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案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预习
导学
.注音:
缥缈()灯笼()笼罩()()
2.释义:
(1)缥缈:
(2)定然:
(3)珍奇:
(4)甚:
(5)闲游:
(6)笼罩:
(7)疏星(shū):
鲛人(jiāo):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
研讨
(一)导入
(二)介绍郭沫若及时代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者。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注意朗读的节奏,标出朗读的重音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请闭上眼睛用心听,想象诗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画面?
2.师生研讨,形成板书。
3.理解诗中联想与想像运用的作用。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像。
——艾青
理解诗中联想的作用。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③那么“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这种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事物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构成联想。
诗作开头这种由街灯到明星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理解诗中想像运用的作用。
①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那么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
(三)读出诗的情感美。
.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找出来,用“
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这一句式说一句话。
2.这首诗的语言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这一句式说话。
3.小结。
(四)、背诵
《静夜》学案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继续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导语:
二、学习、研讨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提示:这首诗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也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教师和学生互动互感,明确节拍和重音
静夜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诵读并思考:
.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2.哪些是联想或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展开联想与想象的?
3.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读出诗歌的情感美。
诵读并思考:
作者通过本诗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四)小结。
(五)全诗齐读这首诗。
(六)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拓展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2.用自己的话描述《静夜》里的想象世界。
第2篇: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案6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课题:郭沫若诗两首
主备人:树林
审核: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了解诗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能够运用这两种手法进行句段仿写。
3、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学法指导
1、学习诗歌,朗读是关键。诗歌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哲理等都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去体会。
2、本诗的时代性很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
预习导学
一、利用工具书或到网上查询以下内容:郭沫若先生在1921年前后的经历与思想动态,归纳整理后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二、读读写写,并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缥缈
珍奇
鲛人
模糊
疏星
三、《天上的街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天上街市图,反复朗读并根据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图画描述出来:
学习研讨
第 1 页
一、预习反馈。
二、初读体会。自由朗读《天上的街市》,初步把握朗读技巧,与小组同学交流后再读,并将朗读技巧(情感、节奏、语调、轻重音的处理等)整理在下面。
二、再读,理解写作技巧。在诗中,诗人由街灯想到了明星,又有明星想到了街灯,进而想到美丽的天上街市,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你能再举一些类似这样的例子吗?
三、美丽的街市上到底有些什么?你能想象一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吗?
四、诗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注意抓住关键词语)?
五、你知道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诗人为什么要改变故事结局?回顾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同时结合诗中相关的词语,将你的结论写在下面。
六、熟读成诵。根据自己对诗的主题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尝试背诵。
七、用学习《天上的街市》的方法与小组同学协作学习《静夜》,并注意解决下列问题:
1、诗中突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2、前后两节是怎样的关系?
3、诗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本诗与《天上的街市》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点?
课堂小结
你认为学习诗歌应该掌握哪些技巧?请写在下面。
拓展延伸
第 2 页
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给下列的字注音。
迢迢()
皎()
擢()脉()
2、结合句意,理解下列的词语。迢迢:
盈盈: 纤纤:
几许:
3、诗中引用了什么传说?
4、为什么“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用诗中语句回答)
5、如何理解“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此诗跟《天上的街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巩固提高
1、用正楷字将两首诗默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家长签字:
2、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请你根据提示完成填空题。牵牛花开放了,好像 月光照在地上,漂泊在外的游子,3、《天上的街市》连用了几个“定能够”和一个“定然”,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第 3 页
3、分别指出两首诗中实写与虚写的句子。
考点链接
一、郭沫若的《静夜》中,借神话传说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二、快乐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假如你不够快乐,你应该怎么办?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窗门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1、结合诗歌内容解释
稀释:
覆盖:
2、“忧愁”是什么?诗人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忧愁?
