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交礼仪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17 07:13: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学生社交礼仪教案

小学生社交礼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问候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问候语。

3.以正确使用问候语为荣。

4.知道向别人问候敬意,。对象、时间、唱歌、结清不同,要采用不同的问候语及问候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问候语。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红花数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和很多不同的人相遇、相处,比如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同学等等。那么,和不同的人相遇,该怎么打招呼呢?礼仪小使者要出发了,我们赶快跟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示课件,感知礼貌用语。

今天的.礼仪小使者是小明。早晨,小明起床从自己房间出来,看到妈妈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

板书:妈妈,早上好!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妈妈,早晨好!妈妈,早安!)

上学路上,小明看到邻居奶奶买菜回来,他怎么和问候奶奶的?

板书:奶奶,您好!

如果是你,还可能怎么问候?

三、礼仪活动实践:

1、看课后题:说说下列场合该如何问候?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A问声:“您好!”

B点头微笑/

C招招手。

D面带微笑静静的看着。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看见熟人正在讲台上讲话,就面带微笑静静看着,而不是招招手、闻声“您好?”

在图书馆大家都在安静的看书,为什么一个小朋友看到同学迎面走来不问候“您好”而是点头微笑?

2、比比看,那个小朋友记得快

太阳升,早上好,

见面说您好、您早,

遇到老师忙问候:“老师早上好!”

老师对我点头笑。

晚上星星不满天,

爸爸加班才返还,

“爸爸晚上好,您辛苦了!”

爸爸夸我长大了。

四、礼仪链接

贝老师讲故事: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个美好的故事发生了……

美的回声

一个孩子对着群山高喊:“喂,你干吗?”群山回应道:“喂,你干吗?”妈妈告诉孩子说:“你对他说‘我们是朋友!’,听听他会说什么。”孩子又大声喊:“您好,我们是朋友!”大山回应道:“您好,我们是朋友!”孩子听了非常高兴。妈妈说:“孩子,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有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你。”

五、课堂礼仪实践

1、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别人呢?

2、以组为单位排演课堂剧:参观的客人来到我们班

板书:

问候

早晨好、晚上好、您好、辛苦了

第2篇:社交礼仪教案.

人无礼,无以立。——孔子

第一章 社交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际交往的扩大、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的社会性。在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以外,就是礼仪规范了。礼仪是人的文明与教养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quette ”,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要求进入法庭的人必须遵守规矩和行为准则。当“Etiquette ”一词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思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礼”——礼貌、礼节;“仪”——仪表、仪态、仪容、仪式。

礼仪——人们在交往中,在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规范和程序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礼仪加深理解:

从修养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道德角度看,礼仪是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标准做法、行为准则; 从交际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说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从民俗角度看,礼仪是接人待物的一种惯例,是人际交往中必须遵行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对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审美角度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人心灵美的必然外化。

二、礼仪的特征

第一,规范性;第二,普遍性;第三,可操作性;第四,时空性#

三、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 第一,“尊重、真诚”原则

第二,“自律、自爱”原则#16.幻灯片 16第三,“谦和、宽容”原则#17.幻灯片 17 第四,“适度、从俗”原则

第五,三A 原则

——Accept、Appreciate、Admair(“接受”、“重视”、“赞美”)

四、社会公德与社交礼仪

(一)二者关系

*社会公德是社交礼仪的基础。

*讲礼仪是讲道德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形式。

(二)社会公德具体包括:

1.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爱国守法 第二章 见面礼仪 见面礼仪——称呼

一、什么是称呼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二、称呼的作用 第一,表示尊重。第二,表示距离

三、称呼时的一般性规则 第一,遵守常规 第二,区分场合 第三,入乡随俗 第四,尊重个人习惯

四、常用的称呼方式

1.行政职务: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中,如校长、局长、主任、总经理、董事长,即为官衔。

2.技术职称:强调对方的行政权力和技术权威合二为一,如医师、教授、律师等,即为权威。

3.行业称呼:如老师、医生、解放军、护士等

4.性别称呼:用于称呼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如先生、小姐、夫人等。5.姓名称呼:一般用于熟人或同事、同学之间。6.泛称呼

