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点滴》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01 07:13: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好多年没有规规矩矩的写一篇观后感了,当下如果受到某些电影的启发,我也只会偶尔的写一篇简短的心情日记而已。今天是周日,下午闲来无事,看了这部电影《心灵点滴》给我的感触真的不少。在网络上看了一些精彩的影评还有观后感,很多都是出自医生和护士之手,要说这部电影是专门演给全世界的doctors 那就再合适不过了。其实在此之前我看过不少罗宾·威廉姆斯的电影了,比如《死亡诗社》,《心灵捕手》等,发现其实题材都是一样关于心灵救赎和解放思想,并且其中的每一部电影被这位大家演绎的颇为感人。每一次看完他的电影,我都一种想要改变自己的冲动,想要马上变成和电影主角一样,有着自由态度,解放的思想,就好像倾听了一位巨人的思想,瞬间让我受到启发。所以说一部好电影更是一种学习的素材,看一次电影就如同一次学习的经历。

当然这种冲动并没有让我持续亢奋很久,但它会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个印记,我想或许将来某些时候我会受到这个脑海中的片段所影响而做出另外一种选择。《心灵点滴》中罗宾威廉姆斯饰演主角帕奇,九岁那年他失去了父亲,这件事对于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了一名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患者。一次他主动要求进了一家精神病院,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治疗,不再烦恼。院中他主动的帮助了一个有松鼠妄想症的病友上厕所,无意中获得了启发,他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与温暖,他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帮助别人来拯救自己。很快,他要求了出院,两年后他顺利的去了一所大学学医,希望毕业后可以成为一名可以一直帮助他人的医生。然后在他这几年的大学时光里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最终他成功了。他通过幽默传播快乐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他爱与陌生人打交道,他觉得想要做好一名医生就要与病人在一起,拉近距离,有沟通和快乐;而不是让病人把医生当作神一样来看,他觉得医生和病人之间不应该隔着一道分界线。同时他也是一朵奇葩,他愿意打破规矩,不按常理做事,他的思想永远和别人有着不一样角度,这也让他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他提倡解放思想,他是制度的敌人,是一个拥有灵魂自由的人。记得最后在法庭上这样说到:我可能是一根刺,你们可以选择燃烧我的激情,让我毕业;也可以选择不授予我医生的职位;但是你们不能束缚我的心灵,我可以保证即使我不能成为一名医生,我也会一直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我的热情永远也不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这些话感动了我,曾几何时,我也有如此的雄心壮志,为何现如今总会郁郁寡欢,不再慷慨激昂了呢,生活就应当是快乐的,充满激情的,他说的何尝不是每个人所想的呢。生命需要正能量,每个个体都需要正能量,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自己也是受益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以后的生活中,我觉得有机会应该多去给予他人正能量,让这个世界快乐起来,事情才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生活才会美好。另外,这部电影里帕奇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并不只是他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还有他随处可见的微笑以及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的态度,这是让我最敬佩的地方。他不论在遇到陌生人、病人、上级或是敌人,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是乐观,是微笑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困难,让他变的更加坚强和勇敢。所以,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与困难,我们都应该学会用微笑去面对,一定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任何一件事情,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收获,即,用微笑去面身边的人和事,用微笑去面对世界!

黄安文(笔)2016.4.10

第2篇:《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在《心灵点滴》中我们认识了帕奇,一个从曾经有自杀的精神病患者通过不断努力成为了医生的“年轻人”。很难想像一个一直想要自杀的人在经历了帮助同寝室的室友打妄想中的“松鼠”后竟能够放下自己的痛苦,帕奇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同时治愈了自己的病。

两年后派奇成为一位被传统医界视为“不走正道”的医学院学生,虽然他的医学院成绩优秀无比,却在操行成绩上落得了个“过度快乐”的评语。

他认为医生不该被社会过度的神格化,享受过多的尊荣和敬畏,而使为人医者渐渐失去原本从医助人的初衷。“医生”二字,实际上是代表对自己坚持助人的一种宣誓。

所以他在医院实习时,看遍了传统医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离人性之后,内心产生觉悟,下定决心要开一间梦想中的医院。于是带领他的爱人朋友开始创立一个可以真正救人的小医院。

