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美文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美文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读大学,究竟又是读什么?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也可以成为医生……
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学跟技校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而且就专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肯定还比不过技校生,因为技校厨师专业的.学生第一节课可能就要学切菜,而假如大学开设了厨师专业,肯定要用两年时间来研究厨师的社会使命、职业道德、历史演变、阶级属性和学术分类。
那大学生究竟凭什么区别于技校生并进而区别于一切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张小姐写的关于自己毕业求职经历的文章
大学临近毕业,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而我又属于运气最差的那类。
第一次,有家电器公司通知我面试,出门前打扮得太久,加上路上堵车,结果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工作人员扬起手上一堆报名表对我说“小姐,你不适合做员工,适合做老总。”
第二次,我素面朝天地提前来到一家礼仪公司,工作人员摇着头对我说“注重仪表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在学校没学过吗?”
几天后,一家英国公司的招聘广告让我重新打起精神。公司对形象没什么要求,我也很准时地到了应聘现场。考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试卷,上面只给了一道看起来简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几个高尔夫球。没有其他数据,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
看到这个无厘头的题目,我几乎傻眼了。可仔细一想,发现这道题不是要我答出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
所谓的“英国买”的数量与市场需求有关,市场需求与人口有关。英国有多少人口,这个我脑子里要有数。可以假设其中最有可能打高尔夫球的50岁至45岁之间有多少人。为了使数据精确,我还在答题纸上写明了如何进行抽样调查。写完步骤后,我再假设这些人当中经常打的有多少人,这些人估计每年要用多少球,其他的人会多久打一次,需要用多少球。这些数字加起来就是英国总的市场需求。最后我写下一组数字,并满意地交了答卷。
一个月后,我收到这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张小姐第一次面试因为迟到而失败,第二次又因为仪表而被拒绝。守时和注重仪表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定张小姐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们不应该用做人的标准来作为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
张小姐第三次面试的时候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实力。那道题目考查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大学生的优势便凸现出来了。张小姐在大学期间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她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被动的记忆能力已经上升为了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
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我们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都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第2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y
那时候,你在遥远的地方,晚上总莫名地遇见你,因为太远太黑总看不清;这时候,我紧紧依偎在你身旁,你却蒙上面纱,我默守着,一丝丝掀开你的神秘。
岁月流逝,青春正在一滴滴地流去。十二年寒窗,只为今朝。而今朝我们又在读什么?用票子挥霍青春,用所谓的“流行”来演绎一场本不属于我们的行为艺术。在KTV里唱着80块一场的“情”与“爱”,在网吧里打着两块一小时的暴力与满足,用游戏里的繁华虚无来诠释我们所追求的虚荣。。。一生幸福,三年享乐,错、错、错!
大学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而正是我们学习的起点。所有的结局都没有写好,需要我们用汗水去坚定每一个足迹。昔日梦寐以求,今日驰骋沙场。在其位,必当谋期职。发奋图强,以展不悔的青春。
因为难能,所以可贵,于是千山雪莲选择冰山峭崖栖居;于是铄金钻石从火山口衍生;于是历经12年的艰苦抗战,最后挤过高考的独木桥,揩过腮边的汗泪。在大学自由的国度里,天行健,青年学子应自强不息,不断升华自己,提高自己的品位,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你飘飞的百褶裙下,卧满了斑斓的喝彩,我看得有些痴迷。你微微笑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遍地都是你的舞台,而观众取决于表演是否精彩。”“十月诗会”“亚运征文大赛”“篮球赛”“文娱演出”“校运会”等等写满了大学的日子,而聪明的你,哪儿是你的舞台呢?或许此时找不到飞舞的地方。于是我们从社团汲
取能量,陶艺、动漫、话剧、摄影、创业不计其数的社团,让梦中幻灭过的城堡又一次矗立眼前,震惊中透着欣喜,那久藏的热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刚到身前,又落身后。丰富的社团活动让我们从枯燥的学习中活跃过来,学习、交流,余韵悠长,开始懂得:大学里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书外的哲学。
大学是我们 学习真本能的天堂,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应双马齐驱。韬光养晦中更需要懂得锋芒毕露,懂得推销自己,绕树三咂,应知道何职可归!
“少不努力,大徒伤悲。”花开甚折只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大学不是享乐,而是以一份辛劳的工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3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覃彪喜 序言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为什么
读万卷书:读大学的三种路径
推荐大学生阅读的50本书
行万里路:从无字句处读书
学生干部非当不可吗
三三制的职业规划路径
渎双学位对求职有用吗
核心竞争力:让别人无法替代
粪土当车奖学金
学校:草根照样伤不起,名校也许是浮云高考录取不理想,要不要复读
专业:冷门未必不给力,热门往往很坑爹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体育:一辈子的必修课
公民意识: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必要的妥协是为了以退为进
语文:能力体系中的隐形王后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与一名新闻系大学生的对话英语到底有多重要
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
我爸非李刚,前途在何方——平民阶层的大学之路退学:青春不能承受之重
第4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后感
哲学使人思考,读书使人睿智。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是我从大一就开始读的,知道最近才读完,不是我速度慢,而是我不想这么快读完,我想慢慢思考,慢慢品味它,品味我的大学。
我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而是是否拥有大学思想。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这就是大学思想,敢于错误,敢于尝试,敢于说不,敢于不同。启发一----人生的规划。仕途?商界?学术?我们该如何选择?人说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三个方面“奋斗,机遇,选择?不走弯路就是捷径,做好选择就是捷径,做好选择也许比奋斗比机遇更可贵。在仕途之上,也许是一百个甚至一千个人去竞争一个职位,也
第5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2013-12-03 09:14:43)
转载
标
签:
转
载 ▼ 分类:转载教育类
原文地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作者:去美国读研究生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读大学,究竟又是读什么?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也可以成为医生„„
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学跟技校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而且就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