五、尊称与谦称

(一)尊称

令、贵、贤、高、芳、您、君、先生、阁下

(二)谦称

愚、舍、家、鄙、拙、敝、学生、在下

五、称呼的禁忌 1.无称呼 2.替代性称呼 3.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 4.误读

5.不适当的简称 6.过时 7.不敬 8.侮辱

见面礼仪——介绍

一、自我介绍礼仪:

(一)自我介绍需要注意 1.先递名片再介绍 2.自我介绍要简短

3.选择适当的时间 4.内容要全面 5.介绍的时候使用全称 6.自我介绍的态度

(二)自我介绍的方式

1.应酬式自我介绍:适合于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社会交往 2.工作式自我介绍:适合于工作之中

3.交流式自我介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的进一步沟通 4.礼仪式自我介绍: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等 5.问答式自我介绍

二、他人介绍礼仪

(一)他人介绍的介绍者: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范。1.一般社交场合(1)家庭聚会:女主人(2)一般场合:双方的熟人 2.公务社交场合(1)对口人员(2)专职接待人员(3)职务最高

(二)介绍的先后顺序 原则:尊者居后

(三)他人介绍的内容 1.社交式 2.公务式 3.简略式

三、集体介绍

(一)集体 —— 集体

(二)个人 —— 集体 见面礼仪——见面礼节

一、握手

(一)握手的要求

1.身姿:立定,上身稍向前倾,双方距离一步半 2.手位:伸出右手,四指齐并,拇指张开 3.神态:表情自然,面带微笑,目视对方 4.力度:适度 5.时间:3-5秒

(二)伸手的次序 原则:尊者决定

(三)握手的禁忌 *左手相握 * 交叉握手

* 带手套或墨镜握手 * 左手插兜或拿东西 * 面无表情 * 仅握(递)指尖 * 握手长时间不放 * 拒绝握手

二、鞠躬礼:

(一)鞠躬的起源

“鞠躬”起源于中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牛、羊等不切成块,而将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

(二)鞠躬礼的含义

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礼节。

此种礼节一般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服务人员向宾客表达由衷的敬意。

(三)适用的场合鞠躬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场合。

鞠躬即弯身行礼,它既适合于庄严肃穆或喜庆欢乐的仪式,又适用于普通的社交和商务活动场合。

(四)常见的鞠躬礼有以下三种: 1.三鞠躬

三鞠躬的基本动作规范如下:

(1)行礼之前应当先脱帽,摘下围巾,身体肃立,目视受礼者。

(2)男士的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3)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然后恢复原样,如此三次。

2.深鞠躬

其基本动作同于三鞠躬,区别就在于深鞠躬一般只要鞠躬一次即可,但要求弯腰幅度一定要达到90°,以示敬意。

3.社交、商务鞠躬礼

(1)行礼时,立正站好,保持身体端正;(2)面向受礼者,距离为两三步远;

(3)以腰部为轴,整个肩部向前倾15°以上(一般是60°,具体视行礼者对受礼者的尊敬程度而定),同时问候“您好”、“早上好”、“欢迎光临”等等;

(4)朋友初次见面、同志之间、宾主之间、下级对上级及晚辈对长辈等等,都可以鞠躬行礼表达对对方的尊敬。

(五)鞠躬礼的要领

行鞠躬礼时面对客人,并拢双脚,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1.5米处(15度礼)或脚前1米处(30度礼)。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鞠躬时必须伸直腰、脚跟靠拢、双脚尖处微微分开,目视对方。然后将伸直的腰背,由腰开始的上身向前弯曲。

鞠躬时,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抬头直腰,动作可慢慢做,这样令人感觉很舒服。

三、脱帽礼

(一)脱帽礼的起源

这个礼节来源于冷兵器时代, 当时, 作战都要戴头盔, 头盔多用铁制, 十分笨重.战士到了安全地带, 首先是把头盔摘下, 以减轻沉重的负担.这样脱帽就意味着没有敌意, 如到友人家, 为表示友好, 也以脱盔示意.这种习惯流传下来, 就是今天的脱帽礼.(二)脱帽礼的使用场合:

室内戴帽是不礼貌的,所以室内应脱帽。

男人和女士们打招呼时应该脱帽,接着应该再戴回去。

四、亲吻礼

行此礼时,往往与一定程度的拥抱相结合。

(一)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夫妻、恋人或情人之间,宜吻唇; 长辈与晚辈之间,宜吻脸或额;

