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8 07:13: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论文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论文

克拉霉素治疗尿道炎药物经济学分析

药物经济学(pharmaceuticaleconomics,PE)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边缘学科。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通过成本分析对比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的优劣,设计合理的临床药学监护方案,保证有限的社会卫生保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即应用经济学等相关科学知识,研究医药领域有关物质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如何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它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依据。支原体尿道炎(mycoplasmaurethritis)是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炎症之一,定植于人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主要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性成熟女性子宫颈或阴道解脲支原体携带率可达40%~80%,成年男性的携带率似乎较低。大环内脂类是目前公认的抗解脲支原体首选药物,为了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序贯治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药物经济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86例观察对象均为符合支原体尿道炎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序贯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差异,具有可比性,药敏试验结果均对红霉素和克拉霉素敏感,院前均未进行治疗。

1.2治疗方案

序贯组:用红霉素注射剂(0.3g/支,大连美罗大药厂,批号H20050117)2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4天,第5天起改为克拉霉素分散片(0.125g/片,秦皇岛海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00207)2片口服,每天2次,连服10天。对照组:相同的红霉素注射剂2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进行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天。两组的每日用药间隔时间和对症治疗相同。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尿常规、尿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PCR检测(UU-DNA)、药敏试验及肝、肾功能检查。

1.3成本的确定

成本是指在某项生产、服务等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价值。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由于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较难测定,本文从医院角度出发,只计算直接成本,因两组患者均来自门诊,检验费相同,故计算直接成本时只计算药品费和给药费。同期当地二级甲等医院的收费标准:红霉素注射剂0.3g为18.18元/支,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为3.62元/瓶,克拉霉素分散片0.125g为1.50元/片,静脉滴注给药费为8.00元/次。

1.4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细菌学评价标准按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菌替换及再感染5级标准评定,并计算细菌清除率。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2结果

2.1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显示,序贯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56%,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0.42,P两组细菌清除率亦无显著性差异(2=0.09,P0.05)。

2.2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在成本与效果之间找到一个最有效的、最佳的平衡点。因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故直接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成本大小,而成本效益比则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它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表示,比值越小越好,结果表明:序贯组的成本-效益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2,P0.01)。

2.3不良反应评估

根据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确定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否与所用药物有关。序贯组不良反应3例(6.67%),均为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24.39%),其中胃肠道反应4例、静脉炎1例、院内感染1例、耐药2例、复发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5,P0.05)。

2.4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变量通常较难准确测量,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所以必须用某些假设或估算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敏感度分析就是为了验证假设成本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假设药品价格下调15%,而给药费用上调10%,并据此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序贯组敏感度(%)=269.64(元)/97.78(%)=2.76(%),对照组敏感度(%)=765.24(元)/97.56(%)=7.84(%),结果无根本性变化,说明此分析的数据结论是可信的。

3讨论

3.1序贯疗法(sequentialtherapy)

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初期采用静脉给药,病情一旦得到改善和控制,迅速改用口服给药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抗生素的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药物稳定性以及病人自身疾病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的一种科学的给药方法。

3.2红霉素

-克拉霉素序贯疗法与红霉素连续静脉滴注通过比较研究,结果在痊愈率、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序贯治疗组的总医疗成本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连续静脉滴注组,这正是我国实行新医改的主要目标。国内外许多有关肺炎、尿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髓炎和菌血症患者治疗的临床实践经验也证实,口服给药与胃肠外给药的疗效相当,但序贯治疗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对患者来说,口服比胃肠外给药简便易行,又同样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如静脉炎)及院内感染的机会少,注射痛苦次数少,复发率低,还大大节约了医疗护理费用及误工费等隐性成本;对医师来说,并未承担过多的治疗失败风险,而医疗的顺应性却提高了;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卫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医难的问题。

3.3抗生素序贯疗法

尽管有许多优势,但也不可乱用、滥用,必须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并非所有抗生素都可以作为序贯治疗的药物,这些药物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50%),在感染部位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并与静脉制剂有相同的抗菌谱、抗菌活性以及相同的临床疗效,且患者具有良好的药物耐受性和依从性,这样序贯疗法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克拉霉素、红霉素及阿奇霉素这三种药物的口服制剂均与红霉素注射剂具有相同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但红霉素口服制剂有较大的胃肠道反应,且食物易干扰其吸收,阿奇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仅37%,口服后易受食物、抗酸剂、硫糖铝、多价阳离子等因素的影响,而克拉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5%,食物不影响其吸收,且较少有胃肠道反应。虽然阿奇霉素及克拉霉素均具抗菌谱广、血浆中半衰期长等特点,但通过多年的临床用药观察,克拉霉素对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作用为大环内酯类中最强。可见,红霉素和克拉霉素作为序贯治疗解脲支原体尿道炎,疗效确切、安全,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值得临床推广。

