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唐诗代边将有怀的详细介绍
唐诗代边将有怀的详细介绍
《代边将有怀》作品介绍
《代边将有怀》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7卷第72首。
《代边将有怀》原文
代边将有怀
作者:唐·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代边将有怀》注释
①魏阙:指朝廷。
《代边将有怀》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代边将有怀》繁体对照
卷147_72代邊將有懷劉長卿
少年辭魏阙,白首向沙場。
瘦馬戀秋草,征人思故鄉。
暮笳吹塞月,曉甲帶胡霜。
自到雲中郡,于今百戰強。
第2篇:唐诗折剑头的详细介绍
唐诗折剑头的详细介绍
《折剑头》作品介绍
《折剑头》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23首。
《折剑头》原文
折剑头
作者:唐·白居易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折剑头》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间。
《折剑头》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折剑头》繁体对照
卷424_23折劍頭白居易
拾得折劍頭,不知折之由。
壹握青蛇尾,數寸碧峰頭。
疑是斬鯨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棄無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剛不好柔。
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鈎。
第3篇:唐诗万岁楼的详细介绍
唐诗万岁楼的详细介绍
《万岁楼》作品介绍
《万岁楼》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2卷。
《万岁楼》原文
万岁楼
作者:唐·王昌龄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
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万岁楼》注释
①万岁楼:在润州治所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元和郡县志》卷二五江南道润州载,“晋王慕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②猿狖:泛指猿猴。狖,黑色的长尾猿。
③鸬鹚:水鸟名。俗称水老鸦,善潜水浦鱼。
《万岁楼》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
第4篇:《边词》唐诗
《边词》唐诗
五原春色旧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
【赏析】:
张敬忠是初唐一位不大出名的诗人,《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二首。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中宗神龙三年(707),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这首《边词》,大约就是他在朔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
首句中的“五原”,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张仁愿任朔方总管时为防御突厥而修筑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五原西北。这一带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严寒,风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着“旧来”二字,不但见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诗人对此早有所闻。这一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
“二月垂杨未挂丝。”仲春二月,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春
第5篇:唐诗寄杨协律的详细介绍
唐诗寄杨协律的详细介绍
作品介绍
《寄杨协律》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8卷。
原文
寄杨协律
作者:唐·韦应物
吏散门阁掩,鸟鸣山郡中。
远念长江别,俯觉座隅空。
舟泊南池雨,簟卷北楼风。
并罢芳樽燕,为怆昨时同。
注释
①杨协律:指杨凌。应物刺滁州时,杨凌以协律郎客滁州,有《奉酬韦滁州见示》诗。协律郎,掌管音乐的官,属太常寺。
②座隅空:指友人不在座。
③簟:竹名。
④并罢:一同罢去。
⑤怆:悲伤。昨时同:昨天或不久前还同在一起。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
第6篇:唐诗蓝田山石门精舍的详细介绍
唐诗蓝田山石门精舍的详细介绍
《蓝田山石门精舍》作品介绍
《蓝田山石门精舍》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51首。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游蓝田山石门精舍(佛寺)的经过。作于诗人晚年隐居蓝田山中的辋川别墅时。这首诗一起笔就透出诗人特别轻松、快适。
《蓝田山石门精舍》原文
蓝田山石门精舍
作者:唐·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蓝田山石门精舍》注释
1、题下全诗校云:“《英华》以前八句另为一首,注云:集本二诗共为一首”。
2、漾舟:泛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