平辈之间,宜贴面。

在公开场合,关系亲密的女子之间可吻脸,男女之间可贴面,晚辈对尊长可吻额,男子对尊贵的女子可吻其手指或手背。

非洲某些部族的居民,常以亲吻酋长的脚或酋长走过的地方为荣。

(二)适用地区:美国人尤其受行此礼。法国人不仅在男女间,而且在男子间也多行此礼。法国男子亲吻时,常常行两次,即左右脸颊各吻一次。比利时人的亲吻比较热烈,往往反复多次。

五、拥抱礼:先左侧拥抱:右手环绕对方肩部,左手环绕对方腰部,并轻拍其背部,如此反方向再做一次。

见面礼仪——名片

一、名片的制作

(一)使用的材质:卡片纸

(二)名片的尺寸:5.5*9cm/6*10cm

(三)名片的色彩:底色、字体颜色和企业标志颜色

(四)名片的印制:铅印

(五)名片的内容

二、如何索取名片

(一)交易法

(二)明示法

(三)谦恭法

三、递送名片的技巧

(一)尊卑有序

(二)足量携带

(三)放置到位

(四)循序渐进

(五)拿名片的位置

(六)递送名片时应寒暄

四、接受名片的技巧

(一)起身迎接

(二)表示谢意

(三)回敬对方

(四)接过名片一定要看

(五)放置到位 见面礼仪——交谈礼仪

一、谈话的基本功能 1.交流信息 2.交流感情 3.沟通

二、交谈的态度 接受别人 注意: 1.不打断别人 2.不训斥别人 3.不挖苦别人 4.不纠正对方 5.不随便质疑别人 6.不随便补充别人 7.不独霸讲坛

三、交谈的内容——“说什么”

(一)不能谈什么: 1.不能非议国家、党和政府 2.不涉及国家秘密和行业秘密 3.不能非议交往对象

4.不在背后议论领导、同行和同事 5.不谈论格调不高的话题 6.不谈论个人隐私问题

不问收入、不谈年龄、不谈婚姻家庭、不谈健康问题、不谈职业经历

(二)谈什么 1.双方拟定的问题 2.对方擅长的话题 3.时尚轻松愉快的的问题 4.格调高雅的问题

四、语言表达的形式 1.说话要文明 2.说话要礼貌 3.说话要规范 第三章 仪表礼仪

一、着装礼仪

(一)着装的TPO 原则

1.Time: 时间原则,应考虑时代性、四季性、早晚性。2.Place :地点原则,指要考虑空间环境。

3.Occasion: 办公场合:庄重保守; 社交场合:时尚个性; 休闲场合:舒服自然

(二)着装的总体要求 个体性 ;

整体性 ; 整洁性; 文明性 ; 技巧性

(三)如何穿西装 • “五 好 原 则”: 1.穿好衬衫

衬衫下摆放在裤腰里 • 系好领口和袖口

• 衬衫衣袖要稍长于西服衣袖0.5-1厘米 • 衬衣领子要高于西服领子1-1.5厘米 2..系好领带; • 领带压槽 • 一般不用领带夹

• 领带大箭头在皮带的正上端

• 领带和领结的不同:领带可配多款西服,领结只配礼服。

一般场合 ——领带 正式场合——自己偏好 3.用好衣袋 ;

• 外衣袋:左上衣袋只放装饰手帕或必要时装钢笔;其他均为装饰,不装物品。• 内衣袋:左上内衣袋装名片夹。

• 裤袋:不装物品 4.系好钮扣 ;

• 单排双扣:只扣上面一颗,表示郑重;全部不扣,表示轻松随意。• 单排三扣:扣中间一颗最正宗,扣上面两颗表示郑重,全不扣表示随意。• 双排扣:要把纽扣全部系上,以示郑重。5.穿好皮鞋

• 裤子要盖住皮鞋鞋面;

• 除非白西服,否则一律穿深色线织中筒袜,以黑色为最佳;

