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听一听那绿火--《像山一样思考》的思想美(网友来稿)
李明隆
我们把透过现象发现的普遍存在的生活本质称之为“哲理”,把富有思辨性、深刻性的思想称为“思想美”或“哲理美”。利奥波德是一位善于深思的哲人,他从“一声深沉的、来自肺腑的嗥叫”中领悟到了山的思考,从一点“绿火”的熄灭中看到了生态的危机。《像山一样思考》一文,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深刻的思想美,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让人忽视的土地、生态、资源伦理问题。《像山一样思考》是这样启迪人们的:
1.反向思考。作者在描写自己亲自猎狼的经历后,有一段精彩的文字:“……看见它眼中那令人难受而垂死时的绿光渐渐熄灭。……那双眼睛里有某种我前所未见的东西--某种只有狼和山知道的东西。我当时年轻气盛,动不动就手痒,想扣扳机;我以为狼减少意味着鹿会增多,因此,狼的消失便意味着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了那绿光熄灭时的情景,我明白:无论是狼,还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这段反思很有思想性,它不仅反思了人类的残暴、自私和肤浅,而且以洞穿现象的忧虑启迪人们尊重生命的意识和维护生态的怜悯之心。反向的思考往往更能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作者的反向思索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火花。
2.长远思考。“一只公鹿被狼吃掉,三年后又会有一只公鹿,而一座山被鹿群摧残,几十年都无法恢复。”这是多么深远的见解,多么朴实和浅显的道理!可我们没有发现。末尾的文字告诉人们:“我们都在努力追求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的生活,……但是,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件事:这个时代的和平。……而且或许是客观思考的必要条件。然而,就长远来看,太多的安全似乎只会带来危险。……”追求美好无可厚非,可一定得从长远来思考:土地的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无不如此。作者长远的思虑,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和生存的辩证法--“太多的安全似乎只会带来危险”。
3.联系思考。当人类一厢情愿地消灭一种危险时,却忽略了潜在的另外一种更大的威胁。利奥波德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山、林、鹿、狼的关系后指出,狼在捕食着荒野中的鹿,狼的消失就意味着鹿和猎人的天堂;但鹿群的繁衍很快破坏了整个荒野的植被和树木,最后鹿群也面临饥饿。作者告诉人们,大山本来赋予狼来完成这一使命,这一切属于自然的秩序。人类需要对自然有一种敬畏和谦恭的态度,从生态角度出发去思考,维护食物链的完整,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联系思考可以让我们走出狭隘的情感好恶,看到了自己行为的幼稚与成熟。
作者邮箱: minglong8866@sina.com
第2篇:像山一样思考美文摘抄
像山一样思考美文摘抄
山崖间,一声发自肺腑的低沉而又尖利的嗥叫在回响,这声音划过大山,逐渐消失在远处的暗夜里。迸发出来的,是一种狂野不羁的忧伤和对世间所有逆境的藐视。
大山里的每一个生灵(或许还有许多亡灵)都侧耳倾听着这声久久回荡的嗥叫。对鹿而言,这声音警示了它们众生的末路;对松树而言,这声音预言了午夜的混战和雪地上的鲜血;对狼而言,这声音许诺了一顿饱餐;对牛仔而言,这声音预示着银行债务的逼近;对猎人而言,这声音就是獠牙对子弹的挑衅。然而,只有大山明白,那隐藏在这些显而易见又近在咫尺的希望和恐惧背后的深意。也只有大山才拥有沧海桑田的眼界和生命力,来客观地聆听一头狼的嗥叫并参悟其中的深意。
就连那些无法领会其中深意的人,也能感觉到声音的存在。凡是在狼群出没的地方,都能感受得到这声音,这就将那些有狼的地区和其他地区区别了开来。所有在夜晚听过狼嗥,或是在白天寻过狼迹的`人,听到这声嗥叫都会不自觉地背部发毛,脊梁发冷。即便没有狼嗥或是狼迹可循,一匹驮马半夜的嘶鸣声,石头滚动碰撞的咯咯声,逃命的鹿儿的奔腾跳跃声,或是云杉之下阴影的变幻,这一系列异样的情景都在暗示着狼的存在。只有那些初出茅庐的新手才无法感知狼的存在,也无法理解只有大山才能体会的那种深奥。
我对这一点的深信不疑要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天说起。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悬崖上吃午饭,悬崖脚下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在奔腾。我们看见一个东西在急流中挣扎跋涉,胸部浸在白色的水花中。起初,我们以为那是只鹿,但等它爬上岸,甩着尾巴向我们这边走来时,才发现它原来是一匹狼。6只显然已经长大的狼崽从柳树林中跳出来,摇着尾巴,互相嬉闹撕咬,欢乐地迎接着它的到来。确确实实,在我们所处的山崖下方那片空旷的平地上翻滚打闹着的,是一群狼。