面对接踵而来传统医界的抨击和质疑声浪,派奇总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姿慷慨陈言,毫无所惧;而在病童面前,他却变成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玩偶,搞笑做怪,只为了博得稚子纯真的一笑。在这些外界考验前,他是个勇者;但来自内部的挫折却一度重击了他,几乎不支倒地。

只是没想到,助人这件事,它可贵和可叹的就是,它是一种冒险。因为听了派奇自身走出忧伤的经验分享,她决定从帮助别人中找回帮

助自己,肯定自己的力量,即使她直觉地有些担心害怕,仍然决定信任他人,只身前往探望一名精神病患,而忽视了病患本身精神状态并不稳定的潜在高度风险。最后,她遭遇了严重的不幸。

电影中的派奇和电视影集裡的大卫医生一样,他们原本飞扬的自信和旺盛的生存斗志,一夕之间完全被这样的意外事件所击溃,从此陷入自责沮丧的深渊。

所幸,生命的无常,可贵的便是它让人绝望的同时,它也给了人无限的希望。自责难过到曾经也想轻生的派奇,终於在山顶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為乐的信心和勇气。

他坚信,医病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不应该照著传统教科书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贴切相连。所以医生不该只是躲在象牙塔裡做实验,或是开药动手术,而是要尽早地学会和人相处,学习倾听和交谈。

同时,在他的定义中,医生就是广义的助人者,而所谓医疗行为,要治疗的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人。

对抗疾病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对待病人,抱著互助為济的精神,则帮助病人,陪伴病人度过疾病苦痛,这件事是永远都不会失败的。

这部片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对白,例如:“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等等,一字一句都敲入我心。

我很是佩服他这样的一个人,一个热心、乐观、能够幽默大家的人,对于这样的人生我其实是很向往的,奉献他人娱乐自己,像这

种很有魄力的事情我本人觉得能做上一件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在很用心的在学习怎么与人相处,怎么帮助他人,让他人快乐。这不只是来源一个作为精神科医生的责任感,最根源来自对社会的感情,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以医者仁心来对待他人。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

学号: 20112253

———— 张开元

第3篇: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靈點滴》觀後感

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五一勞動節連續假期的第一天,下午我決定留給自己,偶然亂轉電視下,我看了這部HBO播映的電影《心靈點滴》(Patch Adams),也明白了男主角名字中--Patch象徵的修補之意。這部片和男主角羅賓威廉斯主演的另外兩部電影:《美夢成真》、《心靈捕手》一樣,都是令我回味再三,膾炙人口的好片。

男主角派奇是位傳統醫界視為「不走正道」的醫學院學生,雖然他的醫學院成績優秀無比,卻在操行成績上落得了個「過度快樂」的評語。

他認為醫生不該被社會過度的神格化,享受過多的尊榮和敬畏,而使為人醫者漸漸失去原本從醫助人的初衷。稱一句「XXX醫生」,不代表這個人放的屁就比較香,走路大家就要讓一邊。「醫生」二字,實際上是代表對自己堅持助人的一種宣誓。

所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的是主人公帕奇亚当斯怀着帮助病人的满腔热忱,从医学院学习期间就开始实践他的情绪治疗法,并开设免费诊所为穷困的人们服务的故事。亚当斯以先驱者的身份提出了医生应该治疗人,而不是疾病,他坚信,同情、加入和心灵相通对医生来说与灵丹妙药和技术进步一样重要。

影片将放映的重点放在了亚当斯怎样做不是为什么这样做,开始没有多少人赞成亚当斯的观点,学院院长瓦尔考特尤其反对他的方法,而亚当斯的室友米奇也认为他是一个孩子气的家伙。但同时他也影响了一些人,包括护士乔蕾塔、同学楚门和卡琳。当你看到最后,深刻了解了亚当斯的行为后,那种人性光辉照耀下的温暖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凡是有过较长时间住院经历的人都曾体验过,那些冷冰冰的医疗器械,令人沮丧、厌烦,甚至恐惧,而片中当亚当斯在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心灵点滴》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灵点滴》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