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新技术应用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26 07:13: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工程机械新技术应用论文

工程机械新技术应用论文

工程机械是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机械新技术应用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说明其发展的必要性;接着又对工程机械领域中几种典型机械设备形式如装载机、挖掘机和压实机进行阐述,说明其将要发展的领域之广;最后列举了一系列正在应用和正在研究的新技术、新理论及新方法,为工程机械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机械, 应用 ,新技术 ,新方法 ,新理论

绪论

工程机械关乎到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在航天、建筑、道路、航海等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代替人工生产,并从事繁重的劳动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机械无论在外形,还是在生产效率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装载机、挖掘机以及压实机方面,尤其是公路修筑方面,不但代替了传统的工程模式,更重要的是,引入了诸多的新技术和新的方法。

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与工程机械方面,无论是工况的繁重程度,还是在工作的复杂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在公路建设方面尤为明显。这些要求既是对道路工程机械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为我国道路工程机械前进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促使我国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们在吸取国外的经验和本国传统工程机械发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进。基于此,本文着重介绍在新时代,新技术引入对于工程机械的发展和应用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资料。

一.发展概述

1.1发展现状

伴随着工程机械的发展,其自身不但得到了进步,包括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同时,其应用空间遍布资源开发、交通建设、水利水电和市政工程等领域。就目前来说,工程机械的发展出现了一派繁荣局面。不但在于工程机械的整体性能,还包括使用寿命、技术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在国内主要的工程机械企业和单位包括徐工、柳工、厦工和龙工等,在这一领域占据国内的领先位置,并为其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纵向来看,我国工程机械的理论研究阶段、设计论证阶段和制造阶段,都特别注重引入在国内外都较为领先的理论和经验,以满足国内市场的建设、生产等方面的需要。例如,在工程机械启动装置增加净化设备、驾驶室内安装空调等,对于工程机械和驾驶员来说,都是进步。因此,可以说,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道路还在前进。

1.2发展趋势

从上述可以看到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在部分企业,已经可与世界领先水平进行媲美。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2]。

1.2.1产业趋向国际化

与国际接轨,从国内外借鉴并吸取先进的经验、理论和技术,一直是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与国际上的领先工程机械企业进行竞争,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是若要取得进步,必须使工程机械从理论到设计,再到制造等一系列产业过程进行国际化连接。

1.2.2产品趋向多元化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工程机械领域蓬勃发展,不但企业数量增加,机械品种增多,而且机型的数量也明显增加,并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随着进入21世纪,这种趋势不但没有减弱,而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将会加快行进的步伐,为适应市场形式和工程环境的多样性,而趋向多元化,继续发展。

1.2.3结构趋向微小化

在工程机械的发展初期,主要以大型化甚至巨型化发展为标志,而进入到21世纪以后,随着工程更加复杂和工作流程更加细化,发展趋势的特点则转变为微小化和精细化。在这一过程中,工程机械不以其体积的减小而发生功能的降低,相反,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微小型机械设备会更加灵活,并具有较好的机动性能,以满足诸如修道、建筑等领域的需要。

1.2.4操作趋向绿色化

节能减排一直是现阶段所有学科专业的主题,工程机械领域也不例外。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以破坏生态坏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发展定会工程机械发展的主要原则和生产及应用的标志。对于超过使用年限的机械设备,也会有专门的回收部门进行处理,以确保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达到绿色标准。

二.应用实例

在工程机械的发展道路中,以修路领域为例,装载机、挖掘机及压实机是其重要的代表类型,并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工作。

2.1装载机

装载机属于工程机械中的基础成员。主要由驱动设备、传动设备、行走设备及工作设备和操作设备等组成;其标志性特征是工作设备主要有铲斗、动臂和摇臂等部分,主要应用在建筑、道路方面的土壤、石灰、煤炭、石块等物料对象。尤其是道路建设过程中,对于路基的填挖,沥青混合物料及水泥等的集料和装料作业等操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2挖掘机

