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写作要有个性化的语言》教学实录(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都在猜,今天老师上什么课?有些同学在翻语文书,不要急,先来听一段故事: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有一个苹果园主叫杨格先生,他果园生产的高原苹果,畅销国内外,然而天公不作美,一次冰雹把苹果打得遍体鳞伤,但是杨格已经在果树开花的时候,订出了9000吨优质苹果,,而现在苹果成熟,却遭到这样的遭遇,杨格将面临巨大的损失,但是杨格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在广告词上动了一番脑筋,以致后来使他的这批苹果更加的畅销,同学们来想想看,这个广告词应该是怎样的话呢?
(学生思考)
师:尝试一下。(点名学生回答,连续3个学生没有回答出。)同学们没有经商的经验,我肯定是知道答案的,那我说?同学们不想再挑战一下了?(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
生1:这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师:“这是上帝咬过的苹果”,西方人信上帝,被上帝咬过的,这是一种福气啊,很有创意。
生2:今年的苹果被上帝定购了。
生3:经历风雨的苹果才更有滋味。
师:大家想的都有创意。这位杨格先生他的广告词是这样的:苹果上的疤痕是被冰雹打过的,认准疤痕,谨防假冒。后来人们一看到疤痕,就知道这是杨格的高原苹果,是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杨格的这段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广告词是这样,我们写作说话也都要有个性。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写作中的个性化的语言。老师希望同学们写作要有个性化的语言。(板书:写作要有个性化的语言)
『点评』用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陌生的学生,把学生引进学习的情境中。导入设计的情境内容适切课堂教学的内容,是课堂学习的鲜活的案例。教师在初次的冷场后能合理的使用激将法,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并适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迅速的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可是大家在习作当中,往往事与愿违,有的时候写出的话总是那么不如人意,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今天老师带来了同学们的习作中的语言。【发材料:片段①:天目湖这个名字我想你总听说过吧。它的夜景是最美的。晚上,我去看湖,一眼看过去,觉得天目湖真是美极了。
片段②:虽说生命是弱小的,命运之神会无情地挡住大门,但他会为你开一扇窗,你不必为自己的能力小而难过,只要你是尽力的。
片段③:我伸出手去,雨水就如母亲抚慰婴儿一样抚摸我,那感觉真是清爽极了。
片段④:我向那儿望去,只见一簇簇的青草犹如一条条伸展开的手臂蜿蜒着。】
师:材料上的话语,是我从同学们作文当中挑选出来的。请同学们看一遍,看完后,请指出这些语段在个性化语言方面有什么不足。
(学生阅读思考)
师:请同学说一说好吗?没有同学举手,我从同学们疑惑的眼神中明白了,同学们在疑惑什么叫个性化的语言?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杨格的故事使我们认识到,个性化的语言的表达形式怎么样啊?(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人意料。)出人意料,非常新颖,还有呢?我们来想一下,还有什么样的语言才是个性化的语言呢?
生4:真实,有真情实感,带有文采。
师:富有文采,能够表达真情实感的,具有作者的那种灵动的语言是个性化的语言。还有吗?
生5:瞬间能打动人心的语言。
师:具有震撼力。
生6:读完后能够令人回味。
师:意味深长,发人深思。是具有智慧的语言。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具有个性化的语言,那么下面就能看出并且能够说出所给材料中的不足。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7:太绝对化了,缺少文采。
生8:材料中的语言太直白了,想像不太真实。
生9:有些语句有语病,不连贯。
师:这些都是我们写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同学们,那请你们想想看,在写作中,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呢?
