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2 07:14: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家庭女教师 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 第三单元第10课

《家庭女教师》茨威格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茨威格作品特别是其女性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2,让学生体会本文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心理刻画

教学重难点:1,独特的观察视角及其作用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0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认是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哀和奥地利的茨威格。而作品译文的语种之多,销售量之大,则以茨威格为最。

有人评价茨威格的文学成就:

 一个试图揭示人类心灵奥秘,深入挖掘并精确展示复杂人性的魔术大师。(“灵魂的猎手”)

 一个把理智与激情、爱与憎、严格的逻辑性与神秘感应完美融入表达的语言大师。

 二,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是银行家的女儿。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三,作家作品

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是一个文学全才,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

传记《巴尔扎克传》、《罗曼?罗兰传》、《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

四,艺术特色

茨威格,其小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细腻、深刻、生动的心理刻画。其独具特色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自20世纪起,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小说淡化情节,独具匠心地透视人物奇妙的内心世界,通过丰富复杂,层次深刻的心理活动,心理悬念及心理瞬间,剖析人类的灵魂。

他的小说中,外部环境、客观世界、自然风光等外界事物似乎都是不重要的,作家全部的焦点只集中在人物的心理世界,锐意揭示其中的奥秘,展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才华。

五,创作思想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对人物内心世界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好奇心”。他曾说过:“凡属扑朔迷离的心理之谜都吸引我,使我坐卧不宁,在探清来龙去脉之前我会一直兴奋得要命。只要遇到了不寻常的人,我心里就燃烧起一种探视他们的灵魂的热望。“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及其生活遭遇”的创作思想造就了其小说创作的心理刻画特色。

六,作品介绍

茨威格的女性小说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具有简练诗意新颖的特点。以描写女性的奇特遭遇、透视女性微妙心理为体裁的女性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这些别具特色的女性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提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富有立体感。在掩卷之后,读者的面前栩栩如生地浮现了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

他对女性心理的剖析,准确深刻细腻真实,使人不禁发问,这些小说怎么可能出自一个男士的手笔?作者对女性充满了爱和同情,充满了宽容和理解,对于女性的一些超乎常情又在情理之中的行动,他作出了最好的辩护和解释.

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那位陌生女人的来信写得缠绵悱恻,情意缱绻,哀婉感人,袒露了一个女子痴情的内心世界,如泣如诉地道出了她痛苦的感情经历。这篇巧妙地安排两性关系的小说,“把深沉的爱,那几乎是痴情的爱,变态的爱,写得那样崇高”,“真是一部惊人的杰作”!茨威格以娴熟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手法,再现了一个为热情所驱使的纯洁女性的悲剧,有力地控诉了畸形的社会对情爱的戕害。以至于高尔基在读了这部作品后赞叹道:“你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有哪一位作家,能用这么一种对于女人无限尊重而且体贴入微的态度来描写女人。”

七,《最初的经历》

《最初的经历》,内收四个短篇:《夜色朦胧》、《夏天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

它们的共同特点大都是选择了一个奇特的角度,即用处于青春萌发期的儿童的眼睛去触摸神秘的成人世界。显然,这个小说集是作家对早年岁月的追忆和印证弗罗伊德理论的最早尝试。

八,学生预习课文

预习检查

请简述姐妹俩逐步发现家中秘密的过程和他们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天,小姐妹俩发现女教师“有点儿怪”,不和她们玩了,也不管她们了,只是偷偷地哭,她们猜出她可能恋爱了。可她们天真地认为,恋爱应该是甜蜜美妙的事,不明白女教师为什么要哭。姐妹俩继续窥测,发现了女教师与表哥的一次幽会,还偷听到女教师有小孩了。然而第二天,表哥却借口搬走了,姐妹俩猜到了表哥的欺骗行为。于是她们感到自己也受到了欺骗,不再相信别人的话,不再相信世界。“她们也就变得坚韧而有心计,甚至变得诡诈,善于说谎……变得神经过敏,焦躁不安”

接着,小姐妹俩又发现了父母的窃窃私语,偷听到母亲对女教师尖利的训斥。她们看到女教师只是伤心绝望地抽泣,内心模糊地感觉到如此伤心的人是不会有过错的,由此第一次对父母有了一种类似愤懑的情感,“她们不再爱她们的父母亲,不再相信他们”并且她们“跟谁都疏远,对谁都仇视。……通向她们心灵的通道已经阻断”

由于女教师的悲剧,幼小天真的孩子完全变了样,“她们不玩,不笑,眼睛失去了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光彩”对谁也不信任了,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憎恶,对未来充满恐惧。

小女孩由单纯幼稚到困惑不解再到愤怒无奈直至最后沉默恐惧,如此这般丰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经由茨威格细腻的笔触,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一种强烈的心灵激荡中。

第二课时

九,问题探究

1,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是爱情悲剧吗?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本文写的是一个家庭教师被一名纨绔子弟始乱终弃的故事,但作者的本意似乎不在于表现爱情悲剧,而在于刻画出这幕悲剧在小姐妹俩心灵中引起的巨大震动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新认识。

2,姐妹俩对家庭女教师是怎样的态度?