挖掘机与装载机的构造基本相同,惟一的区别在于工作装置主要由挖斗组成。其主要功效在于通过挖斗,对高于或者低于参考面的物料进行挖掘工作,并进行简单的装车和运输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针对土壤、煤炭和石块等对象进行开展。也属于工程机械中重要的形式之一。

2.3压实机

压实机通过对地面或者其他平面行走装置中巨大平整的圆柱形前轮和后轮等设备,进行碾压处理。在碾压过程中,对土壤、石块、沥青混合物等作用对象具有挤压、破碎和推平等作用,广泛应用于道路修筑工程,对于增加路面的密实度和填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新技术应用

通过对上述工程机械几种重要机型的列举,在如今的发展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新技术应用。

3.1虚拟样机技术

虚拟样机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领域的蓬勃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在计算机虚拟世界中对工程机械产品整车或者机构进行设计分析、运动分析、受力分析以及制造分析等。这种技术引入到工程机械中,立刻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不但减轻了繁重的现场试验工作和样品制造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工程机械的研发成本。设计师或者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建模、运动、分析及优化过程,得到理想中的参数数据,有时甚至可代替人脑,对其进行改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3]。

3.2电子、机群智能化技术

电子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主要在驾驶室中对工程机械工作装置进行控制应用[4]。在如今国外的多家工程机械企业的多种机

型都进行微机控制技术,使机械的灵活程度大大增加,而且更具可靠性和稳定性优势。其中的全电子智能化控制,是将工程机械中的各项控制系统通过电子系统进行连接和操作,包括对行走装置、转向装置和工作装置等的耦合过程,能够大大简化现有的机械电路系统,而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用。同时还使工程机械达到部分自动判断等功能。

3.3混合动力技术

由于工程机械进行的`工作大多繁重,因此也大多使用动力较大的燃油燃料,同时还具有较大的排油量和动力输出,尽管满足了生产所需,然而也大大增加了成本消耗;基于此,专家提出将混合动力技术引入到工程机械当中。其基本理论是在发动机输出动力的时候,会有混合动力系统将多余的动力进行能量转换,并保存下来。在工程机械抵挡行走或者待工前进的时候,便可消耗这部分能量,从而摆脱对发动机的依赖。主要包括串联和并联系统。这种技术大大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同时还能够提高燃油资源的利用率,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已经成为专家和学者们所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领域[5]。

3.4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技术是基于电子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主要理论思想是使工程机械摆脱人工驾驶,通过远距离微机操作或者智能操作,使工程机械在不适宜人类工作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以道路工程举例,在盘山路等危险地区,通过技术人员在远处与工程机械设备机器人进行连接,进行无人驾驶操作来控制机械设备,从而完成道路修建工作。

3.5节能环保技术

节能减排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涉及到工程机械领域。工程机械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就是一种。除此之外,还包括环保材料应用、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对工程机械的节能减排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鉴于工程机械对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程机械列举,可以看出其涉及到的范围之广;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新技术应用又能够看出,工程机械具有广泛和深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着重对这些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士勇. 现代工程机械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风.2010(11)

[2] 张金兴. 对工程机械发展的思考[J].工程机械.2001(12)

[3] 李瑞涛.方湄.张文明.彭龙洲. 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应用[J].金属矿山.2000(7)

[4] 陈继文.范文利.李彦凤.李凡冰. 工程机械新技术和发展趋势[J].现代制造工程.2006(4)

[5] 王庆丰.张彦廷.肖清. 混合动力工程机械节能效果评价及液压系统节能的仿真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12)

第2篇:航海新技术应用论文

一、本船条件

1. 本船结构强度:老船锈蚀严重抗风能力差。如在北太平洋的冬季40°N以北,常有10级偏北大风,如本船为低速的老船,拟定大洋航线应适当考虑低纬海区,即使免不了要作一些绕航。

