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散文心懒雨读诗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4 07:13: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一散文心懒雨读诗

初一散文心懒雨读诗

江南的雨是我最喜欢的。平素就偏爱雨天,而今江南正是梅雨季节,雨天成了常态,怎么不愈加欣喜呢?

江南宜雨,杏花春雨江南,早成了江南的'标志。现在虽已仲夏,但温度适宜,也颇有几分春雨的味道。

近日俗务稍闲,心闲了,便懒懒的,喜欢这种感觉,古人说得好,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有了闲情逸致,就可以放纵缰索,肆意遐思了。身在樊笼,但心已飞出天际了。

于是,想起江南烟雨的甪直古镇,想起拙政园遇雨独自撑伞漫步竹径的惬意,想起沧浪亭避雨得聆雅集昆曲的欣喜,想起听雨轩的雨打芭蕉的逸韵,想起香洲水面轻圆风荷举的绰姿,想起丁香巷里彷徨彳亍的女子,想起唐宋诗词里风风雅雅的吟唱……好久没游园了,该去园林看看了。不知荷风四面亭四面的荷叶露出尖尖角了没,荷花开了没?留园的紫藤谢了吧,爬山虎还是春天看时那么茂盛吗?怡园的梅子应该黄了吧,要不怎么说梅子黄时雨呢?

第2篇:告别心懒散文

告别心懒散文

6月25日早晨,我感觉比较疲劳,加上星期天,于是只顾自己睡觉。到了6:30,大女儿说要吃饭,可是没有菜,我赶紧起来,忙着给她烧菜,但是“来不及了”,她说着,背起书包就往外走,我内心十分愧疚。因为女儿5:30就起床,已经看书一个小时了,我原以为有菜,加上自己“心懒”,趁机大睡。我很后悔,为什么不早点起来,烧了菜才睡不是一样的,一个小孩子,不吃饭还要坚持上完四节课才回来,肚子肯定受不了。我赶快到菜市场买菜,烧好饭菜后与小女儿不安地等云云回来。

11:30大女儿回来了,她看到可口的饭菜十分开心,一点也没有责怪我,而且说上课没受影响,这着实让我感动。我们三人吃饭时,我说我们都要告别“心懒”才对,两个孩子点头称是。下午小女儿做了两张试卷,很开心,大有告别“心懒”的成就感。

记得4月1日下午在新华人寿听讲座时,王西庆总经理问大家:“人性的的两大弱点是什么?”当时我站起来高声回答:“自私与懒惰”,他表扬我不愧为老师。

只有克服自私,一个人才会变得高尚。而懒惰在每个人的身上表现为外在行动和内心世界。尤其是看不见的“心懒”危害更大。在这方面我有切身的体会,4月8日我读到《百年人生》:就算你长命百岁,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个日出而已,如此看来只有只争朝夕,才能不断进取。由此我想起了一位哲学家说的话:“前半生不犹豫,后半生不后悔。”因此我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要告别“心懒”,积极行动。

5月25日,我参加了第七次义务献血,抽了两个人的指标400CC,下午照样上了三节课。尽管很疲劳,但“心勤”发挥了积极作用。

5月31日上完第一课后,我有感而发,马上写了《醉眼看人生》,中午没有休息赶到电脑教室把文章打出来,下午接着上课。6月1日中午我只休息了20分钟,下午又利用学生看电影的时间为小女儿创作了一篇小记《我家小女是“舞星”》,并贴在苏州德育论坛上,第二天就被白云发表在家教百花园—父母日记栏目上。6月2日中午我没有休息又创作了《吃亏是福》,后来被发表在德育天地—亲子共读栏目。6月3日我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写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评论从网上发给《做人与处世》杂志社。这一周我一共写了四篇文章,是本学期效率最高,也是身体很疲劳的一周,当然是告别“心懒”的结果。我把写的文章打印好带给在市区读书的两个女儿,一方面是帮助她们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是告别“心懒”,身体力行。

