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亲情回忆感悟散文
亲情回忆感悟散文
小姨来电话,说要搭便车,从乡下赶到城里,看妈妈。妈妈欢喜地不得了,忙着去超市,买好吃的,准备款待小姨。
小姨来了,搬来了100斤面粉,50斤花生油,30斤红薯干,12个大馒头,还有十多棵大白菜,二十几个青萝卜,用爸爸的话说,小姨恨不能把家都搬过来。
“这么多年了,每次来咱家,你小姨都是这样。”爸爸嘴里的这么多年,是指1988年,妈妈的户口成为城镇户口,家里的口粮地收归国有之后。
土地收走了之后,刚开始,妈妈满心欢喜,再也不用为那一亩三分地,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忙着秋收夏种,旱天愁、涝天忧了。
可是,到了农忙时节,妈妈比自家有地还忙,到东家帮帮,去西家干干,忙得脚不离地,累得腰酸背疼。不过,妈妈是累在身上,喜在心里。妈妈说,看着亲友们的庄稼都及时播了种,归了仓,她的心啊,比喝了蜜还甜。
妈妈还像家里有地时一样,关心每天的天气预报。旱天盼雨,涝天盼晴。亲友们的地,牵挂着妈妈的心啊。
庄稼成熟了,姨舅们就把自家产的`花生、玉米、红薯、大豆,往妈妈家搬运。小姨是其中的大户,每次搬运,都大张旗鼓,搬下来的东西,能堆成一座小山。
2009年,妈妈从乡下搬到了城里,离姨舅们远了,妈妈感叹,再也吃不上新鲜的玉米蔬菜了。
可到了年底,小姨依然会想方设法,搭乘便车,给妈妈送来自家粉的面,自家打的油。20多年了,从没间断过。
不管相距多远,不管时间多长,姐妹间的那份亲情,是距离和时光隔不开扯不断的。
小姨睡眠不好,换了地方,就容易失眠。在妈妈家睡的第一晚,小姨一夜未眠。第二天,小姨要走,妈妈说啥也不肯,见一面不容易啊,满肚子的话还没说完呢。
小姨就住了下来,跟妈妈说心里话。吃晚饭的时候,小姨看着我,说,孩子大了,还是守在身边好,离得远了,想看都看不着。小姨的独生子,离小姨一千多里地,打从孩子大学毕业起,小姨每年,就只能看孩子一次。
几天前,妈妈还跟我念叨,你哥也不知咋样了,两个多月没来电话了。哥哥在青岛,一年半载才回一次家,日子久了不来电话,妈妈心里头就惦记。
亲情是这样的,即使远在天边,孩子,也永远装在妈妈的心里。
“离得近了,得管饭啊。”妈妈开着玩笑,宽慰小姨。
“管饭也是福分啊,等再老老,眼睛看不清了,恐怕踩着金条进门,孩子也不来吃呢。”小姨笑着说。爸爸妈妈都笑了。
一旁的我,却突然间,心生酸楚和感动。
小姨说的,似乎真的是这样的。
小的时候,学雷锋做好事,我们常到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家做家务。老人家的锅,我记得刷了好多遍,水还是黑黑的。当时我就想,这样的锅,做出的饭,怎么吃啊。老人家一个人吃饭,该有多寂寞啊。
亲情是这样的吗?在父母能干干净净为我们做饭的时候,我们吃着,觉得心安理得;当父母老了,含含糊糊为我们做饭,我们不吃,也觉得心安理得?
第三天去妈家,妈告诉我,小姨走了,她给了小姨几百块钱。小姨不要,妈说,俺刚长了工资,你欢喜不?你要是欢喜,就拿着。小姨拿着钱走了,妈妈心里很欢喜。
这些年来,每次姨舅们搬了东西来,妈妈都会找个合适的理由,让他们把妈妈给他们的钱,欢喜地拿走。
亲情,是付出,也是回报啊。
第2篇:亲情回忆感悟散文
小姨来电话,说要搭便车,从乡下赶到城里,看妈妈。妈妈欢喜地不得了,忙着去超市,买好吃的,准备款待小姨。
小姨来了,搬来了100斤面粉,50斤花生油,30斤红薯干,12个大馒头,还有十多棵大白菜,二十几个青萝卜,用爸爸的话说,小姨恨不能把家都搬过来。
“这么多年了,每次来咱家,你小姨都是这样。”爸爸嘴里的这么多年,是指1988年,妈妈的户口成为城镇户口,家里的口粮地收归国有之后。
土地收走了之后,刚开始,妈妈满心欢喜,再也不用为那一亩三分地,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忙着秋收夏种,旱天愁、涝天忧了。
可是,到了农忙时节,妈妈比自家有地还忙,到东家帮帮,去西家干干,忙得脚不离地,累得腰酸背疼。不过,妈妈是累在身上,喜在心里。妈妈说,看着亲友们的庄稼都及时播了种,归了仓,她的心啊,比喝了蜜还甜。
妈妈还像家里有地时一样,关心每天的天气预报。旱天盼雨,涝天盼晴。亲友们的地,牵挂着妈妈的心啊。
庄稼成熟了,姨舅们就把自家产的花生、玉米、红薯、大豆,往妈妈家搬运。小姨是其中的大户,每次搬运,都大张旗鼓,搬下来的东西,能堆成一座小山。
2009年,妈妈从乡下搬到了城里,离姨舅们远了,妈妈感叹,再也吃不上新鲜的玉米蔬菜了。
可到了年底,小姨依然会想方设法,搭乘便车,给妈妈送来自家粉的面,自家打的油。20多年了,从没间断过。