2.吃水:空船吃水浅受风面积大,船舶摇摆大,不利于发挥车效舵效;满载遇强顶风严重上浪而会损伤船体。

3.航速:航速快慢对航线选择影响较大。因为航速与顶风浪的能力有关。所以不同航速的船舶,应选择不同的推荐航线。

4.吨位:吨位大的船一般抗风能力大。

5.客货载情况:航线拟定时应考虑是否满载;是否载有危险品、甲板货,封舱、衬垫和绑扎情况。如甲板上装有大量货物,舱内装有易滑动的货物而未经平舱或认真绑扎和装有大量易爆、易燃、易污染的货物时,或货物重心太高太低而致GM值过小或过大时,都会使船舶在海上的风险大大增强,因此,选择的航线也应有不同,要慎重考虑。客船一般应选择风浪小的航线。

6.船员情况:航线拟定时应考虑船员的素质和干部船员的技术状况。

7.船舶尺度:某些航线如海峡、运河、水道包括进出港的航道,对于船舶的长、宽、高皆有一项或多项的限制。

8.船舶续航力:船舶续航力应考虑燃料、淡水和食品等储备量。船舶在航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对于万吨级货船,航行时每天要消耗燃油20 t左右。对于航线长的船舶,航行时间长,燃料消耗大,开航前需要燃料储备量也大。一般应考虑到船舶航行安全储备一定数量的燃料,不致于在航行途中因缺乏燃料而造成停车漂航,或不得已挂靠港口补充燃料,延误到港时间,增加不必要的开支。设备老旧的船舶尤其是主机状况不佳的船舶,要适当增加储备量。

船舶在航行中,如遇冬季、台风季节或其它恶劣天气,船舶顶风、顶浪航行,会使船速下降,航行时间增加,或为了避离灾害性天气,船舶需要调整航线而增加航程,都将会增加燃料消耗量。因此,船舶在航行中每天检查燃料消耗量,将剩余燃料与剩余的航程进行比较,选用合适的航速,以保证船舶安全顺利地抵达目的港。

二、水文气象

要充分了解本航次所经海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对可能会遇到的灾害性天气的航区,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并在航线拟定时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采取的具体措施均应作出设计与安排。多年来由于灾害性天气给船舶造成的海难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对灾难性天气要特别留心防范,绝不能掉以轻心。

1.气象条件

⑴ 世界风带:船舶要经哪条风带,对船舶航行有利还是不利。

⑵ 热带气旋:它对船舶航行安全威胁最大,它属于灾害性天气,应千方百计地避离。

⑶ 雾:对世界上有名的雾区要了解清楚,本航线是否经过这些雾区,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准备。

⑷ 流冰和冰山:在高纬度海区航行时,流冰和冰山出现较频繁,应结合冰情报告,注意避开流冰和冰山。

2.海况

⑴ 流:大洋航线主要研究洋流。洋流是大洋环流,与风带有密切关系。近海海流主要受季风影响。近岸航线主要是受潮流的影响。拟定航线时,应尽量避开顶流,多利用顺流。

⑵ 海浪:大风过后常伴随着大浪,大浪威胁船舶的安全,大大降低船速,也会影响到船员的生活和工作,应尽可能避开大风浪区。

3.危险物

在大洋中水比较深,危险物比较少。在沿岸航行时危险物比较多,对船舶航行安全威胁比较大,在拟定航线时应离开危险物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离危险物不得少于1n mile。在确定离危险物的距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⑴ 从最后一个观测船位到危险物的距离。

⑵ 危险物附近海图测量的精度。

⑶ 危险物附近有无显著的可供定位和避险的物标。

⑷ 通过危险物时的能见度及时间。

⑸ 风流对航行的影响。

4.定位与避让

拟定航线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各种定位方法进行定位的可能性,特别是重要转向点位置应考虑实测求得。接近陆地时,应选有显著物标或明显特征等深线的水域。注意避让条件,特别是能见度不良时,更应尽可能避免穿过渔区或拥挤水域。还应考虑避免通过禁航区、军事演习区等水域。

三、载重线公约

国际载重线公约(load line rules)规定了某些指定区域与指定日期采用的最小干舷。这些区域与日期在该公约的附图或英D6083—载重线季节区域图中可查得,也可查《世界大洋航路》(OCEAN PASSAGES FOR THE WORLD,87年版15页的图1.26)。在选择航线时,应预先考虑到本船的吃水在驶经常规航路时是否会受到该公约有关规定的限制。