小说中的一对小姐妹天真无邪,她们对受欺侮的家庭女教师充满同情,但不知如何才能帮助她,两个孩子感到无助,感到悲哀。她们幼小的心灵朦朦胧胧地感觉到,这些成年人之间有着一个深深的秘密,他们组成了一个冷酷残忍的陌生世界。

3,设想家庭女教师最后的结局和这件事情对女孩们以后成长的影响。

“对这个陌生世界里可能发生的一切,她们感到害怕。她们今天已经心惊胆战地向这个世界投了最初的一瞥,她们现在已经踏人的人生使她们望而生畏,这个人生像座阴森森的树林,矗立在她们面前,昏暗逼人,可是她们得去穿过这座森林。”

4,这篇文章和本单元前面两篇的观察事件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不再采用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而是以作品中特定人物的视角去描述事件。

作者通过描写一对儿童的心理变化,表现家庭女教师的爱情悲剧。此前,很多作家描写过家庭女教师这一人群,但茨威格却另辟蹊径,通过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心灵去窥测神秘莫测的成人世界.

相关参考资料补充:叙述视角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不同的叙述视角,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选择好的叙事角度,可以更方便作家利用小说中的人物的眼睛,对小说情节的推进和叙事环境进行描写。

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

西方最初的小说,都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视角。

 塞万提斯的《唐?吉珂德》、丹尼?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都是运用全知的全能视角。全能视角的好处,就是作者可以知道整个事件的发展进程,可以知道每个人的心理变化,作者象全知全能的上帝,知道整个故事发展的一切。全能视角,缺乏叙事的真实性和叙述的灵活性。

除了全知视角之外,还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往往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作品中特定人物的视角

现代小说中有许多作家主张退出作品,回避全能的全知视角。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选择叙事故事中的人物,承担小说的叙述任务和感知的视角。

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狂人日记》

儿童视角

儿童的视角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感觉,它显得客观、真诚、单纯,因而以此作为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认识的角度也就具有特别的内涵,有许多小说、影视作品喜欢采用这个角度,从而产生了摄人心魄的魅力和表现力。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作者叙事视角是从一个“傻子”少爷的角度进行叙述的。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儿

 《城南旧事》通过英子的视角,表现了老北京的人情风貌和严酷的现实,而且社会表现得越黑暗,小英子的天真、美好也就越体现得全面,观众从这种强烈的反差中,产生情绪的感染力;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少年雷纳多

十,作业:

变换角度(如以将军的角度或小公务员妻子的角度)改写<<一个文官的死>>中的一段情节

第2篇:家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政治上册第七课第三框《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下面我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框紧承《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两框而来,可谓层层推进,结构严谨。本节课内容共设有2目,第一目是《追究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2目是《从我做起,争当环境卫士》。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破坏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我们公民如何争当环境卫士、积极保护环境等问题,也是从法律保护环境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及公民的义务。众所周知,不论是在世界还是在我国,环境问题均已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依法治理和保护环境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对作为未来建设者的初中生进行环保法律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增强环保意识,使他们在今后投身现代化建设时,能够善待人类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十分必要。可以说,本节课既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课,也是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实践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了解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类型。

②能力目标:提高辨析能力,初步学会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及不同的处罚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③觉悟目标: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并能勇于同破坏环保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我做起,争当环境卫士”。这是因为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青少年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环境的严峻性、环境的紧迫性。我们每个青少年都应投身到维护生存环境、保护地球的活动中去,争当环境卫士,但如何行动,如何付诸于实践,心目中却不是十分清楚,所以要重点讲解。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追究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因为由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复杂性,教材中关于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

教学中运用“三段五步式”教学法。“三段”就是把一学时的教学过程从时间上分成“三段”,即学生预习10分钟,自学、互学15分钟,讲练20分钟。所谓“五步”就是将一学时的教学过程分成“预习、自学、互学、精讲、巧练”五个步骤进行,力争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废除过去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结合学情,运用学生熟知的环境形势的图片和案例,努力在课堂上、活动中创设一个民主的、自由讨论的教学活动环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制而得到支持、鼓励,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种种环境问题,对于初二学习来说已不再陌生,身边的生活已使他们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但这只是感性认识,要使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节课教学以学生自学、讨论、巩固性练习为主,教师努力设疑,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启发学生感知、分析探究,使其联系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把学到的知识化为依法保护环境的行动。既达到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实践服务、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从会学、乐学到善学发展。

四、说程序

1、导入新课

对这一课的教学,我选择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观看MTV《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有起来。多媒体展示群鸟翱翔的画面,伴随着伤感的歌曲。教师设问:女孩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假如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我们人类将面临什么样的恶果?导入学习的主题--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这种导入法,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音乐、图片展示给学生,能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其思路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教学内容运转。

2、学生预习

导入新课后,给七、八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要求找出本框题的基本知识点,对于自己的疑难问题可以作上记号,然后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归纳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激发学生找出相关概念和基本观点。如追究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类型,争当环境卫士的做法等问题均可在学生预习时自己进行归纳。这样就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学为愿学,教学效果肯定会好一些。

