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省博物馆参观报告
省博物馆参观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省博物馆参观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参观时间
20xx年10月18日星期五
二、参观地点
广东省博物馆
三、参观过程
10月18日,周五下午2点,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从学校出发,乘坐地铁前往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省博物馆)。经过大概1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成功到达省博物馆。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我们参观了“旗装雅韵”——清代满族服饰展、“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毛利碧石”——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以及“异趣同辉”——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其中我们参观的重点是“旗装雅韵”——清代满族服饰展。直到五点,省博物馆的闭馆时间到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再次搭乘地铁返回学校。
四、参观感想
我们这次参观的是省博物馆的新馆,坐落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其设计运用“宝盒”的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省博物馆,从馆外看,方方正正的,的确像一个“宝盒”,再走近看,就感觉一个“宝盒”迎面而来,壮观而宏伟。灰色与红色的色调让省博物馆充满了历史的气息,神秘的气氛。
走进馆内,入眼便是宽阔的大堂,四周挂着红灯笼,满满的中国传统气氛;抬头望去,每一层均呈四方环形,既整齐又别致。除了一个个展览厅外,馆内还设有纪念品区、用餐区、咖啡厅以及几家小商铺,果真是设想周到,参观、休闲、购物皆不误。
根据我们事先的了解,知道目前有一个关于服饰的展览备受关注,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往该展厅走去。雍容华贵的旗袍、威武气派的马褂、别致美观的旗鞋,这些只在古装戏里看到的华美服饰,我们均在“旗装雅韵”——清代满族服饰展中一一亲眼目睹。清代,是中国古代服饰
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是服饰历史上继“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突变。无论款式品种、衣着特点都直接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清初,满族统治者为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三令五申,强制广大汉族军民“剃发易服”。满族长期骑射生活所形成的旗袍、马褂、箭袖、旗鞋、剃发垂辫来取代汉族自古形成的宽袍、大袖、蓄发、绾髻的传统装束,尽管在清代服饰的演变和发展中,也吸收了汉族服饰的某些特点,但在清代整个服饰的发展当中,仍没有离开过满式衣冠的结构和风格,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服饰,对我国服饰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八旗甲胄到各式佩饰,从异彩缤纷的民服到品秩有序的官服,我们看到了满族服饰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在我看来,服饰是会对人们产生影响的,这是一种文化软力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慢慢地改变着人们。比如,在清初,满族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强制要求剃发易服,甚至采用了如“留发不留头”等铁血手段,可见其重要性。就是因为汉族文人知道改变服饰、剃发等会让他们忘记国仇家恨、数典忘祖,所以才宁死不屈;就是因为满族统治者知道通过服饰的改变能同化汉人为其所用,所以才坚决实施“剃发易服”。而服饰的变化,也正正体现了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如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满族女子中也渐渐出现“三寸金莲”,宽大直筒的旗装慢慢变得纤细显腰身;满族男子也开始喜欢手持折扇,好一副文人雅士的样子。而旗装服饰中的花样、饰品工艺,也在不断地体现着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场景、美好祝福。如女子衣衫上多绣有彩蝶、花草、石榴瓜果等,寓意多子多福、幸福安康;男子服饰上多绣有竹、松、鹤、鹭、虎等,寓意勇猛果敢、长寿多福。而官服,则更能体现出服饰的妙处了。在清代,文武官员朝服和常服的样式、色彩、质料、纹样等均有具体规定,甚至在穿着方法上也有法定形式。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文官一品饰仙鹤,二品饰锦鸡,三品饰孔雀,四品饰云雁,五品饰白鹇,六品饰鹭鸶,七品饰鸂鶒,八品饰鹌鹑,九品饰练雀;武官一品饰麒麟,二品饰狮子,三品饰豹,四品饰虎,五品饰熊,六品饰彪,七品八品饰犀牛,九品饰海马。根据官员的不同服饰,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的官职属性和官位高低。服饰总有着它独特的一面,展览中的每一件旗装都透露出历史的文明,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清代曾经的繁华,更能看见中国清代文化的蕴含。
离开“旗装雅韵”——清代满族服饰展的展厅后,我们又参观了“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毛利碧石”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以及“异趣同辉”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平时不太了解注的事物,看到了许多历史悠久、价值匪浅的珍品,更了解了许多不同于、不局限于课本的历史知识。
第2篇:参观省博物馆
找寻岭南改革足迹,提振青年红色精神
一 活动主题: 找寻岭南改革足迹,提振青年红色精神
二 活动目的:使广大党员同志深入了解国家博大精深的民族、科技文化,从中体会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生产力的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三 十年以来是如何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丰硕的发 展成果,让广大党员了解历史,理解历史,尊重历史,借此培养广大党员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以青春的激情实际的行动坚决定不移地支持、投身 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发挥党员们的积 极性。
三 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初定为12月下旬,地点是广东省博物馆
四 活动形式:参观广东省博物馆