第2篇:药物经济学说课稿

药物经济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各位老师的认可。

我说课的内容是《药物经济学 》,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及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考核方法和教学改革与创新六个板块做具体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说课第一板块:

一.课程教学目标 它包含两方面: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性质:本课程是药品营销专业的专业拓展课。

2.地位和作用:药物经济学是卫生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生化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完成基础医学、基础药学、经济学基础课程和卫生经济学课程后进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培养目标

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了解解药物经济学对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及其效益或效果进行评价的有关分析评价方法,并对药物经济学领域在国内外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2.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

a.能够对药物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有所了解;

b.能够理解药物经济学对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及其效益或效果进行评价的有关分析评价方法

c.对药物经济学领域在国内外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3.素质培养目标

a、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意识 b、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c、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分析问题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接下来再来看下第二板块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

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所采用教材的水平和特点,选用的参考资料 1.教材水平:本教材属于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规划教材

2.教材特点:

根据各学校对药物经济学课程的安排和教学时数的多寡而设计的,共二十章,出导论外,分为三篇:第一篇的内容为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二篇为药物经济学的应用,第三篇为药物经济学的探索。3.选用的参考资料

《药物经济学》,陈洁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2000年4月 《药物经济学与医药产业》,孙树华、蔡宁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

(二)教学内容概述,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内容:课程总学时为64,2.0学分。

2.教学重点:a.药物经济学成本研究,效果、效用、效益分析,不确定性分析,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b.药品市场、费用、定价,药物补偿,药物利用与合理用药,新药

研究与开发,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教学难点:a.药物经济学成本研究,效果、效用、效益分析,不确定性分析,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

b.药品市场、费用、定价,药物补偿,药物利用与合理用药,新药

研究与开发,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a.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适当掌握教学进度; b、巩固基础,循序渐进 c.加强比较和归纳

d.加强作业练习和课堂测验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共二十章,除导(4学时)论外,分为三篇:第一篇的内容为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七章,共用(20学时),第二篇为药物经济学的应用,包括七章,共用(24学时)第三篇为药物经济学的探索,包括五章,共用(16学时)。

三.教法及学法

(一)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及依据,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

1.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互动式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第二课堂等

(二)学生的学情及学法指导 1.学生学情:本课程面对的对象是大三的学生,在这之前已学过微观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相关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能力状况都有了很大提高,本课程是以上课程的延续和深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很高。另外由于课程后两章用到高等数学知识比较多,学起来比较吃力。

2.学法指导: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引导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重点知识讲、练、分析相结合。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药剂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4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和板书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药剂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上好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现代化手段和传统手段应该有效配合使用,相辅相成。

板书:摘录要点(提纲)式,对比式,图表式,连线式,条幅式等。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五.教学考核方法

本课程采取笔试形式,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70% 和3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讨论成绩及表现、社会实践写作成果。

六.教学改革与创新

1、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药物经济学对于理论教学,我们提倡讲授为主讲授与分析讨论并存的方式,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鼓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既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中遵循“学用统一,以用为主”的原则。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能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积极性。

2、为学生开设多样化常设专题讲座

每位教师通过教学与科研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不仅及时把科研中得到的新体会、新进展充实到理论教学中,且以专题讲座形式使学生紧密跟踪前沿进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进取精神。同时,邀请校内外、国内外的生物药剂学专家,为学生开阔视野,打开国内外研究前沿领域的窗口。

3、结合实际科研及生动实例,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药剂学课程一般是在基础课程学完之后开始的,没有前期基础课程条理性强,牵涉的知识面较广,许多学生刚一开课,感觉很新鲜,但没几节课之后,就感觉理解难度加大,开始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更新课件,结合实际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或生动实例,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思考,培养兴趣。

第3篇:药物配制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药物配制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制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总结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经验,对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证药物配制质量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强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减少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结果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更加完善,药物配置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遏制。结论加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用药安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论文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

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

物为最佳选择代写论文。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

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处理,即贯彻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是Vaughn Will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