1.航线设计与船舶所使用的载重线的关系

根据航线所经海区的类别和季节期,确定使用何种载重线,从而最终确定本航次允许使用的最大总载重量。当船舶整个航次在使用同一条载重线的海区航行或船舶由使用较低的载重线海区航行至使用较高的载重线海区航行时,应根据船舶装货港所在海区确定装载吃水;当船舶由使用较高载重线的海区航行至使用较低载重线的海区时,应以船舶航行途中的燃料消耗,使之航行至使用较低载重线的海区时,船舶吃水正好等于该海区所允许的吃水为依据确定装载吃水,从而确定船舶总载重量。

2.航线设计与限制吃水的关系

除在始发港外,在航线上某处水深受限,尤其是始发港较近处,应根据下式确定船舶的满载吃水d:

dmax=Dd+HW+鋎g-Da

式中:

dmax:最大吃水;

Dd

:航道最浅处的海图基准水深(m);

Hw

:过浅水时可利用的潮高(m);

鋎g:始发港至航线水深最浅处油水消耗对吃水的修正量

Da :船舶过浅水时应留的富裕水深

如航线上水密度为非标准海水,则dmax尚应扣除水密度修正。船舶满载吃水确定后,便可从静水力曲线图或载重线图尺上查得船舶的总载重量。

3.航线设计与货物特性的关系

某些货物由于自身特性而对外界条件具有一定要求,如温度、湿度、风浪、振动等,则应在航线设计时尽量满足这些条件。

四、航行受限制区域

有关当局公布的禁航、禁锚、禁渔区域或其他方面限制的区域是影响航线设计的诸因素之一。这些区域大部分位于领海内,但也有位于公海的。可归纳以下几种类型:

1.军事演习区

⑴ 界限:有的演习区(exercise area)事先在有关的出版物上标定了具体界限。但是由于涉及公海的法律地位,除非演习区在领海范围内,在一般航用海图上不予以标出。然而,英版《航海手册》中认为演习当局为了避免责任而不在一般海图上标示其区域界限。航路指南中可能述及演习区情况,但不予以述明其具体界限。若演习区设有航标,则航路指南、灯标表、航用海图皆会刊载。

⑵ 时间:少数事先在有关的出版物上作了大略规定,但绝大多数是在航行警告中临时规定的。为了避免误伤,事先有时间规定的演习区一般也进行航行警告的广播。要弄清楚其规定的演习起始终止时间是世界时,还属当地时间。

⑶ 种类: 分为海战、空战、登陆战、海对空、地对空、轰炸、潜艇、扫雷布雷、航空母舰飞机起落、导弹等演习。航海者一旦误入演习区如知其演习种类,也可以推测危险的程度和寻求其临时解决的办法,例如远离飞机起落中的航空母舰。

⑷ 信号:除了在有关出版物和航行警告中已有叙述外,在现场可能有飞机、军舰或巡逻艇警戒和显示警告信号及VHF广播,也可能设置警告用的或表示演习区界限的航标。

在航线设计中:

① 绝不进入已经宣布为禁航区的军事演习区。

② 不应进入固定的事前有出版物刊载的军事演习区。但船长在接近现场时,如在演习时间之外,仍可能临时决定驶入,务仍须在演习时间之前驶离。

③ 航线可画在临时演习区或**限的演习区内,但安全措施或注意事项中要注意此点,以提醒驾驶员加强了望和收听航行警告,待接近时再核算驶入和使离时间是否在演习时间之外。

④ 临时的演习区,平时虽可开放,但也不宜在此捕捞,锚泊。

2.水下电缆与管道

除非极重要的水下电缆或管道,一般不宣布禁航,只是不准抛锚或渔捞、疏浚或钻探。由于海底电缆在海图上的位置并非十分精确,不得近于0.25 n mile。误触水下电缆、管道其后果严重,将会发生通信中断、用水中断与触电、爆炸、火灾引起的诸如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等后果。

