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渔业工作总结
渔业工作总结
渔业工作总结
我区渔业生产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强化渔业生产环节监管,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生态渔业,顺利推进了我区现代渔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渔业生产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预计完成水产品产量18636吨,超额完成省地业务目标考核任务,区渔业工作总结。比上年同期增长9.33%。
2、实现渔业总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6%。
3、养殖产量达到17229吨,江河捕捞产量140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1.8%。
4、完成渔业养殖面积67693.5亩,比上年增长5%。其中:池塘养殖8356亩,产量2256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5.9%;山塘水库48933.5亩,产量312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6.1%;河沟8855亩,产量36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0.8%;其它养殖(工厂化、网箱等)1549亩,214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25.9%。
5、推广稻田养鱼362558亩,产量9335吨。
6、生产各种淡水鱼苗3.472亿尾,培养鱼种839.4吨,引进各种鱼苗8771.2万尾,投放鱼种512吨。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着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今年,全区共引进青田田鱼、湘云鲫、革胡子鲶、鲟鱼、斑点叉尾鮰等名、特、优、新品种8771.2万尾。铜仁市与贵州大学水产系合作,在坝黄镇坝黄村界牌组建立青田田鱼稻田生态渔业养殖示范点,投放规格鱼种535.8斤,预计每亩可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印江县引进鲟鱼1.2万尾进行池塘养殖,生产鲟鱼5吨,江口县边江村鲟鱼养殖基地,生产鲟鱼除本省销售外,还云南、广西、重庆等周边省市,工作总结《区渔业工作总结》。沿河、印江、铜仁等县、市引进斑点叉尾鮰进行网箱养。
2、继续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巩固完善稻田生态渔业,积极引导农户投放优质鱼苗进行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德江县在青龙镇安家渡村的官庄和安家渡实施稻田养鱼40亩,投入资金1万元,共投放2-3寸大规格鱼种4万尾;二是利用山塘水库和河道,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松桃县以发展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养殖为主,推广“鱼-禽-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种草养鱼大户18户,养殖山塘水库面积1600多亩,种质优质牧草400多亩。德江县畜牧兽医局(渔业局)、海溪沟河道养鱼协会和沙滩河道养殖鱼协会共投入资金8400元,在牛渡滩河、板桥河、小溪河、观音滩河、马蹄河、雪基河、川岩河、沙滩河、大河、海溪沟河等10多处开展河道生态养殖。
3、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规范大鲵养殖程序,确保大鲵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6月,按照全省大鲵养殖规划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召开了全区大鲵规划会议,7月完成全区大鲵养殖规划。目前我区松桃、江口、铜仁、石阡、思南、印江等县市建立大鲵养殖场24个,其中有13 个养殖场取得了大鲵养殖证,其它养殖场正在申办当中。全区共养殖大鲵5876尾,最大个体重约16.5公斤。松桃县利用本地民间资金,在黄板乡散水村建起了贵州省松桃松江娃娃鱼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修建大鲵驯养池216口,面积600平方米,饵料鱼池1200平方米,已驯养有各种规格的大鲵2045尾。目前松桃县大鲵养殖户9户,养殖2930余尾,原种400余尾。江口县发展大鲵养殖大户4户,面积13亩,养殖大鲵1041尾
4、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鱼病测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无重大疫病发生
一是督促各县(市、特区)制定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方案,各养殖场(户)必须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建全养殖生产日志和用药记录。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国庆”、“中秋”等重大节假日活动期间,对全区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等水产品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全区共出动475人次,标语3幅,宣传资料3700余份,出动执法车辆60多驾次。二是加强养殖水域管理,严格执行持证养鱼,全区全年共发放滩涂水域养殖证68个。三是组织铜仁、江口2个县、市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前,铜仁无公害草鱼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已通过验收,四是在全区各县(市、特区)建立1—2个水产病害测报点,对全区的养鱼水面实行监控,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
第2篇:渔业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在镇党委政府,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领导下,在县林牧渔业局技术专家业务指导下,在科技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辐射户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了科技入户工程任务指标。完成的绩效指标如下:
完成示范户:20户,面积746亩,亩效益2507元,平均增效29.2%,户均增收692元;
辐射户300户,面积1100亩,亩效益2185元,平均增效12.7%,户均增收425元。
完成科技入户工程整村推进示范村高南村,示范户5户,面积39亩,亩效益3039元,平均增效32.5%;辐射户5户,面积27亩,亩效益2319元,平均增效15.3%。一年来完成以上指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推荐筛选示范户。
首先对各个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及所能发挥的示范带头作用进行综合评价,将不能达到要求的示范户进行调整、在自然基础上将那些明理诚信、群众信得过、技术水平高、又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养殖户推荐为养殖示范户,经村、镇审核后报县水产技术指导站,经县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后确定,以腊元村仝刚等各村20名示范户人选并所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即确定为渔业科技示范户。实行指导员包户责任制,并由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入户指导合同。
二、确立重点师范村、重点户、树立师范典型。
经镇推荐县局选定高作镇高南村为科技入户重点示范村,主推鲫鱼、草鱼养殖覆盖率>=85%。我们在20户示范户选出了具备较高养殖技术水平,养殖面积较大、效益较高,在全镇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塘口记录完整,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仝刚、薛德礼、王钦、杨平为重点示范户。一年来由于在指导工作中突出重点,抓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注重实效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基本要求,抓亮点、抓特色,突出以点代面,点面结合,有效推动全镇科技入户工程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制定和落实分户指导计划;
