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宫词一百首古诗鉴赏
宫词一百首古诗鉴赏
王建《宫诗》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琅琅上口,颇见民歌风情。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婉,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宫词一百首
王建
树头树底觅残红,
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
错教人恨五更风。
王建诗鉴赏
王建《宫词》共百首,描写宫女生活,素材据说得自一位作内侍的宗人王守澄。但它也并非全属纪实性质,《石洲诗话》说:其词之妙,则自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如仅以就事、直写观之浅矣。对王诗的这种评论,颇中肯綮。这首诗是百首中较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一首。
诗一开篇就展现一幅暮春景象: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仰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俯视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
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当然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诗上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忽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推进了一层。《诗经· 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此诗桃花贪结子同样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样。然而这些深闭禁苑的宫女,却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写桃花贪结子,委婉传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诗至此,读者会感到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退,代之以另一种情绪和心境,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石洲诗话》)。这一顿挫,使诗情发生跳跃,意境为之深化。如果说仅仅从惜花恨风,读者还难以分辨宫女之怨与洛阳女儿之怨的不同;那么,这羡花妒花的情绪,就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写出了人物感情的个性,赋予形象以深度与厚度了。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以桃花自比,惜其飘零,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羡艳、妒嫉了。但诗人的运笔并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突出了宫女无结婚生子的自由,其悲惨命运也就大可怨恨了。
第2篇:古诗齐宫词鉴赏
古诗齐宫词鉴赏
《齐宫词》原文: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齐宫词》参考注释:
①张《笺》编此诗于大中十一年(857)时商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至白下。凭吊齐、梁旧事,有感于两朝皆务浮华享乐,于纸醉金迷、轻歌曼舞之间,兴衰代续,乃有此作。
②永寿句:《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齐废帝东昏侯宝卷起芳乐、芳德、仙华、大兴、含德、清曜、安寿等殿,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萧衍师至,王珍国、张稷应之,夜开云龙门,勒兵入殿。是夜,帝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卧未熟,闻兵入,趋出北户,……直后张齐斩首送萧衍。”同书又载:“又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此以永寿宫代指齐宫,言宝卷宠潘妃及亡国之事。
③夜不扃:夜里未关宫门(因有内应)。
④梁台: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梁台即萧梁宫禁之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齐宫词》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但妙在只叙事而不议论。永寿殿阁,金莲女色,梁台歌舞的奢华享乐中,演绎着兴衰更替的'历史故事,那风中摇曳的九子铃,见证过一代代王朝的悲欢荣辱,物是人非!刘、余《集解》云:“九子铃既齐废帝荒淫昏愦之标志,亦其荒淫亡国之见证;既梁台新主荒淫相继之标志,亦其重蹈覆辙之预兆。”历史是漫长而且复杂的,但诗人只“就微物点出,令人思而得之”,“倍觉唱叹有情”。李商隐是一位常怀忧国之心的诗人,此诗咏史之意未必不在讽今。前人多有认为此诗讽唐敬宗者,不无道理。杜牧《阿房宫赋》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九子铃之鉴,深意或正在此。”犹"字耐人寻味。此诗含蓄蕴藉,与《贾生》诗之直言议论风格不同,下附其诗供参读: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3篇:宫词古诗词鉴赏
宫词古诗词鉴赏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宫词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宫词古诗词鉴赏1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的诗意: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近银河。
出自顾况《宫词》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
全诗的意思是,高大华丽的宫殿里,响起了悦耳的笙歌,清风不时送来得宠的宫嫔们的欢声笑语;而在另一处,失宠的宫嫔则过着凄寂的生活,在朦胧的月光下,静听更漏之声,她把水晶帘高高卷起,独自凝望迢迢银河,来度过这不眠的秋夜。两种境界,对比强烈。抒情细腻,无一
第4篇:宫词唐诗鉴赏
宫词唐诗鉴赏
这首诗画面的描写形象生动,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传神。这些天真可爱的少女,入宫前,在家乡都是有着各自的自由生活的。入宫后,则成了笼中之鸟,失去了自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是怎样写的吧。
宫词
王建
射生宫女宿红妆,
把得新弓各自张。
临上马时齐赐酒,
男儿跪拜谢君王。
王建诗鉴赏
唐朝写宫女苦闷哀怨的诗很多。象元稹的《行宫》:寥寥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张祐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等诗都是其中的名篇。王建的《宫词》一百首,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出身阶级的局限性,有些不免歌颂宫廷的腐朽生活,但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这种生活的黑暗面,表现了宫女的内心苦闷和她们的不幸遭遇。从而使人对这些虽身处富贵之地,但肉体和精神却倍受蹂躏的不幸妇女,萌生极大的同情;对
第5篇:《宫词》唐诗鉴赏
《宫词》唐诗鉴赏
《宫词》
年代: 唐 作者: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宫词》唐诗赏析:
本诗没有正面去抒发宫人的痛苦,但无声的哀怨流露其间。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又,《旧唐书·武宗本纪》记,“会昌五年作望仙楼于神策军”。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宫妃的住所,非实指,是取其“候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