3.空中电缆与桥梁

航经空中电缆或桥梁的下方时,须注意船在水面上的高度和空中电缆与桥梁的高度,一般需保留2~5 m的 距离以防计算失误。航线设计要求对船舶的两个高度必须十分清楚,一是大桥的安全通过限制高度,另一个是本船的最大高度,即当时吃水状态下本船的实际水面上高度。显然,如果本船的最大高度小于大桥的制限高度,则船舶可以安全通过,反之,则不能通过。特别要指出的是,即当本船的最大高度接近大桥的安全制限高度时,就更应认真核对当时水尺、潮高,仔细计算船舶最大水面高度。倘若两者非常接近,就应当机立断,采取措施如注入压载水,调整油水舱,以调整水尺,满足大桥安全制限高度的要求。

4.垃圾倾倒区、抛泥区、弹药倾倒区

航线设计中一般皆不通过这些区域,因为这类区域水深可能减浅很快。此外也可避免与垃圾船或抛泥船相会

5.雷

世界上极大多数雷区是战争时布放的。这些雷区业经扫雷或在其中通过扫雷开辟航道。雷区中的航道左右皆有浮标表示其界限。

可以参考如下航线设计的方法:

⑴ 避开习惯航线或“必经”之路,绕以远道或在习惯航线远处平行驶过。例如1984年8月红海最紧张期间,船舶在红海南端曼德海峡以北避开了习惯航线,即避开哈尼什岛以东地区。

⑵ 避开船舶触雷多发水域。

⑶ 避开100拓以下的浅水水域,因音响水雷放置越深,效果越差。

⑷ 避免使用回声测深仪(echo sounding)。避免抛锚。

⑸ 跟随前船航迹前进,但须保持相当距离。

⑹ 用舵时尽量少用大舵角。

6.禁

禁区(prohibited area)有两种。禁锚与禁渔的禁区仍可通航。但禁航区不但禁止通航也不许抛锚与鱼捞。未说明何种禁区则以禁航区看待。在航线设计中要十分注意此点。

7.海上油田区

海上油田区中的设施包括钻井架、油井、水下油井、暂闭油井口、生产输油输气管道、水上储油库、油轮单点停泊泊位及工作船艇的系船浮等。其中钻井架位置会变更,故应注意查阅航海通告与收听航行警告。在航线设计中,对上述孤立的设施应距1.5 n mile以上。对一群设施的最外一项设施也应距1.5 n mile以上,更应避免穿越其设施群。如海图上已标明该处油田区的范围,则应离其界限500 m以外,海上油田区不得抛锚或渔捞。

8.避航区

避航区(area to be avoided)是船舶定线制内容之一。IMO规定了三处避航区。有关国家政府为了避免污染或保护珍奇生物出发自定一些避航区,船舶是否是其避航对象,可在航海通告、警告、海图或IMO出版的《Ships’ Routeing》中得知。

9.领海与渔业管辖区

领海和毗连区公约规定了船舶在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所以领海对航线设计一般无影响。

五、船舶定线

1.船舶定线制

根据IMO《船舶定线制的一般规定(General provisions on Ships’ Routeing)》船舶定线制(routeing system)是指旨在减少海难事故的任何单航路或多航路或定线措施。它包括分道通航制(traffic seperation schemes,TSS)、双程航道(two-way route)、推荐航线(recommended route)、推荐航路(recommended trace)、避航区(area to be avoided)、沿岸通航带(inshore traffic zone)、环行道(roundabout)、警戒区(precautionary area)和深水航路(deep water way)九种。

上述定线措施在实际水域中通常是根据当地情况相互结合起来使用的。船舶定线制的目的是在下列水域中增进航行安全:

⑴ 交通汇聚区域;

⑵ 通航密度大的区域;

⑶ 由于海域有限而使船舶活动的自由受到约束的水域;

⑷ 存在航行障碍的水域;

⑸ 水深受限的水域;

⑹ 气象条件不佳的水域。

2.船舶定线制的实施

船舶定线制通常由各国海上交通安全主管机关负责实施。有强制和非强制船舶定线制。强制的船舶定线制由主管机关依法制定和实施,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船舶必须遵守。非强制的船舶定线制不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只是向船舶推荐使用。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船舶遵守非强制的船舶定线制是海员运用良好船艺的表现。