在县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我们结合本镇实际,根据每个示范户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养殖技术、多年来养殖情况、效益情况拟定今年各户养殖的品种、模式,帮助示范户分析苗种放养、饵肥投施、资金来源、鱼病防治、增氧注水、饲养受理、水产品销售等一系列事项,帮助拟定增产增效措施和示范户一起共同商定,按照“四定、五落实”(即定放养、定成本、定产量、定效益。思想落实、政策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的要求分户制定指定方案。
四、开展技术培训和参加业务学习。
根据科技入户工程指导员规范要求我们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首先本人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县各种业务培训6次。按时参
加县局水产站每月业务会议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利用农闲、生产季节针对性举办各种形式技术培训班和咨询活动、采取相应交流、现场会议培训、室内培训等各个示范户均参加培训四次以上(其中镇办4次,县办1次),每次培训都有通知、培训内容、签到点名簿。
五、积极开展入户指导。
根据技术员指导方案养殖示范户需求,在水产生产关键环节及时到每个示范户塘口开展技术指导,做到每月对所辖示范户指导二次以上,7、8、9三个关键月每周上门一次开展技术指导,全年累计20次以上。整体推进各村基本上一周二到三次进村入户,指导询问帮助解决养殖生产中关键问题和生产中关键技术,建立健全示范户联系制度。除了入户指导之外,还经常电话联系,确保技术指导具体到户,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情况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确保信息技术到位。由于示范户带动了其它养殖户,养殖收入平均增长10%以上,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达95%以上。
以上是本镇一年来做取得成绩和所做的一切工作,但距离领导要求还查的太远,本人决心在以后工作中,认真学习,以党的十八大文件精神为动力,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作,争取2013年取得更好成绩。
第3篇:渔业工作总结
渔业工作总结
20××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的第二年,我州渔业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红河州“做大渔业产业、强化渔政执法、确保渔业安全”的发展方针和“北部重点发展水域养殖、南部重点发展梯田养鱼,加强渔业‘三大安全’监管,实现平安渔业”的发展思路,团结协作,扎实工作,认真抓好渔业科技项目的推广,加大力度调整渔业结构,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重视渔业安全生产,使全州渔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州水产品总产量6.8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0.4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5.1千克,为我州高原特色渔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0××年渔业工作情况
一、渔业生产情况
(一)水产养殖面积:据统计,全州水产养殖
第4篇:渔业工作总结
,XX年治愈鱼病的水面至今没有复发,今年重点加强了预防、监控和测报工作。
在水产品市场准入方面,根据自治区渔业局的部署、市区两级政府的指示和水产品市场的现状,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防疫站、工商局等部门同意,已自筹部分资金准备建立红山区水产品质量监督检疫所,旨在确保水产品的食品安全。目前赤峰市的食品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涉及食品的各行业均建立和完善了疫病防治机构,而渔业尚属空白。XX年水生动物的食品安全已确定为赤峰市渔业部门的重要职能,通过水产专业疫病防治机构的职能作用,确保赤峰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市渔业生产健康发展。由市水产站牵头,以红山区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为基地,对全市水产品的生产、捕捞、运输、加工和销售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五、渔业科技工作
今年继续在翁旗大泡子渔场和宁城打虎石水库进行“
第5篇:渔业互保工作总结
渔业互保工作总结
2012年市渔业船舶检验处根据xx省渔业船舶检验局工作要点和市农委具体工作部署,在主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确立了以“创先争优促发展,为民服务建和谐”为主题,以“创先进支部,做优秀党员,亮党员风采,为党旗增辉”为总体目标,深入推进了创先争优工作的开展,切实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年”平安渔业行动,实施方案作为工作主攻方向,以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作目标,以防止渔业船舶载人,载货,超载发生为重点,以强化渔民水上安全教育为动力,以渔业船舶受检率100%为工作目标,以转变服务发展方式与办事程序化为出路,确立把好三关,实现五规范目标,三关即现场登船检验关,船舶信息化管理关,安全教育关,五规范即规范机构,船检人员,检验证书
第6篇: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
2009年上半年,在市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中心强服务、抓管理,全面推进水产业稳步发展。上半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120吨。大水面共投放50克苗种100万尾,10克左右鱼种100万尾,500克左右大鱼种40万斤,总计约240万尾,约262吨。网箱养鱼50000多平方米,新建养殖池塘45亩。具体总结如下:
一、水产技
术推广工作。
今年,我们针对全县的水产养殖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发放养殖技术宣传材料360份,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对养殖户进行实地指导,解答疑难,共同研讨发展策略,交流传播经验技术,每个养殖场、水库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病害防治。按照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文件要求,加强水产养殖病害月测报工作,继续开展了网箱病害测报,测报面积基本覆盖了我县网箱养殖区。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产安
第7篇:区渔业工作总结
区渔业工作总结
年我区渔业生产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强化渔业生产环节监管,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生态渔业,顺利推进了我区现代渔业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渔业生产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预计完成水产品产量18636吨,超额完成省地业务目标考核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9.33%。
2、实现渔业总产值2.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6%。
3、养殖产量达到17229吨,江河捕捞产量140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1.8%。
3、完成渔业养殖面积67693.5亩,比上年
第8篇:乡镇渔业工作总结
乡镇渔业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XX县渔业股在农业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履行各项工作职能职责,落实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我县渔业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2014年上半年我县水产养殖面积12500亩,水产品产量570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283万元(其中:渔业产值912万元、渔业流通产值338万元、休闲渔业产值33万元)。上半年淡水鱼苗产量750万尾,淡水鱼种产量28吨、淡水鱼种投放26吨。
二、抓好金沙江禁渔工作
2014年我县金沙江禁渔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沿江乡(镇)、村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渔民群众的共同支持和配合下,全面贯彻执行省、州2014年禁渔工作精神,结合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