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拜访侯国平老师_600字
拜访侯国平老师_600字
7月7日星期四晴
天气预报本报道说,今日有台风,但我们“寻缘”团队的成员们依旧决定去拜访侯国平老师。出校门时下起了太阳雨,撑着伞走,阳光与微雨并存,不一样的情致。
转了一次车才到侯老师家,一个乡下的小村庄。我们了解到侯老师15岁开始接触二胡,16岁上台表演,在二胡等民间器乐上有很高的造诣。侯老师给我们回忆了年轻时期的经历。文革时破四旧,书场停办,古书不能唱,侯老师所在的曲艺团也被解散了,只能回家盖房子,直到1979年后又开始搞文艺、唱走书、拉琴。但文革后一批较为年轻的艺术人才弃艺从商,二胡的传承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侯老师向我们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怕要后继无人了。现在,愿意学唱这门技艺的年轻人也很少,虽然平日里也会有家长将孩子送来学习,小学里也会请他前去授课,但很多学生小学的时候学习了,后来又由于学业压力等原因中途放弃,很是可惜。”就连侯师傅的儿子女儿也中途放弃了二胡,转学沙雕建筑、自主创业了。
侯老师说,政府对这一门技艺的重视度不够。去年侯老师他们向当地政府申报,仅获得1万的拨款,这对于二胡等的教学远远不够。虽然政府每年都会有几千块钱的`拨款,但是这些只是九牛一毛。
侯老师还即兴为我们表演了几段乐曲。我们几个成员也按照侯老师的指导尝试着弹奏,仅一个哆唻咪发嗖拉嘻哆,练习了很久也弹不出来。侯老师说:“学习这些乐器是极需要天赋的。侯老师向我们表达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希望我们青少年积极参加类似的活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2篇:拜访老师作文
拜访老师作文
我和3个朋友,小舒、小樊和小立约好一起去拜访小学时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大朋友,宋老师。
既然是去拜访,总该准备点什么吧。于是,我提前买了一盒月饼,再过不久就是中秋嘛,一举两得。
中午,吃过午饭,外面还飘着毛毛雨,但这并不会影响什么。我下楼,提上放在保安室的月饼,和3个朋友碰面。他们3人凑钱买了一大篮水果,看起来挺沉的。一路上,3个人还轮着抱。
过了十多分钟,就到了宋老师家。大家都是老朋友,没什么拘束的。在谈天中,甚至还有点“高声喧哗”的味道。我们从梦七落败聊到08奥运,聊了很多。但至于学习方面的,却只是一笔带过——不给我们在学习声任何压力是他的一贯作风。但一转眼,已过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在相互道别后,不舍地离开老师家。
回家后,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小学生活——也许是刚才的拜访,勾起了我的回忆吧
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极为胆小的.人。就拿老师抽我回答问题来说吧,本来我是完全知道的,但一紧张,嘴巴顿时就结巴了,怎么都吐不出一个字来。同学们又将目光投向我,我便更加不知所措。老师见状,就把我当开小差处理了,那个冤啊,真不是滋味。随后,就是眼泪哗哗流了。直到上了三年级,我遇到了新任班主任宋老师,情况才得到了改变。从第一天他给我们上课时,他就一直拿我们当朋友。这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付诸了行动的。他知道我胆小,也知道我信心不够,于是,每次上课我都会受到“特殊照顾”,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刁难”我,让我回答问题。以至于每次他在提问时,我都是一幅“不会又是我吧”的表情。但后来想想,这是在为我好啊。我因此很感激。这种感激,我想,我不必说,他会懂的。
他也从不在我们面前摆老师架子,他允许我们和他理论,乐意接受我们给他指出错误。让同学给他拿什么东西,他会说“请”,“谢谢”。他先教我们做人,再教我们知识。运动会时,他给我们布置战术,助威打气;家长会时,他让我们上台,面对几十个家长讲话……这些无一不说明,他是我们的朋友,他要让我们学会大胆、学会自信。
这样的好老师,不值得我去尊重吗?
第3篇:拜访葛老师
拜访葛老师
2012年1月15日,我和我们班的其他四位班干部,一起去看望退休8年的葛老师。
我们去的似乎不是时候,到那时老师正在吃饭,见我们来了,赶忙放下手中的饭碗,拿出开心果,大白兔奶糖等东西款待我们,她热情无比。我和其他四位商量好节目顺序后,就正式邀请葛老师欣赏了。
节目也十分精彩,特别是唐宇笛的陕北民歌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一时打动全场,气氛十分热烈,葛老师看着心中也十分开心,不禁感叹:“文来中学教出的学生不愧是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我很欣慰。”节目表演结束后,我们一起聊起了学校发生的事情,我为葛老师介绍了达人秀,我们班达人的获奖情况,近几年了文来中学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新装的节能灯等等„„并且把共享蓝天和当代学生一书赠送给了老师,里面有我们文来中学暑假去杉木桥考察的事以及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