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孔子世家赞》导学案
《孔子世家赞》导学案
《孔子世家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掌握常用文言实词“息、斥、益、固、绳、赞、服”等,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特点。
2、 了解孔子的伟大人格。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孔子世家》(节选)的学习,对孔子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 预习指导
1、 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读音,能顺利朗读全文。
2、 整理文中通假字:匪、知、盖、监,指出古今异义词,掌握文言句式。
三、 预习检查
1、 给加点字注音
⑴畜蕃息( ) ⑵中诸侯之疾( ) ⑶匪兕匪虎( )⑷能稼而不能为穑( ) ⑸始作翕如( ) ⑹没世而名不称( ) ⑺孔子冢( )⑻景行行止( )
2、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 ⑵已而去鲁,斥乎齐( )
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 ⑷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
⑸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 ⑹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⑺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 ⑻推此类以绳当世( )
⑼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 ⑽弟子皆服三年( )
3、 指出句中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⑴几然而长,眼如望羊。 通
⑵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通
⑶意者我未知也? 通
⑷夫子盖少贬焉? 通
⑸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通
⑹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通
⑺约其文辞而指博。 通
⑻虽不能至,然心乡望之 通
4、 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
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
⑵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
⑶人之不我信也。( )
⑷君子能修其道,而不能为容。( )
5、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⑵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⑶约其文辞而指博。
四、 讨论:课文重点记述了孔子一生中的哪些活动?
明确:课文分六个部分记述。
第一部分(1、2两段)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文字很简要,但内涵很丰富。
第二部分(3—5段)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三段,分别写了孔子适周问礼、适齐闻《韶》、在鲁学琴三件事。
第三部分(6—11段)叙述了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第四部分(12—19段)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文章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第五部分(20—21段)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的影响。
第六部分(末段)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五、 探讨以下问题
1、 作者在文末说:“余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读了这篇传记,你认为文中突出了孔子为人的哪些品格?
2、 选文对孔子“厄于陈蔡”的描述很详细,这对刻画孔子有哪些作用?
3、 作者在文末借《诗经》中的诗句引出自己的议论,表达了他对孔子人格的高度景仰,你是否同意他的评价?为什么?
(答案参见《教学参考书》)
六、 小结: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七、 课后练笔:《孔子小传》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chù zhng sì sè xī m zhǒng hang
2、生长、增多 排斥 演奏 增加 技艺 安定 丰富 规范 佐助 穿丧服、守丧
3、“几”通“颀” “匪”通“非” “知”通“智” “盖”通“盍”
“缪”通“穆” “监”通“鉴” “指”通“旨” “乡”通“向”
4、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5、孔子是贤能之人,他所批评的都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君子担心自己一辈子名声都不被人赞许。
文字十分简约,但含义十分广博。
第2篇:孔子世家赞教案
《孔子世家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道理,评价历史名人,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教学重点
1.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2.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1.李贽的思想及其《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矛头指向。
2.《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评价孔子为“至圣”,可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 孔子像于 芝佛院》中却对尊孔子为“大圣”的“人人”给予毫不留情的批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短文二篇》,找到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二、了解孔子背景、生平,简介《孔子世家》
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原本 “世家”只限世袭王侯,而那时的孔子虽被“独尊”,但还未封“王”。后来在孔子的泽被下,孔子的后人果真世袭公爵,历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世家,证实了司马迁超前的历史眼光。
《孔子世家》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
第四部分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文情况;
第五部分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子世家赞》就是《孔子世家》的结尾部分。“赞”即“论赞”,是史传后面的评语,《史记》称“太史公曰”。
三、析读课文
反复诵读《孔子世家赞》,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悟读课文
1.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
2.文中哪个词语最能集中概括司马迁对孔子极度的仰慕、崇敬和赞美之情?
至圣。
3.司马迁赞孔子为 “至圣”的依据有哪些?
(1)依据孔氏书——表现了孔子伟大的人格精神。
(2)依据在孔子故里见到的与孔子密切相关的器物(庙、车服、礼器)以及许多儒生按时在孔子家中虔诚演习礼仪的情景——表现孔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依据与天下众多君王和贤人比较的结果——表现孔子 至高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社会影响。
4.文中除了用“至圣”,赞美孔子的词还有“高山”“景行”,你认为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名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并查找资料说说后世常用其表达怎样的含义。
2.熟读课文,达到背诵。
第3篇:《孔子世家》教学案
《孔子世家》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