生10:因为字数不够,就翻来覆去的写同样意思的句子。
生11:在生活中不注意观察,没有观察,胡编乱造。
生12:积累的知识太少,功底不扎实。
『点评』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学生习作语句选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发现现象,探究原因,教师组织教学很有层次,学生能够在前一个学习台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
师:同学们把原因基本上找出来了。不过有些同学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能够仔细观察,用心感悟,所以他的笔下总是流淌着清澈的泉水,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你们同龄人富有个性的语言。
【分发材料:片段①:童年的我们都是时间的富翁,无论怎样挥霍,仍是那样富有。(马莹莹)
片段②:世上任何一个生灵都有求生的本能,即使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根小草。(周闻)
片段③:生命是一种奇迹,在最初得到它时,便注定风雨漂泊,只是,在生命结束时,我希望那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回首这份奇迹时的真实感受与欣慰。(蒋涵晨)
片段④:期望在下一个出口,我的生命更精彩。(丁屿)
片段⑤: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歌;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皆成文。(周骐彦)
片段⑥:时值黄昏,常州的天空显得一片灰蒙蒙的蓝,映衬着古朴与现实交相辉映的建筑,告诉人们:城市的夜要来了。果不其然,街边,各种洗头房中水开始哗哗地流,灯开始昏暗地摇,巷内不时挤进的轿车、摩托车哼哼地喘着气,五百年的历史,此时显得苍白无力。(翟嘉玲)
片段⑦:三个小姑娘,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满是娇气,土气的露出几分傻气。
片段⑧:这就是题海--永远做不完的基础题巩固题补充题综合题提高题边缘题压轴题,令你头皮发麻眼睛发花心口发慌手脚发抖。】
师: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诵来感受一下这种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学生齐声朗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笑了,这正是个性化语言的魅力啊。那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待会请同学们总结写个性化语言的方法。
(学生阅读思考)
师: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交流方法,张扬你们的个性。
(学生上黑板书写。)
『点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探究写个性化语言的方法,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取材于其他学生的习作,从心理上比较贴近课堂中的学生,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采用朗诵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来体会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到黑板上写自己的学习所得,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很好的交流形式。而且书写的文字更有利于下一环节的交流和学习。
师: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写了满满一黑板,可见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智慧也是无穷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一下这些方法。
师:(逐个解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方法。)方法都陈列在黑板上,我们也不用归类,每一条都有它成立的理由,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方法来运用于实践。(分发一份材料,让学生进行修改。)
【材料:
难忘那童年的竹林
独坐在书桌前,随意翻阅着一本杂志,一幅竹林水墨画吸引了我的视线,看着翠竹清健的风姿,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我童年时的竹林。
春天的竹林孕育了生命;夏天的竹林充满了活力;秋天的竹林满载着沉甸甸的丰收,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冬天的竹林。当寒风呼啸,雪花像蝴蝶般漫天飞时,竹林都默默容纳了这些调皮的精灵,任他们在自己的怀里嬉戏。即便压弯了腰,也从无怨言。那时的我总爱钻到林子里寻觅冬天的乐趣:握住冬竹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如天女散花般飘落下来,洒进我们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着我咯咯的笑声。
竹林里野趣横生。在竹林深处有一条干枯了的小河沟,上面填满了厚厚的落叶。沟边长着一棵粗而壮的枣树。每当枣儿成熟的时候,我和伙伴们就使劲晃着枣树,然后再到沟里寻找摇落的枣子。那枣儿像调皮的小孩儿躲在落叶底下。我们兜着沉甸甸的枣儿坐在沟边,饱食一顿,甜透了心窝。在沟里,偶尔也会发现几个鸡蛋,因为外婆家的那只不听话的母鸡总是爱把蛋下在沟里,如获至宝的我,小心翼翼地捧着鸡蛋送到外婆面前。
有时我们从家里偷来绳子,牢牢的拴在较粗的竹子上,做成秋千,荡呀,摇呀,那秋千底下摇出了我们心中的歌,荡圆了我们的梦。
如今,我已远离家乡,到城里来上学。记忆里中的冬竹、枣树,落叶丛里的鸡蛋,孤零零的秋千,仿佛一根根长长的绒线,一头系着我的心,另一头系着绵绵的乡情与童趣。
晚上,躺在床上,我仿佛听见了竹林那“沙沙沙”的声音,它们像在欢唱。竹林呀,你是否还记得我童年小的身影?】
(学生独立进行修改,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信封。6分钟后)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修改后的作品折叠后装进信封里,组长收信封。(教师把收上来的信封再交换分发给学生。)请同学们打开信封,拿出作品,看一下,分小组交流,推选出改得最好的作品来。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评选。)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推选的作品大声的朗读出来。
(三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别人修改后的作品。教师点评。)
师:虽然下课铃声响了,这节课要结束了,但是每一个同学心目当中都具有了很优秀的具有个性化语言的作品,那么下课你跟他去说吧。当然要写出有个性化的语言,光注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我们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博览群书。
『点评』学以致用,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语段修改,再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且用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自主修改。采用交换评价的方法可以消除学生一些害羞胆怯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加强对知识的辨别和掌握。
『总评』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每个环节组织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采用各种形式进行交流与评价,学生始终处于紧张兴奋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疑是最成功的亮点,也是执教教师研究的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发了三分学习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教师平时收集和整理的学生的习作。应该说每一个语文教师每学期都批阅许多篇学生的习作,这些习作都是鲜活的学习资源,这节课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第2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执教:德州市第十中学宋彦琳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科学小品,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先来了解有关科学小品的知识。(多媒体展示科学小品的知识)
一生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画线的词句。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生齐读)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我国卓越的科学家
竺可桢到大自然去汲取科学的营养。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学习科学小品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文章的说明内容。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说明了什么?
