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优秀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目的是: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 握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宜抓住“化异为同”这一新旧知识 的连接点,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教学过程可照以下的程序设计。
一、基本训练
1.通分:5/6和2/9、3/4和1/7、2/3和7/24、11/20和4/15,思考:通分 时,确定公分母有几种情况?
2.计算1250+125、1.38+6.2、2/9+5/9三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计算整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2)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3)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通分训练及加法运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 垫。】
二、进行新课
1.巧引妙转,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题2/4+1/4、32/40-15/40、21 /60-8/60,要求学生口算、回答计算法则及解题依据。学生说清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这一算 理,教师板书计算结果,又布置学生把题目中不是最简分数的约成最简分数。学生边说教师结合前面的板书板 书出以下的形式。对照板书,让学生比较化简前后算式的异同,从而引入新课。
(附图 {图})
【设计意图:由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着力,有利于知识 的迁移与渗透,有利于学生发现算法,掌握解题思路。】
2.启发谈话,引导观察。教师说:“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么算?我们还没有学过,但这3道异分母分 数加减题,我们又都知道了它们的结果。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同座同学互相讨论讨论 。”
3.尝试练习,共同探究。教师出示尝试题:计算1/2+1/3,4/5-2/15,请俩学生上台板 演,其余学生独立试算。学生尝试练习,师生集体校正后,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讨论下面的思考题:
(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
(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较容易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这时,教师 大胆地让学生试一试,他们能从中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兴趣。尝试实践后组织学生讨论思考题,有助于揭示算 理。】
4.直观演示,验证算理。教师出示3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形图,在上两个图中,用阴影分别表示1/ 2和1/3,上下平移相加得出第三图中的阴影(如下图)。然后提问:相加后,图中的阴影部分是2/2吗 ?是2/3吗?是多少呢?继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组织以下操作谈话:
(附图 {图})
师:以第三个长方形的空白部分为一份(出示和空白部分完全重合的硬纸片)去量这个长方形,谁来试一 试?量得它有这样的`几份?
生:6份。
师:阴影部分应是这样的几份?
生:5份。
师:阴影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呢?
生:5/6。
师:所以1/2+1/3得多少呢?
生:5/6。
师:这个5/6是怎么得来的呢?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小硬纸片量一量第一、二个长方形各有这样的几份, 阴影部分各占几份?
生:都是6份,阴影部分分别占3份和2份。
师:所以1/2+1/3也就是几分之几与几分之几相加呢?
生:3/6与2/6相加。
师:对。刚才同学们的操作思路,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
完成以上操作谈话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要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后再加 减。
(附图 {图})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操作,让学生看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 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理。】
三、课堂质疑
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四、课堂练习
1.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3/5+1/4=( )/( )+( )/( )
1/2-1/8=( )/( )-( )/( )
1/3-1/24=( )/( )-( )/( )
5/8+3/7=( )/( )+( )/( )
3/8+3/10=( )/( )+( )/( )
5/12-7/18=( )/( )-( )/( )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6+2/9 3/4-1/7 2/3+7/24
11/20-4/15
3.改错。
1/3+3/7=4/10=2/5
7/10-4/15=7/30-4/30=3/30=1/10
4/9+7/12=16/36+21/36=37/36
2/3+4/7=14/21-12/12=2/21
4.计算下面各题,再想想,这些题怎样算比较快?
1/5+1/3 1/4+1/9 1/5+1/13
1/5-1/6 1/4-1/7 1/3-1/8
第2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答。
2.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玉环市正在创建卫生城市,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便扔垃圾,我们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4)先列式不计算
(5)质疑: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板书:异分母分数加法)
(6)你能想办法把它转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
方法1:通分 方法2:化成小数计算
(7)生独立完成学生提出的问题。(课题补充完成: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二、做一做(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通分)师:为什么不用化成小数的方法?(因为除不尽)
师小结:看来用化成小数的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有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通分)
(2)谁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吗?(3)试一试,计算。生独立完成,校对。
师:有些同学出错了,但是她可能检查不出来。谁有方法?(验算)师:任选一题验算。动作快的同学可以验算2道或3道。(4)判断正误P95(5)解方程
师: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完成,校对。(6)列式计算。(7)解决问题
第1道:齐读
师:根据信息你会提怎样的数学问题?(原来你们提的问题跟老师一样啊)
生独立解决问题,校对。
师:这里的“1”指什么?
第2道:女生齐读
师:“超额”什么意思?请你有算式说明有没有超额。
生独立解决问题,校对。
师:这里的“1”指什么?
(8)找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生独立完成计算。B、小组讨论发现什么规律?C、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用的方法是?(通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解决问题时要开动脑筋,学会迁移,学会转化,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就是采用了“化异为同”的方法。这样就会像处理生活垃圾一样,化害为益。
2、环保教育:欣赏变废图片。
师:六月份我们学校也要进行变废为宝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
四、课后作业:
刚才同学们已经会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了,那么如果是反过来,像这样的形式你会吗?
考考你:智勇冲关:()/()+()/()=11/12(填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
(1)读题,理解题意(1、异分母
2、最简分数)(2)生独立完成,汇报(答案不唯一)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3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旧知迁移
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来继续学习相关知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师出示复习题:(小黑板)
(1)什么最小公倍数?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几种情况?
(师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当两个数互为整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那个较大的数;当两个数既
第4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通过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第(1)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3/10+1/4=
2.探讨“3/10+1/4”的算法。
(1)个体尝试计算。让每个学生尝试计算“3/10+1/4”。
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3/10+1/4=12/40+10/40=22/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