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8 07:13: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放光华

假期里,学习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让我假期里,通过聆听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提高了自己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更加坚定了我们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并且告诉我们信仰是一面精神的旗帜,即使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些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依然动人心魄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将永远成为我们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沿着信仰的足迹,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从开创历史的南湖游船,到艰难困苦的长征路途;从血雨腥风的抗日烟火,到枪林弹雨的国内斗争;从踌躇满志地建设新中国,到激情昂扬地实现现代化,一名名共产党员在信仰的助力下,无时无刻不在诠释自己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宣言》如是说。为了追求这个信仰真谛,无数革命先烈,他们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为信仰而奋斗,为民族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例如刘胡兰,方志敏,张思德。无数先辈放系了荣华富贵、锦绣前程,如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站在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之旗下面,这里不仅承载着他们的报国情怀,更承载着他们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也正是是信仰的坚定支撑,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的信仰之旗,鞍钢,红旗渠,大庆油田,共产党人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所以信仰是一名党员党性坚强的坚实后盾。每一名党员在面对落后观点或负面言论时,正是有了这支后盾,才能够旗帜鲜明地予以制止,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在遇到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才能够坚持原则,敢于进行斗争;在开展组织生活时,才能够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待他人的缺点错误能够及时指出。在履行党员义务方面,才能够自觉带头履行义务,始终发挥表率作用。

同时信仰集中体现在优良的作风上。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着我们自己,更代表着一个集体,一个组织的形象。坚定地信仰激励着每一名党员展示最优的作风,在学习方面做到争当先锋,努力学习医学本领: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扎实肯干,工作标准要求高,只求过得硬,不求过得去, 讲奉献,不讲回报,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生活中做到始终具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自觉性,注重听取采纳同学的意见建议,能主动地为同学解忧,赢得同学的信任和支持。信仰支撑着每一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信仰时时刻刻激励着每一名党员对自己严格要求,充分体现党员先进性。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决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信仰的激励着每一名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发挥带头作用,以奉献社会为中心,主动为社会服务,为同学服务,为患者服务,在社会上充分树立党员威信,提升群众对党员的认可度。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但是,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为了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为之不懈奋斗。

第2篇: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中国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简单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信仰》是CCTV推出的历史文献纪录片,影片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员信仰马列主义的原因,纪录片分三级,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再中国的建设三个历史时期。其中提到的优秀共产党员较多,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党员:彭湃、雷锋、杨善洲

当年的“富二代”彭湃家是拥有1500多名佃户的大地主家庭,25岁的他当着一万农民的面,将一箱子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按现在的折算他烧毁相当于现在近4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他摈弃了“谋官爵、耀门楣”的思想,他想的是发动农民运动,改造旧社会,宣扬马克思主义。

雷锋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做到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杨善洲退休后没有去享乐,而是在云南保山种树22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2010年春天,杨善洲把花了20多年心血种植起来的,已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给了国家。

记录中的这三位优秀党员,其实他们能做到放弃追求功名利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是他们信仰共产主义,舍小家为大家,不愧为党员中的模范。

我将向他们学习,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发挥自己所长,更好的为公司服务;提高学识水平,勇于创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信仰,来自人民群众的力量——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观看了纪录片《信仰》的第一集,感触良多。抽空看完余下2集后,笔者被其中珍贵的画面感动了,真实的历史被一幕幕的再现,不争的事实再度呈现在我们眼前。

80年代后的笔者,早已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除了儿时学业上得知的部分关于那个年代的信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我们伟大的党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这一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这一时代的种种,我们却知之甚少。

近年来,传说中国人越发缺乏信仰了。在古代,种种意识让中国人相信,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且这些信仰大多鼓励人们惩恶扬善,信奉因果报应,从而使古代的中国人做人处事总是还有一个底线。但朝代更迭,帝王变幻,信仰随着在位者的喜好而改变。慢慢的,百姓也不再盲目的信服和跟从了。久而久之,在外邦人士眼中,中国人没有信仰之说也渐渐兴起。

然而当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我们才发现,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

当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当毛主席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

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中国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简单的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当前辈们前赴后继地去捍卫这句话,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舍身忘己时,我们做了些什么?

现在的我们,有时曾为一己私利放弃原则,也曾在貌似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浑浑噩噩,丧失了斗志;或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骄纵了对自己的梦想,不再重视规则,愈发散漫不羁起来。信仰,被我们踩在脚下,梦想,被我们抛在脑后,我们可曾为前辈们经历过的那个时代而羞愧?

当信仰被蒙蔽,人们失去前进的力量,人民的苦痛、生死被轻视,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真的乐意做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么?在《信仰》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好了不起的“绝无仅有”,好难做到的“绝无仅有”,这么简单的四个字,在历史长河中却是激荡沸腾的一股浪潮。

恰逢建党91周年,我们重新说起“信仰”,回顾那个年代中国人民为了信仰付出的努力,用那份信仰带来的种种,敲醒我们脑海中已经沉睡的雄狮。不要继续在甜蜜中酣睡,也不要被眼前美好的生活蒙蔽,我们能忘记肩头的重任。请记住,我们依托的是什么!我们的发展靠什么!我们前进的动力是什么!“为人民服务”!让我们继续众志成城,继续在这和平年代挥洒属于我们新的篇章。

第3篇: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 观看心得

为响应上级的要求,我于2012年6月28日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 “壮志换新天” “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信仰》虽然只有短短三集,却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镜头资料,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用信仰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时刻准备用生命去捍卫中国共产党这面旗帜,要让这面旗帜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该片着重“有情、有义、有力量”的表达,用人的故事讲党的道理,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看了《信仰》,使我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科学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中增添学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员——时代的先锋 《信仰》,是一部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的党员的纪录片。分为三部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我们观看的是第三部——“时代先锋行”。影片开头借展示如今的上海引出了现位于兴业路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那是91年前,中国共产党人首次从真正意义上踏上探索共产主义道路的出发地,是共产党人首次怀揣着共产主义的信仰前进的开始。

影片更多的向我们展示的是现今当代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有为民为党的“第一书记”沈浩、医德高尚的吴孟超老先生、乐于奉献爱心捐赠铁矿工郭明义......当然,我最感动的是那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民教师——谭千秋,那位在灾难面前 用血肉之躯给学生上了他人生的最后一课,人生定格在了最后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