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23 07:13: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知识,我总觉得学生对于实际意义的认识仍然是很模糊的。1公顷到底有多大?不太明白。1平方千米是个什么概念?就更不理解了。基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一困惑,于是我让学生去操场亲身体验一下面积的大小。

我先让学生把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复习了一下,让学生加深以下认识: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还指出了活动要求:估量操场面积和1公顷进行比较,实际感知1公顷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并明确步骤。问:我们的操场大致是什么形状,怎么计算它的面积?估计出边长约为100米的正方形操场面积,即约1公顷的大小。学生认识到1公顷大约相当于一个操场的面积。接下来,我又问: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占地面积呢?学生已经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那么1平方千米就是大约100个操场的占地面积。

学生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因为老师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充当了主角,一个人不停的在说,让一些同学探究的兴趣没能得到激发,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学习就成了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说仍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行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汇报总结,那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能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总之,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作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

第2篇:《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原来在旧教科书中是在五年级教学的,由于市制单位已经废除,土地面积大大简化,只有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单位间的进率比较有规律,因而进行了提前教学。而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有关间的换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新理念的要求,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勇于创新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从而了解到了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一、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意识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知识背景,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把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 际大小。

二、活 动中探索与感受数学知识。

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教师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去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操场上亲自站一站、看一看、估一估、测一测、围一围、想一想等活动,实际感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真正的结论,完成知识的构建。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多巡视、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









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刘学忠

第3篇:公顷与平方千米案例反思

《公顷与平方千米》案例反思

【问题提出】

《公顷与平方千米》这部分内容的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而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如,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算出操场的面积,并通过观察一个面积接近1公顷的操场或足球场的大小,直接感知1公顷的大小;通过观察100平方米正方形的大小,并通过推算和想像间接感知1公顷的大小;通过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土地面积单位,进一步丰富感知,并逐步明晰1公顷实际大小的表象。对此我做出了如下的教学:

【案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你知道吗”,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我很乐意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作出这样的努力和搭建。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因此,为了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公顷这个较大土地面积单位的大小,请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体会到100平方米的大小。再告诉学生1公顷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你知道吗,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我很乐意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作出这样的努力和搭建。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因此,为了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公顷这个较大土地面积单位的大小,请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体会到100平方米的大小。再告诉学生1公顷相当于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只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

《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

一、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的教学

材料一

教材例1中的四幅图。

对于这四幅图,学生几乎没有游历其中景点的经验,所以仅依靠这几张图来建立公顷的表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四幅图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知道统计较大的土地面积要用到“公顷”这个面积单位;二是了解一些数据,简接地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三是顺理成章的引入新课。

材料二

在操场上,学生手拉手围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每边7人,共28人。思考:几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如果要手拉手围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大约需要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边?四条边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朋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需要几个班级的学生?通过共同计算得出:围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每边大约要70名同学,一共要280名同学,如果每班按40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

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知识比较多,从

面积的计算复习,到产生对大面积单位的需求,到揭示新知,再到自学新知,感悟新知,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地冒出来。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困难。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象,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大。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和想象,如一个足球场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