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整除的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整除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知识进行概括,建立知识结构;
2、会解决实际问题;
3、归纳整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脉络。
教学方法:引发矛盾,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建构知识应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发矛盾,引入课题
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投影]老师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型质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你们说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呢?
说得有理,我们学过有关数的知识很多,就像刚才我们在猜谜时就用到了数的整除中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复习数的整除,板书:数的整除复习
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
那好吧,我们就开始复习。
二、梳理知识,形成脉络
1、 集中呈现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
的整除这部分知识整理在下发的纸上。(请大家认真讨论商量,并由组长记录)待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学合理。巡视
2、 逐个梳理
1)小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每人挑1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示随意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在数的整除这部分首先学习的是整除,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再推荐代表发言。(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
提示:整除是基础,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引出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
说得真好!这些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对于今天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
通过整理,可以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3、 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
三、应用、解决问题
1、填空题
在1----20的自然数中,有( )个奇数,有( )个偶数,有( )个质数,有( )个合数,奇数中的( )是合数,偶数中的( )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2、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
3、选择题
(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果a 和 b 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a B) b C) a b D) 1
4、判断题
(1)整除一定是除尽,除尽不一定整除。 ( )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 ( )
(3)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 )
(4)24分解质因数 24 = 22231 。 ( )
(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一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 ( )
5、把下面的数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
2 15 8 17 20
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今天我们共同上了一节数的整除的整理与复习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大家特别聪明、好学,老师很高兴与大家共同渡过了这美好的40分钟,而且我们已经是 多次合作,所以我想与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老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好吗?
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
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数;
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
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7)有约数2 和3 的一位数;
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
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 7 的数;
10)所有自然数的约数;
11)最大的一位数 。
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老师帮忙,随时call我。
这节课上到这里可以吗?
第2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什么叫做整除?指名回答.
教师进一步强调:整除中说的数是什么数?(整数.)
商是什么数?(整数.)有没有余数?(没有余数.)
教师:什么叫做除尽?(两数相除,余数是0.)
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下表: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整除 整数 不等于O的整数 整数 O
除尽 数 不等于O的数 数 O
教师:可以看出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
2.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学们还记得吗?指名说一说.然后提问:
能被2、5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根据个位数进行判别.)
能被3整除的数,在判别方法上与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不同?气根据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进行判别.)
教师: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约数和倍数.
教师:根据整除的概念可以得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什么叫做约数?什么叫做倍数?指名说一说.(如果a能被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师可以接着提问:
能说6是约数,15是倍数吗?应该怎么说?
教师说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
教师: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约数是什么数?最大的约数是什么数?(1,这个数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什么数?(这个数本身.)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直接做在书上.教师可以说明做的方法:在含有约数2的数下面写2,在3的.倍数下面写3,在能被5整除的数下面写5,然后再进行判断.集体订正.
4.质数和合数.教师指名说一说质数、合数的概念.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检查这个数有约数的个数,或查质数表.)指名说一说30以内有哪些质数.
让学生进行判断: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那么一定是合数.学生判断后,教师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分解质因数.
指名说一说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含义.
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6.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1)复习概念.
教师:什么叫做公约数?什么叫做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公倍数?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什么样的数叫做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区别?(质数是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互质数是两个数,只有公约数1.)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吗?(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互质.)
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吗?(不一定,如4和9互质,4、9都是合数.)
(2)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做练习十六的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教师根据前面的教学,整理出教科书第80页的概念联系图.也可以把该图变化成如下形式.
第3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数的整除》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的整除》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数的分类和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
2.理解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概念.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区别整除和除尽、互质和质数、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不同.
教学方法:
边总结边练习(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确定研究对象——自然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数的整除知识(板书:数的整除)
你知道的数有哪些?我们研究数的整除时,这里的数是指什么数?(板书:自然数)
二、研究自然数的分类
1.提问: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
生: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板书:奇数 偶数 1 质数 合数)
2.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奇数、偶数?什么叫质数、合数?质数和合数
第4篇:六年级下教案(数学)
第一单元 负数
教学内容:课本2-9页 教学要求: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1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负数与负数的比较。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而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课本2-4页例1-例
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
第5篇: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教学反思
【1】
在复习“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时,老师们总是不敢全然放手,总认为学生无法解决问题,其实,这样做的后果,恰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放开手,调动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进行探索,效果一定不错,多数小组通过自己的合作能够将问题解决掉。
学生合作后,虽然问题解决了,但是不能忽视在探索问题的答案时,有的方法很好,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得恰到好处,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很好。但也有的小组在解决问题时,虽然探索出了问题的答案,可是,逻辑思维却显得不够周密,思路不够清晰。以学生探索P95的第5题的过程为例,此题为四名学生(两男两女)拍毕业照,要求男女生必须间隔开,问有几种站法?有的组在探索时,能将方案非常圆满的记录了下来。讨论的答案是小明在前,女生互相调换一下位置,就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