生:物候、物候学。
师:物候和物候学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呢?请同学们再速读课文,勾画重点,思考这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自读任务:思考①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
生边读边勾画。
师: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生: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师:这几句话在第几自然段?
生:第三段。
师:那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一年四季的景物变换。
师:为什么先写这些自然现象,再解释物候、物候学的定义呢?这些自然现象与物候有什么关系呢?
生:这些自然现象举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为下文写物候作了铺垫。
师:同时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师: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呢?
生: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说明了研究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再次说明研究物候的重要意义。
师:决定物候来临有哪几个因素?
生: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师:(多媒体展示文章结构)请同学们看
屏幕。文章思路非常清晰,全文围绕物候学
这个中心,先解释概念,在说明研究的重要
性,然后重点介绍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
并点明研究的意义。这样写,由浅入深,层
层深入,条理清楚,读者也容易理解。
这种结构形式,在科学小品中是很常见的。
三、学习举例说明
师:一篇好的说明文,光有清晰的思路还不够,还必须能够在恰当的地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
生:还有作比较。
师:《大自然的语言》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举例说明。下面我们就以4、5两个自然段为例,学习这种说明方法。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两段课文。
师:这两段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证明物候观测的重要性的?
生: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师:举了什么例子?谁来概括一下?
生:北京播种的时间没有根据物候现象反映的情况而改变,结果遭受了损失。
师:由于没有重视物候观测,给农业带来了损失,一个例子有力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下面请大家有刚才的分析方法,与周围的同学合作,研读6-9段,画出运用举例说明的语句,讨论举例说明的作用。
(生勾画、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小组讨论的情况?
生:这几段说明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
师:分别举了那些例子?
生:说明纬度的影响时,列举了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生:说明经度的影响时,列举了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比北京要迟一星期开花;又列举了济南苹果开花在4月中,而烟台要到立夏。
生:说明高下的影响时,列举了华南丘陵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
生:说明古今的影响时,列举了英国1741~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师:举例子有什么作用?
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师: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比较抽象的,举例说明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是事理更容易理解。
四、品味语言
师:接下来我们品味文章的语言。说到语言,我有个疑问,大家看黑板,我们知道,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用在大自然的身上,合适吗?
生;合适。这使用了拟人的方法。
师:文章的原名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选入课本时,编者把名字改为《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改,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这样比较生动形象。
生:这样也说明了物候研究非常重要。就像研究人的语言一样。
师:这样改既体现了物候研究的重要作用,也生动形象,引起读者兴趣。、
师:科学小品的作用是普及科学知
识,所以非常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请大
家看屏幕上的两个句子。比较课文原句
与改句那句好?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生讨论)
生:原句好。例如“苏醒”运用拟人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大地春回,万物复苏。“苏醒”一词生动形象。
生:“萌发”这个词写出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师:“草木萌发”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的--
生:“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生:“融化”比“都化了”好“融化”表现了一个冰雪逐渐消融的过程。
生:“次第”用得好。“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写出了花儿竞相开放。
师:正如朱自清先生写的--“红的像火……”
生:(齐)“白的像雪,粉的像霞。”
师:“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生:“翩然”写出了燕子轻快敏捷的身姿,比“回来了”生动。
师:“次第”、“翩然”这些词都比较典雅,更有表现力。
师:通过品味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形象的拟人和典雅的用词,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吸引力。请同学们自己朗读1、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生动形象的语句,分析分析,一会儿与同学们交流。
(生勾画、讨论)
师:谁来说说?
生:我认为“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写得生动,“孕育”运用拟人,赋予了植物以人的特征。
生:我认为“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写得生动,“销声匿迹”生动形象。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很生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让大自然也有了人的感情。
师:优美的语言需要及时积累,请同学们又最快的速度读熟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
师:说明文的朗读也需要有声有色。下面我就给大家示范背一下。(多媒体展示四季美景)(师配乐背诵)
师:让我们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五、总结交流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又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呢?请总结总结。
生:我了解了许多关于物候的知识。
生:我知道了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生:我知道了说明文也可以写得生动形象。
生:我了解了科学小品的一些知识。
师:我们如何阅读科学小品呢?
