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晏殊浣溪沙有感
读晏殊浣溪沙有感
《浣溪沙》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读后感,欢迎查看!
读晏殊浣溪沙有感1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现境时,开始是怀着喜悦的感情,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和今年的暮春天气,的和的楼台亭阁,的清歌美酒。然而,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到东西起了难以逆转的,这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的一系列人事。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景。但词人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即景兴感,但所感者上已不限于的情事,扩展到人生,有感性活动,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阻止的,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出词人的巧思深情,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玩味的倒是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抗拒的规律,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说“无可奈何”,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的内涵便非常,意境非常,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因消逝而虚无。只不过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的原因于情思。词中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词中涉及到永恒而人生有限深广的意念,却得含蓄。
读晏殊浣溪沙有感2
岁月如歌,凡事如尘,匆匆而逝,恍如梦中·····人生匆匆而过,有喜有悲,苦乐相随,—红颜易老,韶华难留。虽不说大风大浪,但经历的事多了,在我们这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似水年华的阶段,对人生的感叹亦算是常有的事。余读晏殊的'浣溪沙,不禁感同身受,或不与“大家”同,但只求述发情感,排解心绪。若不与赞,只当茶余饭后贻笑大方之味料罢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人最大的理想莫过于追求快乐,没有人愿意去自讨苦吃的。正如晏殊一般闲情雅致,自娱自乐,填一首词,斟一壶酒,快乐何其多!但是在快乐的过程中,若一件熟悉的物,一件相识的事,侵入眼帘,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还能继续怡然自得吗?看到“去年”的相识的“旧亭台”,触景生情,不禁放下觥筹,拉来将要西下的夕阳,问问它到底什么时候能再回来来光顾他这惆怅的人。紧接着词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时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叹道:可惜啊,无可奈何花都如同我此刻的心情,已经凋萎,昔日的芙蓉花,今天已成断肠草,你应该再也不会回来了。只看到去年的野燕在空邈的天空中低飞。只剩下我在这遗弃的花园中莞尔不语,独自徘徊······徘徊······
花美如靥,能绽放几时?春绚易魇,却又有几度春秋?曾经绝美的笑言,只化作岩陨坠入了未知的旷野。寥寥一生,独自悲戚。这亘古的咏叹调只为晏殊所奏出凄冽,让我的灵魂也湮没于无尽的黑夜。在此般感伤的夜里,空对银屏,木然的敲出一字一句,季春的云雾遮掩了夜里的最后一丝光亮。周遭的静谧,更映衬了内心的仓皇。
所有的一切都无法再转圆,那一段流年,只能放逐在悲欢的尘世间。看着去年的亭台,我只能轻轻问道:“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寂寞沧桑,时光依旧,只是我们却不再是从前。我一直在想,我们,究竟是输给了时间,还是败给了苍天。以往的时光,如今看来却像一根生硬的刺,它硬生生的插在了柔软的心房,让人痛不欲生,却又不忍拔下。
一段时光的仓皇,一指流沙的无道,一番岁月的波折,悲欢离合,就让它永远沉淀。美好的事物自然会凋残,“花落去”已是事物原本的规律。感春惜时,你又何所得?独自徘徊就徘徊,只怪红颜易老,韶华难留。
追求简单,却又有多少尽如人意,伤感与婉约也并非词人之意,心中未曾平息过,“似曾相识的燕”总是无情的打扰,多情的晏殊又怎能不自讨苦吃,放下觥筹?
一只归燕,感伤了一曲浣溪沙,一曲浣溪沙却又惆怅了一个人。我不知道词人是否在感春惜时,但我却知道此人正在惜时感春······
笔于失眠夜,与失眠曲(浣溪沙)共眠。
读晏殊浣溪沙有感3
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是有几分醉,便有几分才气,比如唐代大诗人李太白。而大多数文人喝酒大概是与自己的心情有关吧。本词以“一曲新词酒一杯”开头,包含着作者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呢?是喜,是忧呢?曹操也曾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么诗人的内心也一定是包含着忧伤之事了,也就是“由于内心怀着忧伤,端起了酒杯,喝到兴起时随即赋上一曲新词,来聊以抒发内心的不畅”那么下面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又该作何解呢?