在那个年月,没有人会错过能杀死一匹狼的机会。很快,一发子弹射向了狼群。我们非常兴奋,反而瞄不准目标,搞不清怎样才能从这么陡的地方往山崖下瞄准射击。来复枪的子弹耗尽时,老狼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受伤的腿,躲进山崩造成的滑石堆,那里人类无法通行。
我们接近老狼的时候,它眼中绿色的充满仇恨的火焰还没有完全消逝。这时我才发现,那双眼睛里闪烁着我过去从不知道的东西,某种只有狼和大山知道的东西。我将这个发现铭记在心。我那时还年轻,看到扳机就心痒;当时我以为狼的减少意味着鹿的增加,而狼的消失就意味着猎人天堂的到来。在看到老狼眼中那绿色火焰的消逝后我才明白,这样的观点,无论是狼还是大山,都不会同意。
从那以后,我看见各州都在相继扑杀自己的狼群,看见许多失去狼的大山的新面孔,看见朝南的山坡因布满了被鹿群新踩出的纷乱小径而“皱纹满面”。我看见,所有能吃的灌木和幼苗都被啃掉了嫩叶,相继萎蔫并渐渐枯死。我看见所有能吃的树叶,只要是鹿能够到的地方都被啃得精光。这样的一座山,乍一看,就像是有人为上帝递上了一把新的大剪子,并要求他除了剪除树木以外,什么也不要做。最终,原本受人期待的鹿群因为数量过于庞大而纷纷饿死,鹿的尸骨与枯死的鼠尾草一起变白,或是在杜松下腐烂。只有在鹿角高度以上的杜松上,还残存着些许枝叶。
现在的我在思考的是,大山是否也生活在对鹿的极度恐惧之中,就像鹿生活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一样?而大山或许更有理由恐惧,因为一只被狼杀死的雄鹿在三两年之间就会被一只新生的小鹿取代,而一座被鹿群毁灭的大山,恐怕再过上几十年都无法恢复原貌。
牛也是这样。牧牛人忙着消灭牧场上的狼,却并未意识到自己就要接替狼的工作了。他得像狼一样,把牛的数量削减到适合牧场的规模。牧牛人还没能学会像大山一样去思考。于是,我们迎来了沙尘暴。于是,河流把我们的未来冲进了大海。
我们都在努力追求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波澜不惊的生活,鹿凭柔韧灵活的腿,牧牛人有陷阱和毒药,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多数人则依靠机器、选票和金钱。这一切只归结为一件事情,那就是追求时代的和平。在这些方面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件好事,客观来说也很有必要。然而,过分的安全和平似乎终将引发危险。也许这正验证了梭罗的一句话:“荒野才是救世之主。”狼的嗥叫背后所隐含的深意也许正寓于其中,它早为山所知,却鲜为人知。
第3篇:像山一样坚强
读《名人传》有感
“古今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今年寒假我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他用感人肺腑的笔墨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个象山一样坚强的伟人的事迹,让我感慨不已,受益匪浅。
其中贝多芬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他无疑是坚强的。坚强的就像一匹快马,载着贝多芬驶向远方,驶向音符的天堂。
贝多芬家境十分贫苦,父亲总是喝酒,喝醉酒后就痛打贝多芬,让贝多芬一直练琴到天亮,是坚强让他在疲倦与痛苦中度过童年。十七岁时他又失去了母亲,由于太过伤心接二连三的生病在一次出天花中毁坏了他的容貌。但是他坚强地面对人生,拜莫扎特为师,1793年离开家乡去了维也纳,不久贝多芬的耳聋影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但他仍坚强地创作着歌曲,他咬着铁棒创作了最有名的曲子《第九交响曲》。假如他耳聋时放弃创作,那么就不会有这么杰出
第4篇:像山一样作文500字
像山一样作文500字
在山上随意看看,会发现山上缭绕的云雾、山下星星点点的房屋和人们。而山正是在这一切之上的一个顶尖之物。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不要做那星星点点。而是要做那山。
山,不甘平庸,而是要顶天立地,努力让自己变得更高、更强。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世界最高峰。那样高的山峰,其实也是由一个小山丘慢慢变高,一步一步地努力成长来的。虽然从小山丘成长到世界巅峰一样的高度是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很长很长的时间要经过的,但是那毕竟是山,不是人。山峰形成所耗费的时间要比我们发展、成功耗费的时间长得多,所以我们只要有向上的信念,加上不懈的努力,都会有很好的发展。虽然不可能人人都像珠穆朗玛峰那样做到顶尖,但是只要自己努力了,自己就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山,自命清高,不与地面上的污浊同流合污,这样就能够保持自身的清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