生:要品味语言。
生:先要了解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师:请大家看屏幕:阅读科学小品的一般方法:了解说明内容;理清层次结构;研究说明方法;品味生动语言;总结阅读所得。
六、结语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而且瞬息万变,奥妙无穷。我们只有做个细心人,做个有心人,才能读懂它的语言,才会听懂它的倾诉,这样我们人,才能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称为自然家族的合格成员。
师:最后,让我们在和谐、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
第3篇:苏教语文教案散步(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散步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刘霞
一、导入新课
你家有散步的习惯吗?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一定会很温馨,很甜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做一次心灵的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巧换题目
请同学们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并思考这个问题: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为文章另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三、品赏亲情美
同学们的题目各式各样,可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请同学们再细读这篇散文,谈谈你眼中的这一家是这样的?品赏亲请美。
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出这样加的依据。
(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
(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妻子
(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儿子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不管是
第4篇:岳阳楼记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前几天,我上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个日本旅游团游览寒山寺后,向苏州市政府提议,要为张继铸一枚一吨重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及不朽的《枫桥夜泊》。因为《枫桥夜泊》,寒山寺成了一座著名的文化公园。同样,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由于北宋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座“文化楼”、“精神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
(板书课题、作者,文化楼、精神楼)
教师:学课文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包括岳阳楼在内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一些概况。请上网搜集资料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甲: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指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和山东的蓬莱阁。
学生乙:不是蓬莱阁,应该是鹳鹊楼。
教师:一般说来,应该是山西的鹳鹊楼。
学生甲:(继续)我提的问题是:你能列举出有关四大名楼
第5篇:《“个性化语言”写作训练》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借用语言,使作文“言之有物”。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表达技巧,使语言丰富有个性是教学重点。
2、养成从生活中汲取语言养分的好习惯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重在品味;合作探究,举例引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小故事:(周总理智答外国记者)当年林彪外逃,一外国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诘问周总理:“你们说社会主义好,林彪为何要逃到外国?”周总理说:“花园多美好,苍蝇不到这,却飞到厕所,这有什么奇怪的!”
2、学生品味周总理回答的巧妙。
3、谈话导入:“生活中巧妙运用语言可以化解窘迫、扭转局面,在作文中运用好语言则使作文增色。今天我们进行写作语言的专项训练——写
第6篇:《一个少年的笔记》教学实录(鄂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08-9-27学校:黔江民族中学
班级:初一重点班执教: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胡川
整理:胡川
一、课前谈话。
师:在这个美丽的银河系,今天发生了一件伟大影响深远的事件,是什么?
生:神舟七号顺利升空,开始了问天之旅。
师:这的确是一件大事,看来你挺关注祖国的航天科技事业,对于你爱国的热情应该鼓掌。
生:热烈鼓掌。
师:但我所说的这件事是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事情,那就是我和你们八十条生命的轨迹在今天、在美丽的黔江民族中学相遇了!
师:为感谢上苍给予我们的这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天空,我提议用两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第一种:热烈鼓掌。(热烈鼓掌)第二种:互夸。我夸你们一句,你们夸我一句。好不好?
生:好!
师:我的第一句是: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精神抖擞。
生:老师精神抖擞。
师: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老师活泼
第7篇:《落日的幻觉》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孩儿们真的是天才
--龚芮瑶小组讲《落日的幻觉》课程流程实录
王悦小组讲《生物入侵者》精彩得已经让我一惊一咋了,今天听了龚芮瑶小组讲《落日的幻觉》,同样让我拍案叫绝。
请看他们小组的讲课流程:
第一部分:
主持人廖思琦、周峰立上场,黑板上板书:幸运53
这是课堂预热阶段,他宣布本堂课将进行小组抢答赛,他们提了两个有趣的问题:
1、请大家抢背有关落日的诗句。
2、简单谈一谈落日给大家的感觉如何。
昭君点评:巧妙设置了电视节目现场,很真实,很有竞争气息,且一开课就有浓厚的书卷气,文化气,好!
第二部分:
由“基础专家”周虹宇主持。他设计了四个步骤: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日薄西山散射绮丽殷红
3、小组代表听写词语比赛。听写了:幻觉、吟咏、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
4、抢答:
第8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〇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