前面已经说词人已在喝酒作词了,那么此句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应该是说词人在追忆往事了,当下的天气,词人所处的位置——亭台,眼下的一切事物景象都和词人去年到此所见到的没有什么差别。或许往昔好朋友在一起聚会的场景又在词人眼前浮现了,想到了昔日里朋友们把酒畅谈、吟诗作赋,触膝谈心时的愉悦。同时也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头角,让词人有些倦怠,同时对过去情景产生了新的向往,想要追寻,却物是人非,一切只是枉然。只能借酒浇愁、作词一曲来排解感伤吧!此时才要从内心发问:灿烂美丽的夕阳逝去之后,什么时候还能够再回还呢?词人此时的发问也包含着一种春光易逝,韶华难再的概叹吧!以上是词的上片,我们可以看出词人的内心是充满着一种忧伤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词人此时把目光转向了亭榭旁边的花木上,举目望去鲜艳娇媚的花枝,相互簇拥,绽放得像往年那样茂盛。可是“年年岁岁花相似”花儿再美、再艳也终逃不过时节的变换,看着争奇斗艳的花枝,望着纷纷飘落的花瓣,词人想要去挽留,想要让青春、美丽永驻枝头,却又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而此时花间穿梭飞舞的燕儿,拍打着轻捷的翅膀,感受着阳春的温暖与花香的怡人吧。词人追逐着花间往复穿梭的燕儿,似乎熟悉乖巧的、整整阔别一年的燕儿又飞回来。可是我的昔日与朋友欢聚的场景却不能像这乖巧的燕儿一样再现在词人的眼前。看着昔日的亭台,看着下沉的夕阳,看着纷纷飘落的花瓣,看着乖巧的飞燕,词人独自一人徘徊在这带着清香的园中小路上。
第2篇:晏殊《浣溪沙》赏读
晏殊《浣溪沙》赏读
引导语:晏殊《浣溪沙》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晏殊《浣溪沙》赏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赏读: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读后感:
晏殊的这首《浣溪沙》真是感伤时光易逝,人生有限的千古名篇。作者傍晚坐在老旧亭台,一边饮酒一边听曲,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回忆过去的往事,内心充满深深的惋惜和惆怅。面对大自然无情的更替和变迁,只能够无可奈何看那花儿落去,似曾相识迎那燕子归来。
是啊,自然万物总是随着一年四季的轮回和交替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生长节奏和频率,今年错过的景色,明年同一时候还可以弥补,但只有时间却不重复,“一去不复返”。
面对无情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青春勃发的少年;热情豪迈的青年渐渐变成沉稳优雅的中年。
而我则是由恬静怡人的中年走向激情不再,容颜不再,魅力不再的老年,唉!想想都可怕,想都不敢想!
又是一年春来到,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街头巷尾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只是近段时间天气特别寒冷,是重庆57年来最冷的冬天。街上寒风凛冽,雨雪飘飞,人们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羽绒服,防寒服,披上围巾带上手套抵御寒冷的侵袭。
由于新年临近,老公在外聚餐的时候较多,我越发感到凄清和寂寞,做饭的兴致也没了,一个人在外面随便吃点,闲逛一通,回到家里,电视也懒得开,最惬意的就是钻进被窝,靠着床头看小说。其实心里极不情愿老公的应酬,回家很晚,浑身酒气,昏沉沉地开了门,倒头便睡,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来的,居然没有进错门!
想想再过几天就又是一年了,岁月的年轮又进了一步,心里真是颇不宁静。是啊,“时间之流不可抗拒”,在良辰美景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奈,真是“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也许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时光飞逝,我们才应更加珍惜生命,珍爱人生,努力于平凡中创造精彩,于短暂中开创永恒!
第3篇:浣溪沙晏殊怎么读
浣溪沙晏殊怎么读
《浣溪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浣溪沙晏殊怎么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晏殊的读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sòng yàn shū
宋 晏殊
yī qǔ xīn cí jiǔ yī bēi, qù nián tiān qì jiù tíng tái. xī yáng xī xià jǐ shí huí?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 sì céng xiāng shí yàn guī lái. xiǎo yuán xiāng jìng dú pái huái.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字词注释: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
第4篇:浣溪沙晏殊
浣溪沙
选自《珠玉词》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
写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
天气还是去年的天气,亭台还是去年的亭台,夕阳西下几时能回呢?无可奈何花纷纷落去,似曾相识的燕子今天回来。小圆落花满径,我独自徘徊又徘徊。注解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