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森林狂想曲
欣赏《森林狂想曲》说课
说教材:这是一首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音乐欣赏课,音乐充满了灵气。亲切动人,仿佛呼吸到了最清新的空气,模仿鸟的叫声充满童趣,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说目标
1. 感受乐曲中A B C 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 听辨各段主题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2. 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说重点
1. 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2. 感受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 说难点
乐曲中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吉他、小提琴、笛子、录音机、卡片若干
说教法学法:本课主要运用教法是:师生互动法,情景感化法,趣味节奏法 本课主要运用的学法是:自主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反复播放乐曲)师生音乐问好(播放森林图片)情景感化法 自主体验法
在美丽的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如果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亲身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响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想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包括老师在内这样的机会都不多,那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呢,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深处大森林的神奇感受!
1.师问: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大森林。(播放音乐)有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生:青蛙、蟋蟀、蝉、鸟、猫头鹰等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非常的灵敏,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李老师这里有三段乐谱,让我们一起来开一场森林音乐会吧!(出示A段)
趣味节奏法:有节奏的模仿小动物的叫声。① 第一次用“啦”唱
② 第二次用“咕”唱,尾声加上“呱呱”
男女生分组练习,女生用布谷鸟的声音唱,男生模仿青蛙。师生接龙唱谱。
2.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刚才的那三段旋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请你仔细听, 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 请你来填一填 自主体验法
3. 全班分成三个组, 分别代表A B C 三个旋律, 当旋律A 出现的时候,请 A组的同学把纸板高高的举起来, 依次进行。4.学生活动
请学生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当每个旋律出现的时候, 请各小 组派一名同学拿着纸板上台展示.5.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各种动物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在愉快的歌唱,在举行森林音乐会呢!你听到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呢? 生:笛子,钢琴。。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你们听出来这么多乐器,其实这个乐曲只有三个主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课件出示乐器音色)乐器 乐器音色 代表形象 笛子 明亮活泼、清脆悦耳 小鸟 小提琴
柔和优美 小鹿、小羊、燕子 吉他 低沉、浑厚 爬行的小动物
6、学生活动
a.听辨A B C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请学生模仿其演奏姿势。
b.再次欣赏乐曲,每组发一小提板,请学生边听辨边依次贴出每段旋律的乐器名称。A B A B C A
笛子 笛子 笛子 小提琴 小提琴 笛子 A B A B C A 笛子 吉他 笛子 小提琴 笛子 笛子 7.完整欣赏最后一遍
请学生欣赏乐曲,创编表演,随音乐自由表现。
三.总结,同学们,你们都是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孩子们,我们还可以自己想办法运用各种简单的小乐器(铃鼓、串铃、响板)加入到乐曲当中,为乐曲伴奏,丰富乐曲。四.伴随音乐下课欣赏《森林狂想曲》说课
森林的歌声说课稿
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风景如画》第一课时中的一首欣赏曲,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森林的歌声》、《荫中鸟》,听辨各种动物叫声,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音乐记忆力。
3、模仿森林中动物和自然的声音,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音乐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听辨各种小动物、乐器的声音,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
教学过程:
1、本堂课我采用二年级学过歌曲的《郊游》,师生演唱歌曲,通过郊游的形式进入课题,把学生带入幽静的山谷中,进入课题。
2、然后通过聆听《荫中鸟》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鸟的形象,由此引出演奏乐器—梆笛,通过观看梆笛演奏的录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乐器梆笛所表现的鸟叫声,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生闭上眼睛完整聆听,完整地感受整首乐曲。闭上眼睛聆听,让学生边听脑海中边想象乐曲表现的内容,把学生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之后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表现鸟的形象的乐曲,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丰富关于鸟的形象的乐曲。
4、在聆听《森林的歌声》,首先出现引子部分,让学生知道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引出乐曲,完整地聆听,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所表现的那种氛围,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在那里,那是一个纯净、清凉的世界。
5、通过乐曲的聆听,引出乐曲中三种主要演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师生谈话,让学生熟悉三种乐器,对乐器的音色、演奏方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进入三段主题旋律的熟悉,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三种乐器,其实这三种乐器平时同学们接触得也比较多,通过师的介绍,让学生再次了解并熟悉。
6、然后师把这三种乐器称为三位朋友,告诉学生今天由这三位朋友分别送上了节目的方式引出《森林的歌声》中的三段主旋律,并通过模唱、模仿乐器演奏等方式分别熟悉三段旋律。把三种乐器成为乐器朋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觉得更加地亲近,其实我们听到的所有音乐都是由乐器所表现的,激发学生对音乐以及乐器的喜爱。
7、乐曲当中的三段主旋律的听辨,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去熟悉,如:模唱、表演唱、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熟悉各段主旋律。由于这三段旋律情绪上的区别不是很大,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所以最后把这三段主旋律分别分给各组,每一组同学记住自己的旋律,最后完成乐曲各主旋律出现的顺序。采用分组记旋律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准确地完成这个作业。
8、让学生模仿动物和自然的声音,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通过编创,把学生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9、最后小结,通过谈话指导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爱护森林,给小动物一个温暖的家,教育学生做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孩子。
以上是我对整堂课的构思,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予以指教!