(四)职场着装六忌

1.过分鲜艳 ;2.过分杂乱;3.过分暴露 ; 4.过分透视; 5.过分短小;6.过分紧身

(五)服装色彩的搭配 1.同种色相配:把同一色相,明度接近的色彩搭配起来。如深红与浅红、深绿与浅绿、深灰与浅灰等。

2.邻近色相配把色谱上相近的色彩搭配起来,易收到调和的效果。如红与黄、橙与黄、蓝与绿等色的配合。

3.主色调相配:以一种主色调为基础色,再配上一二种或几种次要色,使整个服饰的色彩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二、佩饰礼仪

以少为佳;同质同色 ;符合习俗 ;注意搭配 第四章 仪容和仪态礼仪

一、仪容礼仪

(一)化妆品的类型

润肤型化妆品;美发型化妆品;芳香型化妆品;修饰型化妆品

(二)全套化妆的基本步骤

沐浴;作头发;洁面;敷粉底;描眉;眼线眼影;打腮红;修饰唇部;喷涂香水;修正补妆

(三)化妆礼仪规范 自然;协调;避人

(四)发型礼仪

整洁;长度适中 ;款式适合自己

二、-仪态礼仪

(一)表情

信息的总效果=7%的书面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1.眼睛

(1)注视对方的部位:

公务注视:以上额为支点,以两眼为底线的正三角形区。社交注视:以下额为支点,以两眼为上底线的倒三角形区。(2)注视对方的时间:

大约占与对方谈话时间的1/3至2/3.注视对方时间少于谈话时间的1/3,说明对此次谈话不感兴趣;注视对方时间长于谈话时间的2/3,说明对对方的兴趣大于对此次谈话的兴趣。

2.微笑的规范

真诚、自然、亲切、甜美。

微笑时,面部肌肉放松,嘴角两端微翘,适当露出牙齿,不发声。微笑要发自内心,要得体,不能强作欢颜。

(二)-坐姿 1.上身的姿势

(1)头部位置的端正 ;(2)注意身体直立 ;(3)注意手臂的摆放 2.下肢怎样摆放

(1)“正襟危坐”式----适用于最正规的场合(2)垂腿开膝式----多为男性所用(3)前伸后曲式----女性适用

(4)双脚内收---一般场合,男女都适合(5)双腿叠放式----适合穿短裙的女士

(6)双腿斜放式----裙装女士在较低位置就坐时所用(7)双脚交叉式----适用于各种场合,男女都可选用 3.坐姿禁忌

双腿叉开过大 ;架腿方式欠妥 ;双腿直伸出去 ;将腿放在桌椅上 ;抖腿 手乱放 ;脚尖指向他人 ;脚蹬踏他物 ;用脚自脱鞋袜 ;手触摸脚部 ;上身向前趴伏

(三 站姿 1.规范的站姿

头正;肩平;臂垂;躯挺;腿并 2.常见的几种站姿

一位站姿;二位站姿;三位站姿;四位站姿;五位站姿;六位站姿;七位站姿

(四)走姿 1.规范的走姿

头正;肩平;躯挺;步位直;步幅适当;步速平稳 2.变向走姿

后退步;引导步;前行转身步 第五章 拜访和接待礼仪

一、拜访礼仪

1.有约在先:时间、地点、主题、人数、如约而至 ;

2.上门有礼(礼节):敲门或摁门铃;施礼问候;指定处就坐。

3.注意交往细节:限定交往对象;限定交谈空间;限定交谈主题;限定交谈时间。

4.告退 :适时告退。

二、接待礼仪

1.认真安排,有备无患:交通工具安排;环境准备(个人环境、室内环境、周边环境);物品准备(茶、水果、点心等);膳食安排(提前预定);娱乐安排(主随客变)。

2.迎来送往的礼节:迎接,安排客人就坐,以礼相待。3.热情相待。

第六章 餐饮礼仪——中餐礼仪

一、正式宴会“五M ”原则 第一,money,费用

第二,meeting,会客(设宴礼仪)第三,mode,环境:卫生、安全、交通便利 第四,music,音乐 第五,menu,菜单

1.要量力而行。要按照经费预算来确定菜肴的品种、数量和价位。

2.要搭配合理。菜肴要冷热、荤素、甜咸、色香味搭配。时令菜与传统菜肴搭配,菜肴与酒水搭配。

3.要体现出特色。如本地的土菜、饭店的看家菜、家庭主妇的拿手菜等。4.不得触犯客人禁忌。如 :

