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残缺也是一种美
关爱残疾人,关注残奥会
悦耳动听的声音是种美;阿娜多姿的舞姿是种美;甜美迷人的微笑是种美。美有着无限的定义,让人无法诠释。但是最近我发现,有一种美,震撼着人心,那就是残缺。残缺也是一种美。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向往,残疾人也有自己的向往。他们的成功比我们困难得多,但他们那种坚强拼搏的精神却丝毫不比健全人逊色。他们人生处处充满了荆棘,可他们却能奋勇向前,为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不断奋斗着。在奋斗的道路上,有的成功了,我们要给他们真挚的赞扬;有的失败了,我们要给他们鼓励的掌声。关爱残疾人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关心胜过一切,关心能让他们打从心里觉得温暖,觉得幸福。关爱并不是同情,关爱是建立在彼此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残缺对残疾人来说是种痛苦,也是种财富。虽然残疾,但这也是他们去发展其他能力的力量。正是这种不屈服命运的顽强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残缺也是种美。
我国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在这个日子,希望每个人向你们身旁的残疾人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让他们同我们一起分享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也希望这种关爱不仅仅是在这特殊的日子才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能帮助他们。给残疾人一个搀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给他们一个公交车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会儿的辛苦,爱护他们的专用设施只需你付出多绕点弯路的时间。这些小事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是却能给他们无比的温暖。身残志坚,是我在残疾人身上看到的。尤其是当他们站在残奥会的舞台上,那种奋力冲向终点的精神震撼了我的心。一位女记者讲述了她曾经的遭遇,那是发生在1994年北京举行第6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上。当时她接受一个采访任务,她一点也不理解,“体育是健全人的事情,残疾人还搞什么体育啊?那不是折磨人吗?”可是,当她走进游泳馆,看到一个肢残女孩子,面对两边看台上的数千名观众,毅然决然把披在身上的浴巾拿掉,身着泳装,拖着残缺的身躯,艰难地站在跳水台的一刹那,她的心颤栗了。“当发令枪响,她跳下泳池,奋力地向终点冲刺的那一瞬间,我的身心都被震撼了。”这位女记者说,“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超越生命,超越自我,我深深被残疾人运动员大无畏的精神折服了……” 这就是运动的精神吧,就算再困难,也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我们的心情激动澎湃,期望着运动员能有好的表现。而奥运会结束,迎来的是12月8日的残奥会,是震撼我们的残奥会,是残疾人实现他们梦想,展现他们魅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胜负的关键不是在赛场上,而是在他们的心中。就像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赵济华老师说的那样,让他们永志不忘的,将是朝气蓬勃的青春北京向他们敞开的宽阔胸襟,是无处不在的志愿者、奥运合作伙伴、奥运工作人员那感同身受、体察入微的深情目光和兄弟姐妹般的悉心呵护;是看台上啦啦队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欢呼助威声和阳光下数万张灿烂的笑脸;是与亲人团聚,相互理解、平等和睦、心心相印的回家感觉……而不是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兴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多关注残奥会,关注这群弱势群体,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鼓励,给他们更多的温暖!
在“全国助残日”和“残奥会”即将到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爱心,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给残疾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吧!让我们一起向世界呼吁:“关爱残疾人,关注残奥会!”
第2篇: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天使折断了翅膀,她依然是天使;美玉上有瑕疵,它依然是一块价格不菲的玉;金子被掩埋,掸去尘土,它依然会闪闪发光。
-------题记
一个盲人和一个聋人来到桥边,桥底下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在悬崖峭壁之间权当做桥梁,他们一个看不见,一个听不见,所以他们因为心平气和和无所畏惧都双双过了河。所以说,残缺是一种美
残缺美是一种艺术的境界。世人皆知的爱神维纳斯雕像,没有双臂,是一件残缺品。然而许多雕塑家在观察研究之后,发现他们却无能为力。因为无论怎么样设计,给她安上双臂之后,都无法保持她原来的气质。诚然,给她安上双臂之后,她完整了,但她却不完美。就像我们宁愿养一盆有枯枝的花,也不愿拿一盆假花装饰卧室一样。
残缺是一种向上的动力。音乐巨匠贝多芬,早年双耳失聪,孤独和苦闷使他陷入了痛苦的境地,但他不愿放弃,紧紧地扼住了生命的喉咙,用生命和意志谱写了生命交响曲。是孤独隔断了他与世界的交流,让他的内心变得如此的沉静,是孤独减免了多余的应酬与活动,使他用心体味来自心灵的声音;是孤独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创作了一首又一首令人震撼的音乐作品。
残缺给人以警醒。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圆明园,在被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后,剩下的是断壁残垣,千疮百孔。于是有人提出要修复它,以弘扬我中华文化之博大。多么大胆的想法,满腔爱国之情啊!然而却遭到拒绝,不是因为浪费太多,而是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牢记过去的耻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激励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残缺,也是一种美。它使痛苦者的心灵得到升华;它使寂寞者托起心灵的月亮;它使矛盾者感悟到真理。
残缺,不是自卑,而是对生活的另一种态度,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残缺,使维纳斯不朽,使《命运》交响曲得以永恒,令圆明园刻骨铭心,使我们的人生之路多了更多美好。品味生活,品位残缺,你会发现:残缺如此美丽!
