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下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8 07:14: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冀教版一年下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下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下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总体环节设计尚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但是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现在总结反思如下:

1. 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在后续的练习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出现讲离开的部分不算在总数内,做减法的情况,反思,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对题意的理解,在新授时利用情景演示,来帮助学生题解图意。最终达到看图能直接理解题意的能力。

2.计算过程的教学的强调。多位数的加减涉及到计算顺序的问题,此问题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已做强调,学习混合加减仍须再做强调。计算过程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他给可提问过于细化,且自己本身说的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反思本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做加减,不如在学完新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再自己回答如何解答,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4.练习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馈,且层次有些不清,题目梯度不明显。课堂上,对每种类型的题目的练习一到两道即可,有基础,有提高,才能充分利用课堂。

第2篇:冀教版一年数学下册《加减混合》的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数学下册《加减混合》的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数学下册《加减混合》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加减混合》一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由于是静止的图,学生观察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学习例题前先设计了几个学生实际的情境表演,既对前面连加、连减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又由此引出了本节课的新知。

刚一上课,我直接让 3个孩子站在台前做游戏,然后先上来了2个女孩和他们一起玩,又来了3个男孩加入到他们中间,这时我让孩子们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孩子们根据学生的表演完整的将整个过程讲述了出来。“那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答?”孩子们的回答都非常的精彩。而后8个孩子接着表演,他们在一起玩,一会儿先回去了3个,接着又回去了2个,再让学生叙述看到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学生的兴趣依然很浓,这一环节就在创设的这种生活实际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直观提示性的复习:连续来,全部用加法,连续走,要从总数中连续去掉。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进行新授课时我又利用上下车的情境表演引出新授课:现在车上有乘客7人,百货大楼到了,本站下车3 人……上车2人。”这时,学生都身临其境,情绪高涨,沉浸在自己参与的情境之中。在这一活动化的情境中,当教师说出下车3人,车上的3个同学从车上走下去时,学生马上举手说:“下车的`3人已经不在车上了,要减掉。”“这时又上车2人。”“又上车2人就要再加上2人。”这时,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请同学们估一估,这时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学生很快估算出“车上的人减少了,因为下车的比上车的多1人”,同时学生还出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 “7-3+2”、“7+2-3”等。活动化的情境为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我再一次感受到课堂表演的魅力。

第3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冀教版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从幼儿熟悉的童话世界《丑小鸭》出发,以让幼儿帮助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的形式来复习连加连减,以便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再以天鹅的动感画面学习新知识加减混合;最后还以帮助小动物找家、竞赛的形式巩固新知识。整个过程通过算一算、编一编、比一比、算一算环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弄清图意,列式计算,理解运算顺序,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自信心等方面获得发展。以下是我对这节活动的几点反思: 反思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上课一开始,就以耳熟能详的故事《丑小鸭》引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上丑小鸭的画面,使得孩子们兴趣浓郁。在例题中,还是从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加减混合教学分析 冀教版

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使同学们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分析与建议:

1.教材分析:

2.同上节课一样,教科书设计了咪咪快餐店的故事情境图,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基础上,发

现、提出并解决问题。本节课设计的目的、活动方式、计算方法处理同上节课基本一致。和连减的一样,也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事情。

教材这样安排学习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在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这里不仅很自然的出现了各种算法,而且不用人为的规定运算顺序,学生理解的还很自然。

3.教学建议

4.教学时,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冀教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反思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上课伊始,以摘苹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题还是苹果园中的小动物开始设题使孩子们一直沉浸在童话故事情节中,有利于教学的进行。而且从中的课件画面,让孩子们看得入迷,不宜走神,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练习设计中,有趣的“小竞赛”练习,使孩子们在“玩”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反思三: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沪教版数学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沪教版数学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上课伊始,进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用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游戏等。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成功的方面

1、通过复习及5+3-2 10-5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王富玲

万事开头难。教学亦如此。如果一堂课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那这堂课就能成功一半。

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口算、连加、连减等内容,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数学课的导入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方法,而借助图片、图画导入新课是多媒体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你喜欢什么动画片?喜欢《丑小鸭》吗?让学生评价丑小鸭,帮助丑小鸭”方式导入,让学生做一做连加连减的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目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意思,再要求他们完整的说一说图片的意思“原来~先~、又~,现在~”,指名学生列出算式,不看图片,结合算式再说一说天鹅飞走又飞来的增减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冀教版一年下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冀教版一年下册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