实施船舶定线制的各国主管机关有义务使航行于其管辖的定线制水域中的海员清楚地了解该定线制的内容和在该定线制水域中的航行方法。主管机关通常是以发布航行通告和出版各类航海出版物的形式向海员传播。如果一国主管机关所实施的或拟定实施的船舶定线制方案已递交IMO并被采纳,则IMO将在其出版物《船舶定线制(Ships′Routeing)》中载入该定线制并向全世界发行。在英版《航海通告年度摘要》的第17号通告和英版海图上均有刊载,设计航线时应参考。

分道通航制(traffic seperation schemes,TSS)是船舶定线制中使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线措施。它对于避免船舶对遇中的碰撞事故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分道通航的规范化和在分道通航制水域中航行方法的统一《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条规定了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中的航行方法,而且,规定该条仅适用于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也就是说,仅当船舶在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水域中航行时,船舶才应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条的规定。

深水航路(deep water way简称 DW)多属IMO所制定,主要供深吃水船或限于吃水的船舶使用,故在海图上不但具有“DW”字样而且在航跨范围内或线上标明最小水深,是经过精确测深的,故某些深水航路水深并不大于航路以外的水深。若非深吃水或非限于吃水船进入深水航路而与深吃水船或限于吃水船发生碰撞,则前者违反了避碰规则第十八条的规定“应避免妨碍显示第二十八条信号的限于吃水的船舶安全航行”。一般吃水的船在选择航路时,可不采用“深水航路DW”,但当实际中未发现有深吃水船或限于吃水船驶经或不妨碍它们的行动时,其他船舶也可随时驶入,除非有明文规定或设有专门的控制台、信号台须经其批准后才能驶入。

3.在船舶定线制水域中设计航线时的注意事项

⑴ 在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水域中设计航线时,应使船舶在所设计的航线上航行时能有效而方便地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条中有关规定。

⑵ 在未经IMO采纳的分道通航制水域中或其他定线制水域中设计航线时,应使船舶在所设计的航线上航行时能有效方便地遵守有关主管机关制定的在该分道通航制水域中或定线制水域中的航行规定和一些特殊规定。

⑶ 在非强制性的定线制水域中设计航线时,也应参照上述⑴、⑵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航线通常应在通航分道的端部画进或画出,但船舶在分道的任何一侧驶进或驶出时,应与分道内的船舶总流向形成尽可能小的角度。设计航线应尽可能避免穿越通航分道(traffic lane),但如不得不穿越时,应尽可能与分道的船舶总流向成直角的航向且船流密度小、分道宽、危险物少的水域穿越。若分隔带由自然障碍物构成,航线应尽量设计在通航分道的外缘,以避开障碍物。

第3篇:生物制药新技术新应用论文

生物制药新技术新应用论文

导语: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一项,也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体系之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生物制药新技术新应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生物制药技术是新世纪最具备潜力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它以高速发展的态势为制药行业以及人们提供了健康保障,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指导。本文从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入手,提出了有关西药制药应用要点。

[关键词]西药制药;生物技术;制药;应用

近年来,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的联合日趋全球化,在整个制药生产当中居于首位。就以现代化西药制药生产技术而言,它在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制药行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以生物制药技术为主的制药工艺应用不仅为人类解决目前存在病症提供了技术指导,也有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物探测量的新技术应用论文

物探测量的新技术应用论文

物探测量的新技术应用

摘要:物探测量是工程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地热资源勘探重要技术手段,是根据地热勘探的具体要求,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收集地热地质资料的一种测量作业模式。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物探测量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探测量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探测量、3S技术、地热勘探、应用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地热资源勘探过程中,物探测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目前,几乎所有的地球物理方法都被应用于地热勘查,主要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和地震等。其中,最常用的地震、重力和磁测方法多用于探测地质构造,电法多用于圈定地热田范围以及探测地热流体赋存位置。在实际应用中,还结合了3S技术作为辅助,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工程机械新技术应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机械新技术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