我们有时很快能从表面现象识别一个人的懒惰,而“心懒”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记得五年前我担任初二(3)班班主任,每天检查从没有同学迟到。即使路程较远的同学,天不亮就赶路了,有的`甚至到校时一身大汗。从这点来说没有懒惰的。但是在上自习课时有的心不在蔫,有的交头接耳,还有的稀稀拉拉……这完全是“心懒”的表现。我曾经对徐豪、闻豪、周豪、杜豪等同学说:“你们见了我就鸦雀无声,我一走你们就鬼哭狼嚎,鸡飞狗跳,周豪你不要说对不起别人,连你的耳朵也跟着你吃苦,到了夏天耳朵上的冻疮痕迹依然一目了然……”他听后,竟然伤心地哭了。我就以此为例,经常劝告我的学生要告别“心懒”,自觉勤奋。后来班风明显好转,班级总体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教师大会受到沈校长肯定表扬。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心懒”的事例比比皆是:98年我到市区参加张家港市第一届全民运动会长跑比赛,下午休息时我们到证券交易所看股票行情,因为那天行情不好,很多人都在打牌、闲聊,无所事事,我始终盯住大屏幕股票价格,下午2点左右,我发现辽源得亨(600609)始终坚守在3.91元,它不随大势所跌,2:30以后更是逆水行舟,我第一次现场感受到了庄家的蛛丝马迹的。这使我想到了农场的薛平,他是捕鱼高手,与他一起捕鱼的人跟他差距很大。实际上他内心在不断总结着经验教训,也就是我说的告别“心懒”的成果。

“天才出于勤奋”有道理,关键在于“心勤”。

让我们一起与“心懒”告别,用自己的“心勤”书写自己的亮丽人生。

第3篇:听雨,读诗

听雨,读诗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我静静的遥望着窗外,喃喃着这令人惆怅的词,仿佛自己的灵魂早已回朔到千年前的红尘世事。再次抬头凝望,蒙蒙的细雨密密的下着,难道天也在哭泣吗?

我轻轻的翻开《李煜传》,就像是一个母亲在慈爱地抚摸着孩子似的。看着这些文字,连我都以为自己是那片云海的匆匆过客

不论世间怎样变迁,不论朝代如何更换,皇帝依然是掌握政治,军事,金钱于一身且受人万仰的人。历史上着名的就有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生只想讨伐匈奴的汉武帝。相反,也有残忍暴虐的秦始王,沉溺酒色的商纣王可我却钟爱他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也许人们提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想到的就是他是一位没有谋略才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可是生于帝王之家,既是他个人的不幸,亦是家国的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读诗初三散文

读诗初三散文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和歌的不同之处是:诗以诵为主,歌以唱为主,所谓诗要诵其言,歌要咏其声。诗多为有感而作。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乘着雪花读诗散文

乘着雪花读诗散文

在雪花上俯视,人们呈现出各异的身姿。疾步匆匆的赶路,微笑天空中的“尤物”,若有所思的侧耳,惆怅飞絮的飘浮,还有那些童子们,叫着、跳着、把大地都闹得皎白素酷。

虽然有风儿的絮叨,我依然听到了有人吟歌:“瓦沟初瑟瑟,隐几坐虚白。良久却无声,门前深几尺(宋·朱继芳《听雪》)”。着实想看眼这位季实大人,何故在诗里隐着许淡淡的失意。又闻女子的唱婉:“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蓦然明白,她们在听雪啊!

那么,你们听到了雪辇之声么?你们是否领略到雪羽搏击天空的宫商之音呢?

我禅坐在雪花中央,净悟世间的炎凉,这听雪人有兴致的、有寂寞的,也有黯然客。但此时此刻,沐雪清心,想必心湖上绽放出朵朵清幽的莲花。

我凝望雪花的来处,那是天使的家园。那是灵魂的归处。如此,雪,就是我,我便是雪。从另一个世界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一散文心懒雨读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散文心懒雨读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