2、仿写练习。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鲁宾孙漂流记》,我们可以品尝到鲁宾孙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读《》,;读《》。
教后或学后记
第 4 页
七年级(上)语文教学案
课题:女娲造人
主备:树林
审核: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感受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探索。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特别是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文章中表现出的对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学法指导
1、神话毕竟是神话,它与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学习本文要注意从多角度体会神话的特点,特别是想象与联想手法的运用。
2、要能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的字注音并组词
娲
澄
澈
辟
掺
搅
绵
掘
寞
榛
枕
藤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的词语及划线的字。寂寞:
莽莽榛榛: 非凡:
神通广大: 绵延: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疲惫不堪:
3、读课文,用两到三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4、划出女娲造人过程的词句,体会文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划出关键的词语)。
学习研讨
一、自学反馈。交流“预习导学”部分的第1、2题。
二、课文研讨
1、朗读课文,然后复述故事。
2、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女娲造人的过程,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女娲造人的故事是不存在的,你能分析出“女娲造人”这一神话传说产生的原因吗?
第 5 页
3、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4、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女娲的认识,整理在下面。
5、本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两则短文的译文,读后与课文比较一下:译文与课文有哪些区别?作者是借助什么方式使得文章生动、丰满、富有情趣的?
课堂小结
1、你从《女娲造人》的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人类的起源是怎样的?
拓展延伸
一、天地分开,宇宙形成创世以前,没有天,没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水是最早生出来的东西。她是宇宙万物的母亲,在她渺无边际的胸膛之上,渐渐长出山来。山慢慢长大,山体里萌生出后来的天和地。
天是男性,名字叫安。地是女性,名字叫启。安和启结合成为天地之神安启,他们生下大气神恩里尔。
思里尔在父母怀中逐渐长大。他力大无穷。他将父亲安托起来,远远地送了出去。于是父亲天与母亲地就被儿子永远地分开了。
恩里尔与大地母亲一起安排宇宙间的事物。
恩里尔和他的妻子宁里尔生出月神和众星辰。月神纳那在天空中进游,把光芒射向四方。纳那与妻子甫卡尔生出太阳神奥吐。太阳神从东山升起,在西山落下。他与众神一同起床,一同就寝。恩里尔和大地母亲共同给众星宿规定了远行的轨迹,使之各行其路,互不相扰。
安排好天上的事物后,他们又安排大地上的事物。他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万物,还有黑头发的人类。从此天地间充满了和谐与生气。
1、从文章中看出,天和地是怎样形成的?
2、恩里尔是怎样诞生的?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第 6 页
3、本文跟《女娲补天》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4、“安排好天上的事物后,他们又安排大地上的事物”一句中“他们” 是谁?他们是怎样安排天地间的事物的?
5、太阳、月亮、大气、天地各神之间是什么关系?
6、“他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万物,还有黑头发的人类。”文章并没有写出怎样造人,请联系上文,发挥想象,写出他们造人的经过。
二、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
不料有一年,宇宙忽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
半边天空坍塌下来,天上露出些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的黑黝黝的深坑。在这大变动中,山林燃起了熊熊的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出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人类已经无法生存下去,同时又遭受到从山林的大火里逃窜出来的各种恶禽猛兽的残害。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麽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工夫去追究祸乱的成因,赶忙亲自动手,辛辛苦苦地来修补天地的残破。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拣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把苍天上一个个丑陋的窟窿都填补好。仔细看虽然还有点不一样,远看去也就和原来的光景差不多了。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坍塌,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只脚,用来竖立在大地的四方,当作天柱,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像帐篷似地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空再也没有坍塌的危险了。
那时,中原一带,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鼓动洪水,兴波作浪,为害人民。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禽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残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循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的生活了。
1、这篇文章的题材是:
2、给文章拟一个不超过四个字的标题:
3、天是被谁弄破的?他为什么要撞破天?
4、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5、这篇神话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
第 7 页
巩固提高
1、写出下列形近字的读音并组词
藤 腾 娲 祸 澈 辙 掺 渗 蓬 篷 概 慨
2、“这些小人儿在他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人们高兴时常有不同的神情与动作,请想象一下,此时女娲的神情和动作,写在下面。
2、按要求续写句子。
走进校门,便看到一条平直的大道。大道两旁是一排整整齐齐的松柏,……… 请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此时此刻你眼里的松柏。
4、远古时期表现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愿望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考点链接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根据选段回答,大虫的动作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关于武松你还知道哪些故事(至少举一例)?
教后或学后记:
第 8 页
第 9 页
2、第 10 页
第3篇:《郭沫若诗两首》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
第4篇:《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上《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学习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学习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③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