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胡惟庸传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8 07:12: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明史·胡惟庸传阅读答案

明史·胡惟庸传阅读答案

明史

胡惟庸,定远人。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①事。七月拜右丞相。

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②,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 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 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 庸阴以权利胁诱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 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太仆寺丞李存义者,善长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阴说善长。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惟庸益以为事可就, 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事皆未发。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 死。惟庸请以金帛给其家,不许。惟庸惧,乃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谋起事,阴告四方及武臣从己者。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帝怒,敕责省臣,尽囚诸臣,穷诘主者。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③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坐罪。明年正月,涂节遂上变,告惟庸。帝大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节选自《明史·胡惟庸传》)

[注]①省:中书省。②封事:密封的奏章。③入官:旧时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即充公。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杀黜陟 陟:晋升。

B.馈遗金帛、名马、玩好 遗:留下。

C.皆夜有火光烛天 烛:照亮。

D.穷诘主者 诘:追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胡惟庸“有异谋”的一组是( )(3分)

①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 ②挟医视,遂以毒中之

③令在外收集军马 ④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

⑤致书称臣于元嗣君 ⑥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汪广洋被贬后,皇帝难以选择出任丞相的人员,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设置丞相,胡惟庸独自掌管中书省的政务。

B.大将军徐达极恨胡惟庸的奸邪,于是胡惟庸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算计徐达,但这件事被福寿揭发了。

C.胡惟庸暗中游说李善长与他谋反,李善长开始不答应,不久便同意了,因此胡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

D.胡惟庸杀了驾车的人,引发皇上大怒。胡惟庸非常害怕,就与陈宁、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并且暗中告知亲信。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3分)

(2)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3分)

【参考答案】

2. (3分)B (遗:给予、馈赠。)

3. (3分)D(“异谋”是指胡惟庸有反叛的图谋。①是说胡惟庸小心谨慎获得皇上宠信;②毒害政敌,是说胡惟庸的'心狠手辣;⑥是说胡惟庸的专权。)

4. (3分)C(胡惟庸让李存义游说李善长而不是自己游说,而且李善长只是“依违其间”并没有同意。)

5.(6分)(1)(3分)内外各部门呈上的密封的奏章,(他)一定先拿来翻阅,(如果)对自己不利的,他就隐藏奏章不让皇上知道。(得分点:“害”“辄”“闻”)

(2)(3分)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凭什么得到?(得分点:“没”“止”“何以”)

【参考译文一】

胡惟庸,定远人。洪武三年官拜中书省参知政事,代替汪广洋出任左丞相。洪武六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降职为广东行省参政。皇上难以选择出任丞相的人员,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设置丞相,胡惟庸独自掌管中书省的政务。七月出任右丞相。

皇上认为胡惟庸是个人才,宠爱重用他。胡惟庸也自我勉励,曾以谨小慎微博得皇上欢心,受到恩宠日益厚重。多年单独担任丞相,生杀予夺,免官升职,有 时不报告皇上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呈上的密封的奏章,(他)一定先拿来翻阅,(如果)对自己不利的,他就隐藏奏章不让皇上知道。天下热衷功名的人以及失 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的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邪,私下告诉了皇上。胡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 寿,图谋算计徐达,但被福寿揭发了。御史中丞刘基也曾说过他的短处。不久,刘基生病,皇上派胡惟庸带医生探视,胡惟庸便对刘基下毒。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 顾忌。他与太师李善长结交,将哥哥的女儿嫁给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学士吴伯宗弹劾胡惟庸,差点大祸临头。此后,他权势更盛。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 笋,出水数尺,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他们还说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胡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从此有了谋反之心。

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驿车。皇上大怒,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整天沉溺酒色。皇上大怒,责令他往西北去招降 蒙古,他无功而返,皇上又严厉斥责他。两人都非常害怕。胡惟庸暗中用权势和财富对他们二人进行威逼利诱。两人一向有勇无谋,眼见胡惟庸掌管朝政,便与他秘 密往来。两人曾到胡惟庸家饮酒,酒酣时,胡惟庸屏退左右,对他俩说:“我们所干的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将怎么办?”两人更加惶恐。胡惟庸于是将自己的 主意告诉了他们,令他们在外面收集兵马。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亲,胡惟庸令他暗中游说李善长。李善长年纪已老,无法坚决拒 绝,开始不同意,后来便模棱两可了。胡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于是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又派元旧臣封绩送信向元朝嗣君 称臣,请求出兵做外应。这些事都还没有暴露。正好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坠死于车下,胡惟庸将驾车的人杀死。皇上大怒,命他偿命。胡惟庸请求用金帛 补偿驾车人家,皇上不许。胡惟庸害怕了,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暗中告知各地的追随者,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

洪武十二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不报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责罚中书省官员,把这些大臣都囚禁起来,追究主事者。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 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皇上问知陈氏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凭什么得到?”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因此获 罪。第二年正月,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惟庸。皇上大怒,于是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