宗教禁忌:穆斯林不吃猪肉、不饮酒。

工作禁忌:驾驶员工作时不得饮酒,国家公务员参加公务宴请时不得饮烈性酒。

民族禁忌:西方很多人不能接受“山珍海味”,如燕窝、鱼翅、海参、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还有动物的内脏、蹄爪、翅膀;日本人不吃黄鳝。

个人禁忌:尤其是主宾的个人禁忌。

二、座位安排原则 以远为上 面门为上

以右为上 居中为上

三、设宴中的礼仪

(一)迎宾

(二)宴会致辞、祝酒

(三)上菜、斟酒

中餐的上菜顺序一般是:冷盘、热炒、大菜(通常以汤菜为结束、甜点、水果

(四)斟酒顺序

1.正式宴会常规的斟酒顺序是,先斟主宾位,后斟主人位,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

斟其他客人位;先女士,后男士。

2(1)为亚洲地区顾客斟酒服务时,如主宾是男士,则应先斟男主宾位,再斟女宾

位,对主人及其他宾客则可沿顺时针方向绕台依次进行斟酒服务即可(2)或视客人要求,先为来宾斟倒,最后为主人斟倒,以此更加表示主人对来宾的尊重。

(3)如为欧美客人斟酒服务时,则应先斟女主宾位,再斟男主宾位。

(五)宴会中的敬酒献乐

主人一般要依次向所有宾客敬酒,敬酒的态度要稳重、热情、大方。

(六)宴会中的交谈

主宾双方应就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亲切交谈。要“多叙友情,少谈工作”。

(七)适时结束、送客

一般宴会应掌握在90分钟左右,最多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

四、赴宴中的礼仪

(一)按时抵达

(二)问候、赠礼

(三)礼貌入座

(四)举止行为要文明礼貌

(五)交谈、敬酒

(六)礼貌离席

(七)告辞、致谢 餐饮礼仪——西餐礼仪

一、西餐的菜序

1.开胃菜和开胃汤:原意指主菜以外的辅助小菜,大多用水果、蔬菜、熟肉制成。

2.海鲜:常见的有鱼、虾、螃蟹等。

3.主菜:以肉为主,牛肉是西菜中最主要的肉类 4.蔬菜:常见有花菜、炸土豆片、生菜色拉 5.甜食:如冰淇淋。6.水果 7.咖啡或红茶

二、西餐的座次

规则:女士优先;恭敬主宾;以右为尊;交叉排列。

(三)西餐的餐具 • 刀叉的使用:右刀左叉

1.美国式:用刀切割完后,把刀放在食盘右侧,单用叉子取食 2.英国式:边割边吃 刀叉的摆放:

刀口向内,叉齿向下呈八字型——尚在用餐 刀口向内,叉齿向上并排纵放——用餐完毕

(四)西餐食品的吃法 1.汤

在主人未拿起汤匙前,客人不得提前食用 喝汤时,要从匙的旁边喝,不要从顶端喝。除了用双耳杯盛的汤可端喝外,其余均不可端喝。

注意喝汤要用匙一勺一勺舀起汤来喝,不能用嘴直接到碗里或盘里喝汤。如果上的汤附有薄脆饼干,那是给你边喝汤边吃的。2.面包

面包一般先摆上餐桌,但要等喝完开胃汤后才开始食用。

食用面包应用手掰成小块送入口中,掰一块吃一块,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 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不要用面包蘸汤吃,也不要用面包抹盘子。

3.鱼、虾、海鲜

食用全鱼时,应用刀将头尾切下,堆在盘边,然后用刀轻轻切割上层鱼肉,用叉叉吃。吃完上层鱼肉后不可将鱼翻身,要用刀叉剔除其主刺后再食用下层。

食用半只海虾或贝类海鲜,可用叉将其肉叉出来再食用。

食用整只龙虾,可用手撕去虾壳,在飘有花瓣或柠檬片的净手钵中洗手指。4.牛排

西餐牛排有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和全熟之分。

一般要全熟的,否则牛排端上来后,你不敢吃或让人端下去重烤是失礼的。切牛排,要由外而内一下一下地切,不要来回锯切,切一块,吃一块。(英式)

5.水果

吃苹果、梨等,应先用刀切成数块,然后再用刀去除皮核。削皮除核时,刀口应向内,由外往里削。削好皮后,可用手拿着吃,也可用叉叉起来吃;