《森林的歌声》说课稿;建国实验小学谢春燕;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社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风景如画》中;
二、说学生;四年八册的学生已经快要进入五年级,他们的思维更加;
三、说教法;在整个欣赏过程里面均应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并引入国;
四、说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法、参与法等;
五、说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PPT、音乐编辑软件,钢琴等;
六、说教学目标;
1、能从参与 《森林的歌声》说课稿 建国实验小学 谢春燕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社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风景如画》中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森林的歌声通过音乐向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丛林画卷,通过参与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音乐的美。
二、说学生
四年八册的学生已经快要进入五年级,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同事具有一等的逻辑性,孩子们喜欢创造,喜欢探索,喜欢通过活动获得感知。
三、说教法
在整个欣赏过程里面均应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并引入国家教育部推广的儿童音乐剧进课堂理念。用参与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律动法、多媒体情景创设等。
四、说学法
小组合作法、游戏法、参与法等
五、说教学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PPT、音乐编辑软件,钢琴等
六、说教学目标
1、能从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并能参与音乐表演、具有一定编创能力。
2、在欣赏过程中,用图谱的方法区分音乐主题,理解曲式结构。
3、通过乐曲欣赏感受音乐美、自然美。
七、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音乐表演、区分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区分曲式结构
措施: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PPT、音乐编辑软件等现代教学设备,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从而解决难点问题,将重点问题轻松解决。
八、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创设置身森林的情景,在这个神秘的森林中住着王子和公主兄妹。让学生在穿越森林寻找公主王子的游戏中参与音乐、感受音乐。
教师语言描述一片神秘的森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是什么样子。
2、教师用蛙鸣筒敲击节奏,学生随节奏走进所创设的森林情景中。
此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中PPT播放森林图片,使用PPT激光演示笔播放音乐,记形象,又方便快捷,摆脱键盘鼠标的束缚。这样设计
1、培养学生想象力。
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稳定拍、并训练学生自我空间感。
(三)感受音乐
1、初听引子部分
要求学生随音乐节拍和情绪律动,感知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此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中PPT播放森林图片,使用PPT激光演示笔播放音乐,记形象,又方便快捷,摆脱键盘鼠标的束缚。感受A主题
2、初听A主题(森林中游戏)
随教师用小跳步进行游戏,让学生感知音乐稳定节拍。课件播放音乐
3、复听A主题
由学生自己创编游戏,发挥学生编创能力。课件播放音乐。
4、感受B主题(森林中的舞蹈)
创设森林中有王子和公主,他们喜欢跳舞,在见到他之前,排练出一个舞蹈与他们共舞的情景,通过舞蹈熟悉乐句。、在律动中轻松感受乐句这一音乐元素。同事融入舞蹈元素,让学生更加关注音乐,更形象感受乐句变化。
5、感受C主题(森林采花)a、初听C主题
创设森林中菜花献给公主王子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高音6这一音乐元素,并能应用到律动中。学生在围城圈行走在高音A时做采花动作,教师用三角铁进行引导 b、复听C主题
学生离开教师三角铁引导在高音A出做采花的动作。让学生能准确感受高音A的出现,提高学生音乐听力。
(四)、完整聆听、参与音乐
1、完整初听
a、学生随教师用图形记录乐段变化
初听时出示图形谱,设问共用了几种符号记录音乐,教师为主题音乐取名ABC,聆听时用手律动区分不同主题音乐。这样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准确区分主题音乐,通过聆听乐曲中有谁的叫声更加激发学生的聆听欲望。在这个环节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与PPT动画功能结合,让图形谱的符号随音乐节拍而出现,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b、揭示课题
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说说在初次完整聆听音乐时听到的叫声。让学生学生猜乐曲名称,让后教师揭示课题,简要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更加想了解乐曲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
活动中,提高课堂效益。
2、处理主题音乐
教师出示主题音乐色块乐谱,让学生辨别具体那条个主题音乐。
2、再次聆听不同色块的题音乐,设问用的是什么乐器演奏。
3、用唱名演唱色块中的主题音乐。
