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议论文常识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16 07:13: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巧记议论文常识

巧记议论文常识

巧记议论文常识

夏邑县实验中学高老师

表达主要是议论,观点主张要鲜明。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提出问题叫引论,分析问题是本论。

联系论据和论点,解决问题作结论。

论点用来被证明,论据用来作证明。

怎样证明有方法,道理事实做基础。

举例比喻正反对,道理论证必须用。

横式结构总分总,逐层深入纵结构。

议论方式分两种,立论驳论要分清。

语言准确有严密,概括简明修辞用。

听刘涛老师上《蜡烛》一文有感

中山市语文教师:郑权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本文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可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却并非易事。

在教学设计上,刘涛老师是这样做的: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1、通过分析老妇人的动作,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刘涛老师设计了一张有烛光的照片,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诗句、由什么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蜡烛”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支怎么样的蜡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一文,共同感受文章的深意!

这是老师做了精心设计的课前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其能够抓住生活中的“蜡烛”与课文的“蜡烛”的相通之处,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灵,因势利导进入课文。

二、 回顾旧课: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能够说出文章的故事情节,主要事件等。这都是上次课程的收获。做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思想感情。

让学生在书上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且朗读给同学们听。而且说明理由为什么感动?

这些题型的设计是有高度的,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还要阐述理由,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现在教学中,有的同学能够找出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这样设计也是也是可取的。

四、 通过分析老妇人的动作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

这是中考的必考考点,老师设计这样的题型,说明一个问题,老师对中考考纲的把握是非常熟练的`。

这一阶段的设计用时分配也是最多的,要让学生能够小组合作,找出老妇人的三“爬”三“跪”,找当然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但是老师的问题设置没有停留再表面上,而是上升到了本质阶段,找出之后自己认真阅读,大家一起朗读,感受老妇人育乞西当时的心理状况。并说说此时她怎么想?进一步体会老妇人的思想感情!

这一设计犹如“骗子”设计的圈套,让学生一环扣住一环,不断深入,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应该是达到一定的高度,而其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的理解也是不能忘记的。不然,在中国来说,我们远离战争已经很多年了,现代当代的年轻人要感受战争的痛苦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老师在第一课时给学生讲解的背景资料及故事也是理解这一题的关键。

五、 感情提升部分:

文中对蜡烛进行了多次描写,找出其中的几次进行说话训练。特别是在文章的结尾还再次写到蜡烛有何用意?

这是中考考点的变通题型设计,这是起到画龙点睛的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说明了两国人们用血肉凝成的情谊,像火焰一样永远不熄灭,永存心中。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够利用课内的知识点不断和中考的考点相互契合,那么我们的学生成绩就会稳步提高。

六、 总结收获:

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谈出本节课学到什么,还有那些不足之处等,老师再点拨,这都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检测当堂课的学习效果的好方法。

七、 板书设计:

刘涛老师在黑板上设计了一支巨型蜡烛,在蜡烛的周围联系上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到课文的最后,感情深化和升华主题的部分,老师在蜡烛上加上了火焰,图文并茂的板书结构,能够使学生很快识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而且直观形象,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 课后作业设计:

主要以学习辅导作为课程的依托,让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夯实根基!

总之,对刘涛老师这节课是非常满意的。当然,在评课时候也许会听到不同的杂音,这是生活的常见之事。我对她上课的每个环节都做了仔细的分析,是因为我听过她课也是多次了,这一次是在前面所上课的基础上达到了质的升华,不管是在学习目标的定位、时间把握,导入语言的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小老师的展示、学生的参与度都是比较完美的,任何一堂好课,看的不是一个方面,而是多方面的综合体现,这次课成了我学习的楷模,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让自己不断成长!

第2篇:初一语文文学常识巧记

初一语文文学常识巧记

一、歌谣诵读法

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人称赞②,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真名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唐代鼎盛气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明清戏剧称传奇,长生桃花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三水西红”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纵横结合法

古今作家生活时代不同,从而形成纵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将这些纵横联系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在脑中形成几条线或几个面,是一种快速而牢固的`记忆方法。如果能据此自己动手制作几张图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如对考查频率较高的鲁迅作品,就可以按作品发表先后为序纵向列表,然后对每篇再做横向的了解。

第3篇:巧记文学常识的妙招

巧记文学常识的妙招

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忆。小编整理了巧记文学常识的妙招,欢迎欣赏与借鉴。

作品串联法

1、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2、《骆驼祥子》家中《四世同堂》,于《春华秋实》之际来到《龙须沟》的一个《茶馆》前,看见《女店员》《方珍珠》正挥舞着《神拳》为老舍表演。

3、《三里湾》的《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前去贺喜,听到了充满“山药蛋”味儿的《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4、《雷雨》过后,《北京人》《王昭君》看见《日出》,知道这是一个《明朗的天》,便约上曹禺一起去观看他的《胆剑篇》。

5、徐志摩《再别康桥》时,郁达夫正在北平感受《故都的秋》,朱自清则踏着《春》的`脚步,享受着《荷塘月色》的美丽,来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巧记议论文常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记议论文常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