦利被误以为偷了一双球鞋,便进了翠湖营。那里所有的孩子每天都要求挖一个深五英尺、宽五英尺的洞。训导员说是为了改善品格,结果却是贪婪狠毒的管理员大人的阴谋,她只是为了寻找宝藏。
我很敬佩文中的斯坦利。当他被误以为是偷鞋贼时,他毫不气馁去努力证明自己。他还很懂事,他的父母一直都很担心他。他没有麻烦父母,还写信给他的父母说自己很好,还学到了很多知识,但事实却完全相反。他还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翠湖营那里烈日炎炎,水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