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0 07:13: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

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非洲在世界地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学习非洲对于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埃及更是非洲的代表,掌握埃及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标准】

能根据图示分析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结构特征和埃及的特征[来源:高考资源网]

三.教学目标1.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2.非洲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的气候。3.非洲丰富的资源。4.非洲的人种、居民、国家。5.埃及的位置和领土组成。6.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地位。7.埃及的经济支柱。8.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非洲主要的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9.能够根据地形、气候分析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10.能够以阿斯旺水坝的建设为例分析水库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1.能够根据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

四.【学习目标】

知识:读图识记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能力:读图分析苏伊士运河在世界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根据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理解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非洲的自然地理状况。

难点:非洲气候的分布和成因。

六.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非洲的基本概况,有些学生还比较生疏。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注重教学的层次性。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本节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课堂探究教学。

2.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七大洲中国家数目最多的是哪个大洲?世界文明发源地主要分布于那几个地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师在检查预习作业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教师提问:

1.埃及的气候类型是?

2.埃及的农业为什么很发达?

3.共同讨究: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分组讨论)

4.在学生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埃及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境96%以上是沙漠,尼罗河纵贯南北,而其上游地区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每年6~9月份的湿季尼罗河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涨到最高,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10月份后,洪水消退,原来田野上的土层上积上厚厚的淤泥,这成了埃及耕地的最主要分布区,因此尼罗河哺育了沿河的居民,在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走廊,现在埃及90%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

问题探究2:撒哈拉沙漠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干燥的下沉气流控制,大气比较稳定,降水少气温高,相对湿度很小,即使偶有降水,也很快蒸发干了;②加上西岸有寒流经过,降水更少,使沙漠伸到到西部沿海。这与世界上其他地带性沙漠的成因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这个地区的沙漠面积特别大呢?③首先是北回归线穿过北部较宽广而平坦的大陆,因为世界上其他副热带地区范围大没有如此宽广平坦的陆地。撒哈拉地区东西长约55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而在如此宽广的地域内,地势高差却很小,这在世界上副热带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与欧亚大陆联系在一起,因此吹过这个地区东部的④东北信风是从大陆上吹来的干燥气流,受不到海洋的影响,以至于沙漠可以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红海沿岸,横贯整个大陆。

(3)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

①成因:a.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度相当;b.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c.海岸线平直,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

教师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建网。

典型例题:读图分析,找出已知,归纳总结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十、学案设计

课题:非洲和埃及

寄语: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课程标准】

能根据图示分析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结构特征和埃及的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读图识记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能力:读图分析苏伊士运河在世界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根据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理解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第2篇: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范文

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非洲在世界地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学习非洲对于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埃及更是非洲的代表,掌握埃及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标准】

能根据图示分析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结构特征和埃及的特征[来源:高考资源网]

三.教学目标1.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2.非洲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的气候。3.非洲丰富的资源。4.非洲的人种、居民、国家。5.埃及的位置和领土组成。6.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地位。7.埃及的经济支柱。8.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非洲主要的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9.能够根据地形、气候分析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10.能够以阿斯旺水坝的建设为例分析水库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1.能够根据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

四.【学习目标】

知识:读图识记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能力:读图分析苏伊士运河在世界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根据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理解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非洲的自然地理状况。

难点:非洲气候的分布和成因。

六.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非洲的基本概况,有些学生还比较生疏。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注重教学的层次性。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本节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课堂探究教学。

2.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七大洲中国家数目最多的是哪个大洲?世界文明发源地主要分布于那几个地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师在检查预习作业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教师提问:

1.埃及的气候类型是?

2.埃及的农业为什么很发达?

3.共同讨究: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分组讨论)

4.在学生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埃及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境96%以上是沙漠,尼罗河纵贯南北,而其上游地区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每年6~9月份的湿季尼罗河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涨到最高,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10月份后,洪水消退,原来田野上的土层上积上厚厚的淤泥,这成了埃及耕地的最主要分布区,因此尼罗河哺育了沿河的居民,在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走廊,现在埃及90%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

问题探究2:撒哈拉沙漠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干燥的'下沉气流控制,大气比较稳定,降水少气温高,相对湿度很小,即使偶有降水,也很快蒸发干了;②加上西岸有寒流经过,降水更少,使沙漠伸到到西部沿海。这与世界上其他地带性沙漠的成因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这个地区的沙漠面积特别大呢?③首先是北回归线穿过北部较宽广而平坦的大陆,因为世界上其他副热带地区范围大没有如此宽广平坦的陆地。撒哈拉地区东西长约55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而在如此宽广的地域内,地势高差却很小,这在世界上副热带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与欧亚大陆联系在一起,因此吹过这个地区东部的④东北信风是从大陆上吹来的干燥气流,受不到海洋的影响,以至于沙漠可以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红海沿岸,横贯整个大陆。

(3)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

①成因:a.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度相当;b.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c.海岸线平直,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

教师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建网。

典型例题:读图分析,找出已知,归纳总结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十、学案设计

课题:非洲和埃及

寄语: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课程标准】

能根据图示分析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结构特征和埃及的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读图识记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能力:读图分析苏伊士运河在世界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根据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理解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第3篇:2020最新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范文

2020最新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0最新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非洲在世界地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学习非洲对于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埃及更是非洲的代表,掌握埃及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标准

能根据图示分析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结构特征和埃及的特征[来源:高考资源网]

三、教学目标

1、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

2、非洲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的气候。

3、非洲丰富的资源。

4、非洲的人种、居民、国家。

5、埃及的位置和领土组成。

6、苏伊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关于地理非洲与埃及教案

关于地理非洲与埃及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地理非洲与埃及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地理非洲与埃及教案1

教学目标

1.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

2.非洲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的气候。

3.非洲丰富的资源。

4.非洲的人种、居民、国家。

5.埃及的位置和领土组成。

6.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地位。

7.埃及的经济支柱。

8.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非洲主要的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

9.能够根据地形、气候分析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

10.能够以阿斯旺水坝的建设为例分析水库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1.能够根据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

四.【学习目标】

知识:读图识记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能力:读图分析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埃及》教学反思

《埃及》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我创设了“去埃及旅游你有哪些好建议或是注意事项要提醒”的情景及一些读图指图的.小环节,学生们都兴趣盎然,积极讨论,热烈发言,这样既给了他们表现的机会,又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巩固了刚刚接收到的新鲜知识。

学习埃及地理特征,需要用大量的直观材料,因此我采用了大量的地图、图片,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直观化;同时又采用启发引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获取信息的意识。

不足之处是,课件中的图片量太大了,往往是一眼扫过,印象模糊。让学生读图指图的过程不足,今后一定注意将知识的学习更多地落实在地图上。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基本达到的预期目标,充分调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洲和埃及教案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