4、引导学生了解主题音乐中的音乐元素(稳定拍、乐句、高低八度、高音 la),3、完整聆听,区分曲式结构 用之前的律动引导,交互式电子形象出示图形谱予以辅助,要求学生根据不同音乐主题不同活动进行律动,并记清音乐主题出现的顺序。设问什么地方没有用符号标记。讲解回旋曲:式引子ABABCA尾奏。这样可以更加形象帮助学生区分曲式结构,轻松解决重点、难点。通过图式直观展示让学生轻松掌握回旋曲式这一音乐知识。
4、参与表演音乐
学生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节进行音乐表演,检验对音乐主题的掌握情况,通过音乐表演,让学生的学习注意曲线保持在高位,同时轻松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音乐主题及曲式结构。
(五)拓展创编
1、学生分组对三个主题进行全新排列出自己的回旋曲,并取名,教师用音乐制作软件为她组合2、学生对自己重新组合的音乐进行创编表演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到音乐创作中。同时巩固回旋曲式这一知识点。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设计的欣赏课《森林的歌声》
欣赏《森林狂想曲》说课
说教材:这是一首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音乐欣赏课,音乐充满了灵气。亲切动人,仿佛呼吸到了最清新的空气,模仿鸟的叫声充满童趣,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说目标 1. 感受乐曲中A B C 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 听辨各段主题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2. 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说重点
1. 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2. 感受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 说难点
乐曲中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吉他、小提琴、笛子、录音机、卡片若干
说教法学法:本课主要运用教法是:师生互动法,情景感化法,趣味节奏法 本课主要运用的学法是:自主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反复播放乐曲)师生音乐问好(播放森林图片)
情景感化法 自主体验法
在美丽的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如果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亲身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响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想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包括老师在内这样的机会都不多,那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呢,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深处大森林的神奇感受!1.师问: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大森林。(播放音乐)有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生:青蛙、蟋蟀、蝉、鸟、猫头鹰等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非常的灵敏,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李老师这里有三段乐谱,让我们一起来开一场森林音乐会吧!(出示A段)
趣味节奏法:有节奏的模仿小动物的叫声。① 第一次用“啦”唱
② 第二次用“咕”唱,尾声加上“呱呱”
男女生分组练习,女生用布谷鸟的声音唱,男生模仿青蛙。师生接龙唱谱。2.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刚才的那三段旋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请你仔细听, 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 请你来填一填 自主体验法
3. 全班分成三个组, 分别代表A B C 三个旋律, 当旋律A 出现的时候,请 A组的同学把纸板高高的举起来, 依次进行。4.学生活动
请学生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当每个旋律出现的时候, 请各小 组派一名同学拿着纸板上台展示.5.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各种动物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在愉快的歌唱,在举行森林音乐会呢!你听到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呢? 生:笛子,钢琴。。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你们听出来这么多乐器,其实这个乐曲只有三个主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课件出示乐器音色)乐器 乐器音色 代表形象
笛子 明亮活泼、清脆悦耳 小鸟
小提琴
柔和优美 小鹿、小羊、燕子 吉他 低沉、浑厚 爬行的小动物
6、学生活动
a.听辨A B C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请学生模仿其演奏姿势。
b.再次欣赏乐曲,每组发一小提板,请学生边听辨边依次贴出每段旋律的乐器名称。A B A B C A 笛子 笛子 笛子 小提琴 小提琴 笛子 A B A B C A 笛子 吉他 笛子 小提琴 笛子 笛子
7.完整欣赏最后一遍
请学生欣赏乐曲,创编表演,随音乐自由表现。
三.总结,同学们,你们都是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孩子们,我们还可以自己想办法运用各种简单的小乐器(铃鼓、串铃、响板)加入到乐曲当中,为乐曲伴奏,丰富乐曲。四.伴随音乐下课欣赏《森林狂想曲》说课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以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八册《风景如画》第一课时中的两首欣赏曲,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森林的歌声》、《荫中鸟》,听辨各种动物叫声,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音乐记忆力。
