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作文400字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08 07:12: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作文400字

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作文400字

人们总是用“缩头乌龟”来形容人的软弱无能,但我认为,乌龟的缩头也是一种智慧。当它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懂得退后,难道这不理智吗?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应学习这种精神,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退让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蔺相如是赵国的文将,而廉颇是赵国的武将,廉颇认为自己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却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对蔺相如恶言相向,穷追不舍。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恶言恶行,选择了退让。对廉颇避而不见。蔺相如的退让,让廉颇幡然悔悟,向他负荆请罪。也正是蔺相如的退让,让人们更加敬重他,也让赵国的文武齐心协力保卫赵国。这种退让,不也是一种巧妙的前进吗?

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退让能让我们走出困境。

据说,有一次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萧伯纳在一条小路上偶遇一位高傲的.伯爵,“我从不给傻子让路,”那位伯爵傲慢的说道,那高昂着的脸上满是讥笑。周围的人都在等着看萧伯纳的笑话。萧伯纳不慌不忙地说了句“我恰恰相反”就笑着让开了。退让不仅让萧伯纳挽回了颜面,更是赢得了众人的钦佩。在拔剑弩张之际,退让是一剂化解尴尬的良药。

作为一位名动天下的大作曲家,萧伯纳尚且懂得退让,而作为平民百姓的我们,如果不懂得退让,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退让不是软弱的退缩,而是一种更明智前进方法,是一种更温和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无路可走的时,做一只“缩头乌龟”又何妨呢?

第2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案

教学目标:

1、研究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2、了解感悟庄子的精神境界。教学重点:

研读语句,把握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体会庄子的精神境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计划课时:

两课时

一、导入

教师提问:“如果你现在身处乱世,你是选择投身于政治仕途之中,激流勇进,还是选择归隐于山水田园之中,明哲保身?”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提示:两种选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是中国知识分子两种不同的价值观选择)

前一种选择是入世,后一种选择是出世。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里说道:“中国圣人既是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学而优则仕”,每个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仕途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人满怀抱负,哪怕是飞蛾扑火,也要舍生取义,有的人不断碰壁,看清官场黑暗,最后归隐山水田园,只求自己内心的宁静。

这两种人生价值观的源头在哪里呢?入世的价值观在孔孟哲学(仁者爱人,爱天下一切人),出世的价值观在老庄哲学(顺其自然,重视个人的生命体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出世哲学。

二、研读第一节

1、作者认为庄子作品的意象是怎样的?

明确:“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明确: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明确: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明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补充庄子中的一些成语故事,便于学生理解:

1、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2、螳臂挡车

任何物体靠近螳螂的时候,即使靠近它的是一辆车子,它也照样挥动镰刀似的臂,奋力抵抗,这实在是因为螳螂无法辨清自己的身分,而太过于相信自己能力的缘故。劝人不要自不量力。

3、东施效颦

西施生了病,心口疼,在村里皱着眉头。邻里的一个丑女看了觉得很美,回去也在村里捂着心口皱着眉头。村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着门不出来,穷人看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走开。那个丑女只知道皱着眉头很美,却不知道皱着眉头美的原因。因此,如果现代人一定要采用古代的礼仪制度,怎么能行得通呢?

4、枯鱼之肆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井底之蛙、对牛弹琴、唇亡齿寒

总结第一部分大意:读庄子的独特感受,赞美其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

二、分析第2-8节

先阅读《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累,劳累。

巾:即巾幕,古人专用以覆盖贵重器物的东西。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涂:泥水

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学生翻译、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阅读2-8节,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明确: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2、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3、“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而像庄子这样能坚持自己独立人格的文人真是少之又少,所以作者说他是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

总结2-8节:庄子拒楚王聘的故事,表现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

三、分析第9、10节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联系下文的“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

明确:

是非不管:“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

终不下手: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联系文中的“蛇的冷酷犀利,鸽子的温柔宽仁。”

明确: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

(提示:一方面如何?另一方面如何?)

明确: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总结第9、10节大意:揭示庄子精神世界的实质——对人生的怜悯。

4、思考题目:《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其中的路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个题目?

明确:“路”应该是精神困惑,而不是生活或生计上的走投无路。:《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

四、拓展延伸,作者说庄子是一株孤独的树,那么庄子的“孤独“有没有知音?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

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3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不得内容。

2、整体把握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的语言。

4、领悟庄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领悟庄子的精神实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点拨法。

教学用具:

一些图画和文章。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摘录优美词句;找出庄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分析庄子的“哲学困境”,进而理解庄子的思想。

一、导语设计:

著名学者南怀瑾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投影)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里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来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三.预习课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

2、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1.庄子为什么拒绝礼聘及作者对此所作的评价。

2.庄子的精神世界及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以自读理解课文,以问题及其解答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齐背《逍遥游》。

二、自由朗读全文,把重要字词摘录在书右。

三、再默读,理出结构层次。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写读《庄子》的特殊感受,反映了庄子这位天才圣哲在学术上无与匹敌的惊人成就。

第二部分包括2—7六个自然段,通过庄子拒绝楚王礼聘(“许以为相”)的故事,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无路可走的时候优美散文

总是不确定坚持是否能够换来成功的果实。可是我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之上有晴空,就算是大雨淹没了前进的道路,也要心存希望,直到抵达成功的彼岸。当看到灿烂的阳光,就什么也不怕,就算无路可走。

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迷茫,在徘徊,在挣扎,埋怨命运不公。但我们有想过吗?当我们抱怨学习或工作条件艰苦时,那些艰难困苦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磨练,一种养分。埋怨是没有用的,只有在这个时候依然坚持着努力着,才是唯一有可能成功的路径。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总统,他的成功,正源于不放弃的精神。林肯失业后,竞选议员失败,企业倒闭,为债务奔波,历经磨难。随后,他的未婚妻去世,患病,竞选,再竞选,都没有成功。十几年后,他参加国会议员竞选,终于成功。1860年,他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实录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三(1)文科班 两节连上 执教:刘建松 记录:余珍

此篇文章小刘前三年曾上过,当时没感觉,自认为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糟蹋美文,罪大恶极。庄子作为中国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刘一向心服口服,五体投地,肃然得起敬。今天上帝又给我一次机会,本人将全力以赴,痛改全非,卷土重来,力求完美。经过精心预谋,小心求证,小刘终于发现了此文的进刀之道,以三读庄子的不同感受为进刀之道,解庄完毕后,香汗淋零,踌躇满志,飘飘然也。感谢徒儿余珍小姐的一丝不苟的记录。感谢学生的充分预习热情的合作。

师:(早上第一节课,徒儿们饭刚下咽)同学们,从实招来,(生笑)你们早饭吃什么?

生(部分):豆腐浆,--

生(部分):馒头-

生(部分):油条(这是小刘课前一般招数,先天马行空,然后一招制敌)

师:我今天吃的是大饼夹油条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作文4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作文4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