第2篇:《明吏胡惟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明吏胡惟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胡惟庸,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吴元年,召为太常少卿。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曰:“中原兵燹之余,民始复业,籍户买马,艰苦殊甚。使皆效尔所为,民虽尽鬻子女,不能给也。”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谤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

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又尝与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马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士刘遇贤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曰:“吾有所用尔也。”惟庸益以为事可就。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帝怒,敕责省臣,尽囚诸臣,穷诘主者。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①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坐罪。明年正月,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遂上变,告惟庸。帝大怒,乃诛惟庸。

(选自《明吏·胡惟庸传》)

[注] 入官:旧时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即充公。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 /又切责之/二人大惧

B.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

C.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

D.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古代仅限于官职的平级调动,“左迁”“迁谪”指降低官职调动。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则为升官。

B.“从子”,宗法意义上,从父兄弟之子称之为从子,即父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孙。唐朝以后,人们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叔侄的“侄”。

C.“封事”,原是奏疏体之一,百官上奏机密事,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进,故称封事,亦称“封奏”“封章”,后来泛指奏疏。

D.“符”即符命,“符瑞”指儒家、方士所说的表明君主“受命于天”的一种所谓的祥瑞征兆。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黄腾达。胡惟庸在和州归附太祖,后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少卿、中书省参知政事、右丞相、左丞相等职,官运亨通。

B.骄纵跋扈。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向皇上告发了他。惟庸于是设法谋害徐达,但其阴谋被人揭发。

C.心怀异志。刘基生病时,皇上派惟庸以探望为名对刘基下毒。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众人献媚附会,这使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他从此有了异心。

D.事败见诛。洪武十三年陈宁、涂节将祸变上报,告发了胡惟庸造反的阴谋。朱元璋大怒,于是诛杀胡惟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5分)

(2)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 (5分)

参考答案

4.C(原文标点: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3分)

5.A( “迁”,古代称晋升或调动官职,又有贬谪、放逐义。)(3分)

6.C (错误,正确的表述是皇上派惟庸带医生探视,惟庸便对刘基下毒。)(3分)

7.(1)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皇上欢心,进一步获得皇上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未报告皇上便径直执行。(“曲谨”、“当”、“独相”、“黜陟”、文意各1分,共5分)

(2)皇上问知陈氏竟然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怎么得到?”(“乃…也”、“没官”、“止”、“何以”、文意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胡惟庸,定远人。在和州归附太祖,被授予元帅府奏差。任宁国县主簿,进升知县,又升吉安府通判。吴元年,召任太常寺少卿,再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为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皇上因丞相人选难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设丞相。惟庸于是独专中书省事务。七月他拜任右丞相,不久,升任左丞相。

自从杨宪被诛后,皇上认为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惟庸也自觉奋进,曾因遇事小心谨慎博得皇上欢心,进一步获得皇上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掌相印,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皇上便径直执行。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有害于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从容地告诉了皇上。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御史中丞刘基也曾说过他的短处。后来刘基生病,皇上派惟庸带医生探视,惟庸便对刘基下毒。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他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将哥哥的女儿嫁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学士吴伯宗弹劾惟庸,差点大祸临头。此后,他权势更盛。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高,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他们还说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从此有了异心。

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驿车。皇上大怒,责骂他说:“中原在战乱之后,人民刚刚复业,驿站户买马非常艰难。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人民就是将子女全部卖掉,也不能供给。”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整天沉溺酒色。皇上大怒,责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他无功而返,皇上又严厉斥责他。两人都非常害怕。惟庸便暗中对两人威逼利诱。两人一向愚勇,见惟庸正专权用事,便与他秘密往来。两人曾到惟庸家饮酒,酒酣时,惟庸屏退左右,对他俩说:“我等所干的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将怎么办?”两人更加惶恐。惟庸于是将自己的主意告诉了他们,令他们在外面收集兵马。惟庸又曾与陈宁坐在中书省中,阅览天下兵马簿籍,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说:“我会用得着你。”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

十二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惟庸等人不报告皇上。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皇上。皇上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皇上问知陈氏乃是被入官的陈知县的女儿,大怒说:“被没入官的妇女,只给功臣家。文臣怎么得到?”便颁下敕令命法司调查。于是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第二年正月,陈宁、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惟庸。皇上大怒,于是诛杀惟庸。

第3篇:《明吏胡惟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明吏胡惟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共12篇)由网友 “小花椒”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明吏胡惟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明吏胡惟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明吏胡惟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胡惟庸,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吴元年,召为太常少卿。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胡惟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胡惟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 惟席,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耀湖广佥事。昊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中书省 参知政事。已,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复以广洋为右丞相。

自 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 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这深疾其奸,从容言 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轶医视,遂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胡惟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 惟席,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耀湖广佥事。昊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中书省 参知政事。已,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复以广洋为右丞相。

自 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这深疾其奸,从容言 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轶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明史·胡惟庸传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史·胡惟庸传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