3、模仿森林中动物和自然的声音,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音乐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听辨各种小动物、乐器的声音,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教学过程:
1、本堂课我采用二年级学过歌曲的《郊游》,师生演唱歌曲,通过郊游的形式进入课题,把学生带入幽静的山谷中,进入课题。
2、然后通过聆听《荫中鸟》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鸟的形象,由此引出演奏乐器—梆笛,通过观看梆笛演奏的录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乐器梆笛所表现的鸟叫声,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生闭上眼睛完整聆听,完整地感受整首乐曲。闭上眼睛聆听,让学生边听脑海中边想象乐曲表现的内容,把学生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之后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表现鸟的形象的乐曲,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丰富关于鸟的形象的乐曲。
4、在聆听《森林的歌声》,首先出现引子部分,让学生知道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引出乐曲,完整地聆听,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所表现的那种氛围,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在那里,那是一个纯净、清凉的世界。
5、通过乐曲的聆听,引出乐曲中三种主要演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师生谈话,让学生熟悉三种乐器,对乐器的音色、演奏方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进入三段主题旋律的熟悉,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三种乐器,其实这三种乐器平时同学们接触得也比较多,通过师的介绍,让学生再次了解并熟悉。
6、然后师把这三种乐器称为三位朋友,告诉学生今天由这三位朋友分别送上了节目的方式引出《森林的歌声》中的三段主旋律,并通过模唱、模仿乐器演奏等方式分别熟悉三段旋律。把三种乐器成为乐器朋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觉得更加地亲近,其实我们听到的所有音乐都是由乐器所表现的,激发学生对音乐以及乐器的喜爱。
7、乐曲当中的三段主旋律的听辨,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去熟悉,如:模唱、表演唱、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熟悉各段主旋律。由于这三段旋律情绪上的区别不是很大,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所以最后把这三段主旋律分别分给各组,每一组同学记住自己的旋律,最后完成乐曲各主旋律出现的顺序。采用分组记旋律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准确地完成这个作业。
8、让学生模仿动物和自然的声音,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通过编创,把学生引入丰富的想
象之中,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9、最后小结,通过谈话指导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爱护森林,给小动物一个温暖的家,教育学生做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孩子。
以上是我对整堂课的构思,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予以指教!
第2篇: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
月光下,朦胧中,这是一张极其精彩的自然与音乐融合的CD,通过它,再一次体味到我们对于自然的渴望和羡慕,同时,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同时,大碟中附加了二首不带一点修饰,不带一点剪辑的纯自然声息。那是小鸟的鸣唱,那是自然的呼吸,那是我们所向往的天堂。
母带经FURUTECH RL-30专业消磁器处理,音色通透纯净。《森林狂想曲》 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
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如「夜的精灵」里动物与蛙虫组成的打击乐团、「野鸟情歌」中的台湾画眉、「水径」的溪水声与大提琴弦音水乳交融、「日安,亚热带」中段钢琴和水声谱成的宁静……,让整张专辑呈现自然声音与音乐融合的最高境界!
流水、雀鸟之声,能镇静人的情绪,松弛我们的身心,而且给人一种返回大自然的感觉,海浪、流水、鸟鸣,风吹过树叶,雨打在屋顶,大自然的原始采样加上改编的著名乐曲合成了天籁之音。新世纪的音乐形式使躁动的灵魂得到最温柔的抚慰。
★全心全意为美丽森林量身打造,超越国际水准的自然音乐创作耗时五年,奔走山林宝地录音!★荒野控险家、自然录音专家、自然观察家 留美制作人,为了录音走天涯!
★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羊、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让你一次听个够!★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跨刀制作,旋律百分百!
★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
★自然声音与音乐融合的最高境界!