吃香蕉,应先用刀将皮从中划开,用刀叉将皮向两边剥开,再将其切成小块,用叉叉食

吃葡萄、樱桃,要一粒粒的拈取,不要整串拿在手中吃。6.煮鸡蛋

这种鸡蛋一般是煮得半熟,蛋黄是流质的。吃的时候,要把鸡蛋放在一种供吃煮鸡蛋用的小杯子中,一只手固定住杯子,另一只手拿叉刀敲裂蛋壳,把上半部的蛋壳剥下来放在盘子上,然后用小匙舀鸡蛋吃,吃之前可以放一点食盐。

第七章 顺次礼仪

一、座次总原则

面门为上 居中为上 以右为上 前排为上 以远为上

二、陪同客人行进次序 1.左右问题:把墙让给客人 2.前后问题 客人不认识路: 在客人左前方1-1.5米 客人认识路:客人在前

三、出入房门:客人先进先出,客人先坐先起

四、出入电梯

1.平面移动电梯:单行右站 2.升降梯

有人驾驶——客人先进先出 无人驾驶——客人后进先出

五、乘车礼仪

(一)乘车基本礼仪

1.不争抢座位,注意让座。

2.乘坐火车与巴士时,如不拥挤,男士应先上车,接应女士或为女士找座位。到站后,男士先下,接应女士。

3.乘出租车时,男士后上先下,拉开与关闭车门,协助女士上下车。4.送上司、客人坐轿车外出办事,应首先为上司或为客人打开右侧后门,并以手挡住车门上框,同时提醒上司或客人小心,等其坐好再关门。

5.假如你与你的上司同坐—辆车,座位由上司决定,待其坐定后,你再任意选个空位坐下,但注意不要去坐后排右席。

抵达目的地后,你应首先下车,下车后,绕过去为上司或顾客打开车门。并以手挡住车门上框,协助上司或顾客下车。

(二)女士如何上下车(1)上车姿势

上车时仪态要优雅,姿势应该为“背入式”,即将身体背向车厢入座,坐定后即将双脚同时缩进车内(如穿长裙,应在关上车门前将裙子弄好)。

(2)下车姿势

强调:穿短裙则应将两只脚同时踏出车外,再将身体移出,双脚不可—先—后。

(三)座次——主人自驾 1.双排五人座轿车,由尊而卑:

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

(三)座次——专职司机

1.双排五人座轿车,由尊而卑:

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 第八章 电话礼仪

一、打电话的礼仪

(一)时间的选择: •

休息时间不打(晚上10:00~上午7:00)• 就餐时间不打 •

节假日不打(如情况紧急:“抱歉,事情紧急”。)• 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如发信息 •

(二)空间的选择 • 不要占用国家、公司资源 •

公众空间(影剧院、餐厅、商场、图书馆、会议中心等)打电话是不礼貌的 •

(三)通话长度的控制: •

有多少事说多长时间,从互相尊重的角度讲,时间宜短不宜长。•

原则:“电话三分钟原则”——打电话的时间应有效的控制在三分钟之内:长话短说、废话不说、没话别说

• 标准化做法:重要电话列提纲,最重要的事首先说。

(四)通话内容——自我介绍

1.录音电话模式:报号

2.公司总机、部门电话:报单位、部门名称(您好,方圆物业)3.专用、私人电话:报姓名(您好,***)4.国际交往介绍三要素:单位、部门、姓名

(五)打电话两点注意: 1.怎样暗示对方终止电话 标准化做法:重复要点 2.打电话时谁先挂电话 社交礼仪标准: 地位高者先挂 长辈先挂

同等地位时,主叫方先挂

二、接电话的礼仪

(一)原则:“铃响不过三声原则”

应及时接听,尤其是事先预约的电话,避免两个极端:宁死不接、一响就接 标准化做法:电话铃响先上前,响过两声再接 • 如果电话铃声响过6声接听:“抱歉,让您久等了” •

(二)自我介绍不可少

(三)两点注意

1.不要让别人代听电话,特别不要让孩子、秘书代听有约在先的电话 问题:如果你是秘书,如何代听领导的电话?

标准化做法:首先说他(她)要找的人不在,再问对方是谁,有什么事。“您好,不好意思,***不在,请问您是谁,您有什么事?”

