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阅读附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01 07:12: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战国策阅读附答案

战国策阅读附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②,扁鹊请除③。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④:“君与知之者谋之⑤,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⑥,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县)人。②示:告诉。③除:去掉,此可引申为医治。④石: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⑤知之者:指懂得医道的人。⑥此:如此。知:掌管。

1.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武王示之病 之:________________

(2)目之下 之:________________

(3)君与知之者谋之 之:________________

(4)使此知秦国之政 之:________________

(5)与不知者败之 之: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广泛听取意见是对的',但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他的。

(2)的。

(3)指医道。

(4)的。

(5)指治病这件事。

2.(1)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见。

(2)君王同懂得医道的人商量,又同不懂医道的人来败坏,假使像这样去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3.示例:分辨哪些是最合理的(或科学决策等)。(答案不唯一)

第2篇:《战国策》阅读附答案

下面的短文选自《战国策》,请你阅读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医扁鹊见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②,扁鹊请除③。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④:“君与知之者谋之⑤,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⑥,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县)人。②示:告诉。③除:去掉,此可引申为医治。④石:石针,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⑤知之者:指懂得医道的人。⑥此:如此。知:掌管。

1.辨析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武王示之病 之:________________

(2)目之下 之:________________

(3)君与知之者谋之 之:________________

(4)使此知秦国之政 之:________________

(5)与不知者败之 之: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广泛听取意见是对的,但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他的。

(2)的。

(3)指医道。

(4)的。

(5)指治病这件事。

2.(1)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见。

(2)君王同懂得医道的人商量,又同不懂医道的人来败坏,假使像这样去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3.示例:分辨哪些是最合理的(或科学决策等)。(答案不唯一)

第3篇:《战国策》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战国策》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胃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战国策·苏秦之楚阅读附答案

战国策·苏秦之楚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巧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干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电.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⑤,寡人闻命⑥矣。”

(选自《战国策》)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③愿闻其说 (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战国策阅读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战国策阅读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