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6 07:13: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李广射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预习要求:同以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由介绍卢伦的《塞下曲》六首。

2、引出文中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3、板书课题,生读题。

4、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5、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7、出示文中诗句,学生尝试理解。自渎课文,尝试用文中语句理解。带着未解疑问进入自学和合作学习。

二、读课文

1、 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 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了解关于李广的故事。

4、选择卢伦《塞下曲》六首诗中任意一首课文之外的诗进行自学。

第二课时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 “飞将军” )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小组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2、汇报展示:

A 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

B 我是从“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机板书:拉弓猛射)

C 将军是怎样引弓的?

D 将军为什么要引弓呢?

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林暗草惊风),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将军夜引弓)。

3、理解《塞下曲》

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屏幕显示黑夜)

学生对应诗句及课文相关内容。

三、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想欣赏一下李将军射虎的神勇气概吗?(欣赏动画)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2.学习《出塞》

3.课外作业: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8、李广射虎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神勇无比 拉弓猛射

第2篇:李广射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谈话:三(2)班的孩子都喜欢看书,有谁看过《水浒传》?(生举手)你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吗?你能够给大家讲讲吗?生上台讲故事。(效果反应: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入迷了,相信通过这个学生的讲,必将有更多的学生去寻找这个故事,从而爱上了阅读。)

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 (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 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一定感到好奇,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老师也很好奇,我把好奇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出示问题。)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老师读书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尽情想文章会写什么,在旁边写出来,会有快乐感。如果文章没有我想得尽兴,我还可以续编,写出自我的感受。不仅学到知识,还特别有成就感!读书是快乐的!(指引学生看墙报。)

老师的经验介绍:今天我把墙报的秘密告诉同学们,之前一定有学生疑惑--老师的小本本中一定有重大的秘密!是的,灵感总是在一瞬间,过了时间就想不起来了。我习惯身边放一个小本子和笔,一有灵感就写下来。墙报的内容的选择也是由我和同学产生:看到一些同学玩得忘乎所以,一些同学只埋头读书,而给我启迪--成就了“最好的自我”内容,一个孩子不仅要快乐,更要有文化涵养,有自己的思想,有责任意识,而一个价值观的形成,又离不开经典的熏陶。我正在读《道德经》,收获很大。所以就用“经典伴我行”内容。(具体设计过程可参照黑板报的设计(原创))。我也希望同学们口袋中也带有小本子和笔,也让你更丰富起来。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自由读读这首诗 [注意多音字没(m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

(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没、石棱)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聪明的孩子会善于提问,而智慧的孩子更会学会思考,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你们愿意做哪一类孩子?(生说。)对,智慧比知识重要!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咨询等)

4、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更认真。读完后,同桌再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飞将军” “神勇无比” 。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第一次出示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lu lun leng luo chuo nian sou zha

卢 纶 棱 逻 绰 拈 嗖 扎

tang sai jing ju ti sou da ying lie dai

唐 塞 惊 据 惕 搜 搭 硬 猎 呆

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

唐代 边境 惊呆 运足力气

出没 巡逻 猎物 神勇无比

(1)自读--指名读――领读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鼓励刚才提问的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

(1)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老师再引导:在一个月朦胧的夜晚,你出去走路,心情怎样?(生都作出了可怕的样子。)师生评价。(可反复几次,重点要把诗句中的“暗”和“惊”的意思读出来,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即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

(3)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1)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3)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4)多媒体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旁边附上相应的图片)(“影影绰绰”和“拈弓搭箭”设计为点击时出现红色下划线,并在它的右上角出现“?”)

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着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绰绰: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体会李广的胆大和射箭技术高明)

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胆大艺高)

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广的多谋沉稳)

3、指导读好第一二句诗,最后完整的朗读古诗。

四、写字指导

1、再一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引导学生把本课的生字分成两类,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左紧右松才好看;另一类是上下结构的字,抓典型,按比例书写。

3、重点指导书写“逻、守 、搜 、塞”。继续指导学生写字规范入体。

(1)多媒体演示“搜”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并与“叟”“嗖”“馊”比较。

(2)多媒体演示“塞”的笔划,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五、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附板书:

8、 李广射虎

“飞将军” 神勇无比

教后记: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因此,借助课文来学习《塞下曲》,要在读好诗的基础上,对照课文,进行尝试性的理解学习,我认为对古诗的理解应避免一字一词的理解,要倡导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握。但对理解及体会意境的关键词语要较好地把握。例如:古诗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平明”、“白羽”、“没”、“石棱”,这为学生体会李广的力大无比,做了较好的铺垫,通过对朗读的指导以及适时地情境。学生能深入体会到当时的场景,他们能把自己内心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场景。较好的通过读来表现。

第3篇:李广射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指导边读边想边体会,培养语感和问题意识。

4、知道《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从故事中感受他的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从故事中感受李广的神勇无比。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 (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李广射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广射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