记录:谁、单位、电话、回复否、接听和回复电话时间、通话内容要点 •

2.对于中断的电话(手机没电,信号不好…)•

标准化做法:接电话的一方有责任回拨,并告诉对方原因: • 对于打错的电话,如外人打错电话来我公司:“您好,您打错了,这里是***,请问

您还需要帮助吗?”

三、移动电话的使用

(一)安全使用

1.国际交往中不用移动电话传递重要商业信息 2.手机不宜相互借用

3.开车时不打手机,空中飞行手机关机,加油站、病房内不使用手机。4.手机携带:公文包

(二)文明使用

1.公众场合手机调至振动、静音状态 2.对于手机的附带功能:

3.发信息:要发有效的、有益的信息,并且署名 拍照:拍照别人要征得对方同意

(三)规范使用

打、接电话和固定电话一样

文明而礼貌的使用电话,包括固定电话和手机,会使你有效的获得沟通,会使你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获得有效的信息;反过来,使用不礼貌、不文明,会使你的电话形象严重受损。

第九章 礼品礼仪

一、礼品礼仪的原则

(一)who, 送给谁

所谓“宝剑赠侠士,红粉赠佳人”,送礼—定要看对象。• 要根据双方不同的关系 •

要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 • 要根据不同的目的(二)what, 送什么

2.民族性: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点。“物以稀为贵”,在送礼时这个“贵”是珍贵,不是价值贵。

3.针对性 :

• 针对不同人的品性和喜好 •

礼品要因事而异,即在不同情况下,向受礼人赠送不同的礼品 • 比如,出席家宴时,宜向女主人赠送鲜花、土特产和工艺品,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赠

送糖果、玩具。探视病人,向对方赠送鲜花、水果、书刊、CD 为好,对旅游者,赠送有中国文化或民族地方特色的物品等等。

4.文化差异性 :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也就有不同的文化禁忌。一件礼品在中国是受欢迎的,在其他国家可能就是忌讳的。比如:黄色的菊花。

(三)When,什么时间送 选择恰当的时机 : • 节假日 •

喜庆嫁娶 •

探视病人 • 拜访、做客

• “感谢帮助” 选择具体时间: 一般来说,当我们作为客人拜访他人时,最好在双方见面之初向对方送上礼品,而当我们 作为主人接待来访者之时,则应该在客人离去的前夜或举行告别宴会上,把礼品赠送给对 方。

(四)Where,在什么地方送 考虑赠送礼品的地点时要注意公私有别。一般来说,工作中所赠送的礼品应该在公 务场合赠送,如在办公室、写字楼、会客厅;在工作之外或私人交往中赠送的礼品,则应 在私人居所赠送,而不宜在公共场合赠送。

二、赠送礼品要注意 1.礼品的包装 礼品包装的要求:不论礼品本身有没有盒子都要用彩色花纹纸包装,用彩色缎带捆扎 好,并系成好看的结,如蝴蝶结、梅花结等等。重视包装就要做到下面两点:(1包装所用的材料,要尽量好一点。(2在礼品包装纸的颜色、图案、包装后的形状、缎带的颜色、结法等方面,要注意尊 重受礼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禁忌,不要犯忌。2.具体做法 送礼者一般应站着用双手把礼品递送到主人的手中,并说上一句得体的话。送礼时一般喜欢强调自己礼品的微薄,而不介绍所送礼品的稀罕、珍贵或是多种用 途和性能,如“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这是我特意为你选的”、。对自己带去的礼品,不应自贬、自贱,比如说“是顺路买的”“随意买的”“没什,么好东西,凑合着用吧”等等 客人开封后,赠送者可以对礼品稍作介绍和说明,说明要恰到好处,不应过分炫耀

三、接受礼品要注意 在一般情况下,他人诚心诚意赠送的礼品,只要不是违法、违规的物品,最好的 方式应该是大大大方方、欣然接受 接受礼品时态度要从容大方,恭敬有礼,不可忸怩失态,或盯住礼品不放,或过 早伸手去接,或拒不以手去接,推辞再三后才接下。接过礼品后,应表示感谢,说几句不要破费之类的客套活。如果条件允许,受赠者 可以当面打开欣赏一番,这种做法是符合国际惯例的。礼品启封时,要注意动作文雅,不要乱撕、乱扯,随手乱扔包装用品。