不管相距多远,不管时间多长,姐妹间的那份亲情,是距离和时光隔不开扯不断的。
小姨睡眠不好,换了地方,就容易失眠。在妈妈家睡的第一晚,小姨一夜未眠。第二天,小姨要走,妈妈说啥也不肯,见一面不容易啊,满肚子的话还没说完呢。
小姨就住了下来,跟妈妈说心里话。吃晚饭的时候,小姨看着我,说,孩子大了,还是守在身边好,离得远了,想看都看不着。小姨的独生子,离小姨一千多里地,打从孩子大学毕业起,小姨每年,就只能看孩子一次。
几天前,妈妈还跟我念叨,你哥也不知咋样了,两个多月没来电话了。哥哥在青岛,一年半载才回一次家,日子久了不来电话,妈妈心里头就惦记。
亲情是这样的,即使远在天边,孩子,也永远装在妈妈的心里。
“离得近了,得管饭啊。”妈妈开着玩笑,宽慰小姨。
“管饭也是福分啊,等再老老,眼睛看不清了,恐怕踩着金条进门,孩子也不来吃呢。”小姨笑着说。爸爸妈妈都笑了。
一旁的我,却突然间,心生酸楚和感动。
小姨说的,似乎真的是这样的。
小的时候,学雷锋做好事,我们常到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家做家务。老人家的锅,我记得刷了好多遍,水还是黑黑的。当时我就想,这样的锅,做出的饭,怎么吃啊。老人家一个人吃饭,该有多寂寞啊。
亲情是这样的吗?在父母能干干净净为我们做饭的时候,我们吃着,觉得心安理得;当父母老了,含含糊糊为我们做饭,我们不吃,也觉得心安理得?
第三天去妈家,妈告诉我,小姨走了,她给了小姨几百块钱。小姨不要,妈说,俺刚长了工资,你欢喜不?你要是欢喜,就拿着。小姨拿着钱走了,妈妈心里很欢喜。
这些年来,每次姨舅们搬了东西来,妈妈都会找个合适的理由,让他们把妈妈给他们的钱,欢喜地拿走。
亲情,是付出,也是回报啊。
第3篇:感悟亲情散文
感悟亲情散文
亲情就像一汪清泉,滋润干涸已久的心田;亲情就像一片暖阳,照耀阴暗寒冷的心房;亲情就像一股和风,吹拂坚硬寂寞的心窗。如果我是幼苗,那亲情就是雨露;如果我的帆船,那亲情就是海风;如果我是夜行者,那亲情就是北极星......人生短暂,获得亲情、享受亲情的时间太少,却也太多。仔细去体味生活,你会发现,亲情就在不经意间。当你渴了,姥姥会为你端上一盘水果或端上一杯温水;当你饿了,妈妈会给你做美味的饭食;当你遇到难题了,爸爸会帮你讲解,帮你找到思路......
窗外月朗星稀,如墨般的黑夜上点缀了几颗宝石,散发出微弱的光芒。钩子一般的月亮静静地嵌在夜幕中,注视着还在台灯下奋笔疾书的我。
笔尖飞快地在纸上移动着,发出沙沙的声音。停顿了一下,放下笔,抬头看了看时钟。”十点多了啊......“我喃喃自语。稍
第4篇:感悟亲情的散文
感悟亲情的散文
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动力,予无私帮助依靠;在最寂寞路上,亲情是最真陪伴,让心感受温馨安慰;在最无奈十字路口,亲情是清晰路标,指引成功方向。
当生命第一声号角吹响,亲情是荡漾在母亲眼眶中泪水,是绽放在父亲脸上笑痕。亲情,是父母额上增多白发,是父母眼中无限关怀盼望。亲情,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怒容;亲情,是母亲灼灼泪水,柔情呼唤和温暖舒适怀抱;亲情简简单单,是一个由几根树枝搭起小巢,没有杂质、距离、虚伪,仅是相通血脉间彼此默默相互关怀。
亲情,是生病时探望呵护,是顿挫时鼓励支持,是得意忘形时棒喝。孩提时,亲情是哺育成长乳汁;成年时,亲情是避难港湾;年老时,亲情是夕阳下安慰。亲情是父亲关怀,如徐徐风儿撩起窗纱;是母亲叮咛,仿柔柔雨儿爬上窗台。穿梭时光里,父亲如巨人,疲劳
第5篇:回忆我的祖母的亲情散文
很早就想为祖母写点什么了,但是每每提起笔来总是又放下,不知从何写起,也许要写的太多太多了。
祖母走完了她九十四岁漫长而艰辛的一生,静静地走了,无牵无挂的走了,走得那么平静,那么自然。她老人家生前曾无数次的嘱咐过我她的身后事,面对死亡,她那么坦然,因为她深信,人活百岁,终有一死,死并不可怕。她老人家告诉我:现在有空常回家看看她,将来她走了之后,不要难过,也不要铺张浪费。每每听到这里,我的鼻子总是陡然一酸,轻轻地说:“婆,你不要说了,你会长命百岁的!”祖母听了后,露出幸福地笑容。她老人家的勤劳、善良、大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祖母从小就是一个苦命的人,大约八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世了。虽然后来有了后妈,但是照顾弟弟重担依然落在了她的肩上。因为母亲去世的时候,她的弟弟,也就是舅爷还不满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