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山云文言文训练题
山云文言文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山云,徐人。貌魁梧,多智略。数从出塞,有功。时柳、庆蛮韦朝烈等掠临桂诸县,公侯大臣举云。帝命佩征蛮将军印,充总兵官往镇。云至,讨朝烈。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亟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云夜半束火牛羊角,以金鼓随其后,驱向贼。贱谓官军至,亟断藤。比明,木石且尽,众噪而登,遂尽破之。南安、广源诸蛮悉下。是夏,忻城蛮谭团作乱,云讨擒之。四年春,讨平柳、浔诸蛮。其秋,雒容蛮出掠,遣指挥王纶破之。云上纶劝,并劾其杀良民罪,帝宥纶而心重云。庆远、郁林贼乱,云以羸兵诱敌,分道剿捕,擒斩甚众。复遣指挥田真攻大藤峡贼,破之。
云谋勇深沉,而端洁不苟取,公赏罚,严号令,与士卒同甘苦。临机应变,战无不捷。广西镇帅初至,土官率馈献为故事。帅受之,即为所持。云始至,闻府吏郑牢刚直,召问曰:馈可受乎?牢曰:洁衣被体,一污不可湔,将军新洁衣也。云曰:不受,彼且生疑,奈何?牢曰:黩货,法当死。将军不畏天子法,乃畏土夷乎?云曰:善。尽却馈献,严驭之。由是土官畏服,调发无敢后者。云所至,询问里老,抚善良,察诬枉,土人皆爱之。
英宗即位。云坠马伤股,帝遣医驰视。以病请代,优诏不许,进右都督。正统二年上言:浔州与大藤峡诸山相错,瑶寇出没,占耕旁近田。左右两江土官,所属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畏。若量拨田州土兵于近山屯种,分界耕守,断贼出入,不过数年,贼必坐困。报可。嗣后东南有急,辄调用狼兵,自此始也。明年冬,卒于镇。赠怀远伯,谥忠毅。广西人思云,立祠肖像祀焉。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从出塞,有功 数:多次。
B.帝宥纶而心重云 宥:批评,
C.土官率馈献为故事 故事:定例。
D.其狼兵索勇 索:一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山云多智略的一组是(3分)
①云夜半束火牛羊角,以金鼓随其盾,驱向贼
②雒容蛮出掠,遣指挥王纶破之
③云以羸兵诱敌,分道剿捕,擒斩甚众
④尽却馈献,严驭之
⑤询问里老,抚善良,察诬枉
⑥量拨田州土兵于近山屯种,分界耕守,断贼出入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云善于剿贼,皇帝任命他为征蛮将军,他连战连胜。韦胡烈叛军占据险要,他用计谋打败了他们,其后又连续平息了各地蛮人的叛乱。
B.山云善于用人并接受属下的.好建议。王纶和田真都有才略,他派遣他们攻破了大藤峡的贼人;他听从郑牢的建议,退回了土官的馈赠。
C.山云关心当地百姓,赢得了百姓爱戴。他每到一处,都询问百姓,安抚善良,明察被诬枉的人;他死后,广西百姓思念他,立祠祭祀。
D.山云的才干和品行赢得了皇帝认可。他摔伤,英宗派医生骑快马前往医治;他提出的平瑶寇建议,被采纳;他死后,皇帝给予了褒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谓官军至,亟断藤。比明,木石且尽,众噪而登,遂尽破之。(5分)
(2)黩货,法当死。将军不畏天子法,乃畏土夷乎?(5分)
第2篇:文言文训练题
《一》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1)昔者()(2)有馈鱼于郑相者()(3)吾以嗜鱼()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译文:
3.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 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
(四)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②辄默记 辄()③儿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五)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七《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⒈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⑪与日逐走
⑫河渭不足()
⑬北饮大泽()
⑭弃其杖()
⒉翻译下列句子。
⑪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⑫未至,道渴而死
⑬弃其杖,化为邓林
⒊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⒋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⒌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八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文写作
1、小叶六月三日要和爷爷去机场接从海外回来的叔叔,需要请假一天。请你替他写个请假条。
2、7月2日下午三点,学校准备在多媒体教室召开六年级全体学生会,请你为学校写则通知。让学生们来时记得带笔和本子。
3、今天下午放学回家后,爸爸妈妈没在家,同桌邀你一起去照顾生病的李奶奶,请你写一个留言条。
4请你替七月三日,学校大队部写一则倡议书。内容是:让大家为支援灾区而捐款。
一
过去,有一个给郑国的宰相送鱼的人,他不受.有人对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我因为喜好吃鱼,所以不能接受别人送来的鱼.如果接受了别人送来的鱼,就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了俸禄,那样一辈子就没有鱼吃了.约不可失
〖注解〗①魏文侯:战国是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森林的小官。③焉:哪里。④罢:停止,取消。
译文: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宴会。
------选自《魏文侯书》
道理:做人应该守信用,一诺千金,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绝不可言而无信.曾子杀猪【注释】
①市:集市。市集
②女还:你回去吧。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
④妻适市来: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适:往,到,去。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⑥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耳:同“尔”,罢了。
⑦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⑧待:依赖
⑨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今:现在。子:你,对对方的称呼。之,代词,指儿子。
⑩而:则;就。
⑾成教:教育有效果。
⑿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翻译】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夸父逐日答案:
⒈(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
⒉(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⒊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⒋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⒌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赛跑,太阳落山的地方,黄河,北边的大河
(昔者:从前
触:碰
铁杵成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老妪)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郑人买履4略附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王冕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刻舟求剑1 ①自:从。②是:这。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6 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第3篇:文言文阅读赏析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赏析训练题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因诏覃曰:“ 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 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