四、社交“七不送” 1.有碍社会公德和社会规范的物品; 2.过分昂贵的物品; 3.不送破旧物品; 4.有悖对方民族习俗和宗教禁忌的物品; 5.有违对方个人习惯的物品; 6.有碍对方身体健康的物品; 7.带有明显广告标志的物品。

五、鲜花为礼

(一)鲜花的通用寓意—花语 所谓花语,指借用花卉来表达的人类某种情感、愿望或象征的语言。(1)表示情感

(2)表示国家—国花 所谓国花,指的是以某种鲜花来表示国家,用她来作为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各国的国花大都具有下列三个特点: 其一,一个国家只有一种国花。其二,各国国花都是本国人民最喜爱的 其三,国花通常代表国家形象,人人对她必须尊重、爱护(3)表示城市—市花 所谓市花,批的是用来代表本市,作为本城标志或象片的某一种鲜花。

(二)鲜花的民俗寓意(1)品种(2)色彩(3)数量

(三)根据时机选择鲜花 祝贺结婚—玫瑰、百合、郁金香、剑兰、风信子 祝贺生日—长辈 万寿菊、龟背竹、百合花、万年青、报春花;国兰或松柏、银杏、古榕等盆景 母亲节 —康乃馨、百合花 乔迁新居—吊兰、常春藤、芦荟、仙人掌、绿萝、发财树、摇钱树、富贵龙、荷兰铁 探病—娇艳的花草,绝不可送白的、蓝的或黑的花卉,切勿送剑兰 第十章 求职面试礼仪

一、求职书

(一)求职信的格式 1.称呼 2.正文

(二)写求职信应注意的问题 1.态度诚恳,措词得当 2.着眼现实,有针对性 3.实事求是,言之有物 4.富有个性,不落俗套 5.言简意赅,字迹工整

(三)求职信范例

二、个人简历 力求客观 可忽略“家庭” 反应学识 强调爱好

突出经验 及时更新

三、面试礼仪

(一)面试前的准备:信息准备;形象准备;心理准备;情景模拟

(二)面试过程中的礼仪 把握时间

肢体语言(体态)语言表达(音量、语速、态度、逻辑性)答题准备 适时告辞

(三)面试结束时的礼仪 感谢 不要过早打听面试结果 查询结果 勇于接受失败

第3篇:社交礼仪教案

社 交 礼 仪

教 案

襄阳市护校教案

班级:1409

第 1 次课 学时2节 课型 理论

时间 2014-9-19 教学课题:

社交礼仪的概述

社交礼仪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社交礼仪的起源、发展

教学媒体:

教材、资料

教学过程[含教法、学法]见续页 检测题及作业:

社交礼仪的内涵

课后评价:

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第一章:社交礼仪概述 第一节: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 :

1.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传统源远流长,其产生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礼”字构成的奥妙

“礼”的繁体写作“禮”,左边的“示”指神灵,右边的“豐”是一种专门用开祭祀活动的盛美满食的器皿,所以,“礼”的意思就是端着供品向神灵表示敬意。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写道:“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也就是说,“礼”是一种敬神祈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社交礼仪教案

社交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际交往的扩大、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的社会性。在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以外,就是礼仪规范了。礼仪是人的文明与教养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要求进入法庭的人必须遵守规矩和行为准则。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思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礼”——礼貌、礼节;“仪”——仪表、仪态、仪容、仪式。

礼仪——人们在交往中,在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规范和程序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礼仪加深理解:

 从修养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社交礼仪教案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芒果nana”为你整理了“社交礼仪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社交礼仪教案1

第一章礼仪的基本概念

一、礼仪概念。

礼: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的感情,具体表现为礼貌和礼节。

仪: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具体表现为仪表、仪态、仪容、仪式等。同时,它也指一件事情的分寸、度量,具体表现为仪式。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二、礼仪的作用:

1、弘扬礼仪传统

2、提高自身修养

3、完善个人形象

4、增进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5、塑造组织形象

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礼仪的原则 :律己、敬人、平等、宽容、真诚、适度。

第二章 个人形象礼仪

一、仪容,通常指人的外观、外貌、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人的面部。包括牙齿护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学生社交礼仪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社交礼仪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