第3篇: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美,有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当这两种美融合在一起时,才是真正的完美!我们追求美,我们追求完美,然而,又有谁会关注那残缺的美呢?
很少有人会关注残缺的美,甚至会忽略它的美。但是,那断臂的维纳斯也的确令我们心醉,它使我们明白,那种因残缺而散发的美更震撼人心!
残奥会——个残疾人竞技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凸显顽强精神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对抗命运的舞台!它使人落泪、她使人心碎、他也使人震撼!奥运会带给我们的美,是完美!残奥会带给我们的是残缺的美!同样是美,但是,我认为,后者更容易震撼我们的心灵
奥运会的闪光点是力量,是智慧,是技术。残奥会的动人之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挑战命运的决心,是笑对命运的顽强。
或许,我们不会去可以思考残缺意味着什么,那是因为我们不曾感受到残缺的苦楚;或许我们没能认识到残缺带来的
第4篇: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大化二中
高08(4)班
闭小程
指导老师
马瑞珊 有一种美丽叫曾经拥有; 有一种美丽叫爱过以后; 有一种美丽叫孤单的守着; 还有一美丽叫残缺。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情随事迁,许多事情都不是我们所能预料得到的,仰望星空,难道残月不美吗?
断臂维纳斯,尽管她是残缺的,但她仍然凝聚了人体形象的魅力。有人为此遗憾,有些艺术家试图让其完美无缺,续接的手臂或举或抬,或屈或展,或空或实,但诸多方案都不理想。最终放弃了至善至美的理想,保留了维纳斯的残缺,事实证明,残缺也是一种美。维纳斯的残缺美,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约翰.库缇斯,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激励大师,他天生严重残疾,但他却以顽强的斗志与死亡挑战。他没有双腿,却拒绝依靠轮椅。他到过190多个国家,他的演讲生动离奇,扣人心弦;每到一处,势必掀起热潮与
第5篇: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人们似乎有着这样一种心理定势:把事物的完备、圆满、全貌看作是美的、完善的;把事物的简陋、残缺、局部看作是不美的,是令人遗憾的。其实,“残缺”有时也能表现出美感来。这个问题对于全面认识事物、拓展美感领地来说,是值得探讨的。
德国曾经产生了一门所谓“格式塔”心理学,亦称“完型心理学”。作者认为,人类心理上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完型倾向”,总想将不那么完整即有所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将不那么完善即有所缺憾的事物完善化。这是一种“完型化”的心理趋势,这是一种对物体和事物进行理想化的自我再造的过程,人们能在这种再造之中获取一种愉悦感。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图形,人们会本能地将其“完型”成一个“
”图形。人们认为这样才能从残缺实现了完美。
然而,现实世界处处存在着简陋、残缺和局部,人们的生活空间和
第6篇: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古至今,世间万物从未有过可以称之为完美的东西,只有残缺的程度或大或小之分。于是,从主观意识上,我们不由自主的将小残缺定义为美,而将大残缺定义为丑。
可殊不知,残缺本就是一种美,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是历史画卷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身体的残缺是种美。从小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动人美文;身患“卢伽雷氏症”的霍金,用三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和一颗充满人类智慧的大脑,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天生没有四肢的尼克·胡哲,凭借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成为当代年轻人学习的对象。这一个个身残志不残的感人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也告诉我们,身体的残缺并不可怕,有时往往是因为这些残缺,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