演奏乐器:
主奏乐器:也就是吹的叫“陶笛”。在中国大陆的陶笛主要受台湾影响,包括陶笛这个名称也是沿用台湾叫法。近些年来也出现了很多陶笛制作者,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原来主要制作陶埙的,兼做陶笛,其主流产品的因为是套用埙的指孔,虽然比埙容易吹但指法麻烦;还有一部分制作者为了怕交叉指法教学和制作上的麻烦,套用了中国笛子的指孔排列,对有笛子基础的人很容易上手,但音域过窄;还有一部分是以台湾六孔陶笛为基础,经过模仿和改进,继承了这种陶笛的易吹易学的特点。这些陶笛制作者对陶笛在中国大陆的普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相信不久,陶笛在中国大陆会成为一种普遍的乐器。
第3篇:森林狂想曲作文
森林狂想曲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森林狂想曲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森林狂想曲作文1
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洒落一地银辉,戴上耳机,微闭双眼,我沉浸在了这美妙的乐声中。
一首一首乐曲,动听至极。我陶醉地轻哼着优美的旋律,忘我的轻晃着头,又一首音乐在我的耳畔响起。“沙沙沙……沙沙沙……”咦,它的前奏似乎与众不同,别具匠心那像是月夜的一座小树林,鸟儿在鸣,虫儿在叫,啾啾喳喳叽叽,吱吱呀呀咕咕。还有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溪水哗哗流淌的声音,动物们互相呼唤的声音……虫儿们在开演唱
第4篇: 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
执教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能对《森林狂想曲》有整体的感受认识,并能用陶笛吹奏该乐曲的主题乐段。
2、学习并初步掌握陶笛的波音吹奏技巧,能较好的运用到乐曲主题乐段的艺术表现中。
3、大胆参与表现,并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分享合奏的愉悦。
教学重点:用陶笛吹奏《森林狂想曲》主题乐段
教学难点:用陶笛吹奏波音
教学准备:陶笛,课件,蛙鸣筒、沙球、铃鼓、三角铁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台湾音乐制作人吴金黛和他的团队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乐曲融入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而和谐的鸣叫声。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A段是乐曲的主部,B、C段是插部,演奏顺序为A-B-A-B-C-A,这是个回旋曲式。乐曲中陶笛独奏部分是由台湾演奏家游学志吹奏的,作品配器现代感十
第5篇:《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2、熟悉主题,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4、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教学难点:
在教师启发、指引下,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教学用具:
电子琴、字母图片、打击乐器、乐曲主题旋律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
师:一组美丽的风景把我们带进了绿色的世界,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绿色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
师:森林?同学们你们到过原始森林吗?
如果能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亲耳倾听大森林的声响,那一定很美!可是我想同学们包括老师在内,恐怕这个机会都不多。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
第6篇:《森林狂想曲》读后感
《森林狂想曲》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森林狂想曲》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森林狂想曲》读后感范文1
今天,老师给我听了一首动听的音乐。随着歌声,我仿佛看到一群人,来到了一片热闹的森林中,召开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并放出了美妙的音乐。音乐声吸引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加入了这场盛大的晚会。动物们有的'唱,有的跳,有的“弹吉他”,有的吹笛子……好不快活。
青蛙坐在绿色的舞台上,“呱呱”地放声歌唱;蟋蟀在草丛中,用它的“小吉他”给青蛙伴奏;小狗也蹲在地上,“汪汪”地打着节拍;连鹅姑娘都跟着音乐声大摇大摆地跳起舞来,并用宽大的翅膀给它们“鼓掌喝彩”…… 小鸟歌唱家们也循着声音从遥远的山边
第7篇:《森林狂想曲》教案
欣赏《森林狂想曲》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
A B C 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听辨各段主题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2、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1.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2.感受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 教学难点:乐曲中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吉他、小提琴、笛子、录音机、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反复播放乐曲)
师生音乐问好(播放森林图片)
在美丽的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如果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亲身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响的话,那该有多好
第8篇:森林狂想曲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欣赏曲,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奏出的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其中既有小提琴,又有陶笛演奏,更有在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的录音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起来犹如身临其境。
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实地录音的“音效”。三个乐段均为五声性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长,对于知识的追求也与日俱增。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他们对各种知识和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同时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