3、学生自学互学

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其表现形式以讨论为主。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不过要保证每个小组优、中、差,即A、B、C三类学生均衡。要求他们在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晓本节课内容的稍难问题。对于没有理解的难点、疑点问题,在讨论中尽量得到解决,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用笔记记下来。通过这样一讨论,可以使优生带动差生,辅导帮助差生弄懂一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探究,既节省时间,又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接下来就是互问互学,在互问互学的环节中,我的任务是激励学生向他人提问。所提问题可以是自己已懂或未懂的知识,可以自选对手,也可以由老师帮忙找人回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照顾到班上A、B、C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对学生互问互答中,答得不全的,含糊不清的,难以理解的疑难问题,教师先设下悬念,留在精讲过程中加以剖析、讲解。

4、精讲

教师可提问:我们的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要求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或从电视报刊中了解的环境污染的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实现,为学生熟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生举例,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环境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严峻现实,自然设疑:能任其照旧发展下去吗?对那些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应如何对待呢?自然而然地导入第1目内容,板书第1目的小标题“追究破坏和污染环境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第1目:追究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时,设问:要依据哪些法律法规去制裁呢?教师要求学生回顾我国已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温习旧知识。既然我国已根据国情制定了环保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所以我们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由第三课“违法行为的类别”推导出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三类,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95页的三则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三则案例分别属于何类违法行为?违法者分别承担了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课文正文讲解与三则案例正好一一对应,学生阅读后一目了解,这时借助多媒体显示出板书,学生对照板书对课本内容来个回头看,可以对课本内容有更加清晰的印象,知识结构显得更有条理。

在学习完第1目的内容后,第2目就从正面去引导我们如何去争做环境卫士、积极保护环境。这一反一正,对比鲜明,理解了破坏和污染环境,要承担法律责任后,更警示和激励我们要积极保护环境。如何过渡到第2目呢?可先由世界为拯救地球而设立“世界环境日”,多媒体播出《世界环境宣言》中“地球并不是祖先给我们的遗产,而是属于子孙后代”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再到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世界环境日”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学生分析其寓意,最后设问:那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呢?自然过渡到第2目:“从我做起,争当环境卫士”。这样,环保行动由世界--中国--自己,范围由总体到局部到个体,步步紧随,一气呵成。

为突出重点“从我做起,争当环境卫士”,首先为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可要求学生试拟几条环保宣传标语,唤起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的重视。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李芳同违反环保法规行为作斗争的案例,启示学生要依法保护环境。最后还要求大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谈谈生活中的正确做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反思,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待环境的态度和做法,如何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破坏污染环境的坏习惯,要有一个深刻认识。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停留在表层和感情认识上,而会上升到理性认识,还会用知识来指导实践。

教师精讲后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对课本内容进行复习式小结知识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内容有个清晰的概念。板书直接用多媒体显示,本课板书设计总体是这样的: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通过对照板书小结知识,使学生对本框内容的理解形成体系,更加深刻地了解本课知识结构,从而便于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

5、学生巧练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精讲后,可以巧设几个训练习题巩固本课内容。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刘海洋伤熊事件”:2002年2月23日,已被确定保送研究生的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是否成立,竟将黑手伸向北京市动物园的熊室,将兑了硫酸的饮料投喂正在吃食的两只黑熊,造成一只黑熊严重灼伤。此前,他曾窜至该园熊室,用火碱烧伤了3只熊。然后教师设问:刘海洋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结束新课,德育渗透

对于本框题,我打算采用诗歌激发学生环境忧患意识结束新课:地球是大家,家庭是小家。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唯一的家。地球孕育一切,生态却在变化。地球为什么变得百孔千疮?原来是人类自己在糟蹋。为了生存和发展,请保护地球--我们的家。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媒体直观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教学理念得到了充分运用。我努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使他们善于质疑,独立思考,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基本上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构想,谨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谢谢!

第3篇:第1节 家庭电路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理解家庭电路布线示意图。2.认识火线零线,知道验电笔的作用,会正确使用试电笔。3.了解插座和插头和漏电保护器的结构原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各元件的连接方式。难点;熔丝的特点及熔丝规格的选择。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室里的电灯之间的连接是串联还是并联?猜想一下我们家里的电路和以前实验连接的并联电路有什么不同?这一节我们来学习第十九章第一节家庭电路。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05-108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要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家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家庭**(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 听清录音,弄清妈妈和李小林的分歧是什么?

2、 准备好发言要点,参加讨论认识到既要自强自立,又要尊敬长辈。

3、 培养学生常与家长沟通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与家长沟通的意识。

关键:准备好发言要点,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设计理念:创设谈话氛围,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聊天式的课堂氛围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与家长谈心交流意识,发扬个性,自强自立。

教学过程:

话题一:揭示话题,在抢答中交流,弄清妈妈和李小林的分歧是什么?

1、 谈话导入:认识我吗?谁来说说看(指名学生答)

了解我还真多,挺高兴的,你们能这么关注我。瞧,我手里拿着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跟大家来个实话实说。你想今天我是谁?(主持人)对,再叫我一声,让我过过瘾。你们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家庭**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