五 活动对象:广州大学法学院学生预备党员、积极分子
六 活动性质:思想性,启发性的七 活动内容:通过参观省博物馆让成员感受历史演变、时代腾飞,感受社会进步与周遭变
化。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参观过程中,每位党员要细心留意,认真考察。在参观结束后,在每位党员 以拍照的形式或参观结束后以文章的形式上交作品,支部将通过评比优秀作 品的方式进行展示共享和交流。
八 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由项目负责人初步拟定方案后,党支部会议讨论改进,由负责人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和思想向党支部各成员宣传,鼓励各党员同志积极参与,深化对本次活动的认识。活动后,及时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活动成果。
2、由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与展馆取得联系,确定好日期和时间(提前三天预约,3、整理参观博物馆的相关资料(如博物馆的历史,参观小贴士等等),活动前三天通过邮 件提前发给参观的人员,让他们对博物馆先有个大致的认识。
4、宣传委员做好本次活动的海报,提前一个星期将其贴在学院的宣传栏中,以此鼓励和号 召大家积极参与。
(二)具体的活动流程
(1)8:30am 支部各成员在广大站集中出发
(2)参观广东省博物馆
(3)馆前大合照留念
(三)后期工作安排
1、参观人员写观后感,通讯稿,照片,ppt等宣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由宣传委员负责)2 活动总结:由本次项目的负责人组织活动总结会,总结活动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九、方案可行性分析本次活动形式颇为生动,能激发起党员同志的积极性本次活动采取分工形式,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活动用品
1、活动横幅。用于本次活动的宣传与合照
2、活动海报。用于本次活动的宣传。(绘画海报即可)
3、剪刀、绳子。
4、党旗
第3篇:参观省博物馆有感
参观省博物馆有感
2011年6月4号我跟朋友几个一起去省博物馆做了一次实践活动,感受颇深。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就是“曾侯乙墓”。顾名思义,是曾国的国君曾侯乙之墓。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展示的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发掘的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墓出土的精华文物。此墓葬距今2400多年,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价值之高,保存之好,轰动海内外。陈列分祭厅、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八大部分,共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其中,造型奇妙、工艺精湛、纹饰华美的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迄今仍很锋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剑形的殳;包容文字资料颇多、又系我国最早的竹简;重达2156克的特大金盏;制作方式与风格迥异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均是考古中所罕见的珍品。尤其是
第4篇:参观省博物馆策划书
武汉纺织大学历史文化学会策划书
社团文化周之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一、活动主题
参观博物馆,拓展新视野
二、活动名称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26日8点30——15点30
四、活动地点 湖北省博物馆
五、活动主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社团联合会 活动承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历史文化学会
六、活动目的及意义:
(1)让会员在参观中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的精髓,让会员亲身感受祖国由古到今的巨大发展和历史变迁,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养他们热爱地域文化的情感。
(2)为会员提供一个开阔视野的平台,积极提高广大会员对湖北文化的了解,丰富广大会员的课余生活。
(3)开拓大学生的眼见,促进会员的实践能力,同时凝聚会员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七、活动对象 历史文化学会全体成员
八、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的准备:
第5篇:参观省博物馆有感
参观省博物馆有感
2016年10月18日,很荣幸参加公司组织的参观青海省博物馆活动,因为我从未参观过,所以在进馆之前,对青海省博物馆通过网络学习,查阅了一部分资料。青海省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是文博院馆类人文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点,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其整体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手法,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博物馆常设展览主要有《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示了青海各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来到省博物馆门前,便是宽阔的新宁广场,一眼望去,广场上的景色一览无余,那里有晨练跳舞的爷爷奶奶,有闲谈漫步的俊
第6篇:参观省博物馆作文500字
参观省博物馆作文500字
今天,我跟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去了省博物馆。
大约是刚刚重新开馆的缘故,到了一看,只见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到处是人。有很多保安一直在维持秩序,参观人员被分成已预约和未预约两队,因为妈妈早有预约,我们排在了已预约的那一队。排了大概一个小时才进到博物馆里面,由于参观人数实在太多,接着又排了半天等扶手电梯上楼。等的时候妈妈安排我去服务台取了张《参观指南》,她说今天由我做她的参观向导,让我认真阅读,向导做得好有奖。
我们先参观了二楼的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它向我们展示了湖南的.历史与文化、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轮廓。接着我们去了三楼的马王堆汉墓陈列区,朱红菱纹罗丝绵袍和人面铜方鼎什么的我没耐心看,素纱禅衣妈妈说她以前的历史书里有我看了,介绍里说“轻若烟雾,薄如蝉翼,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