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英雄赞歌》课文理解
《英雄赞歌》课文理解
本课是一首歌词,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影片讲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的精神为榜样,为战士服务,最终她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情饱满,很有气势。有场面,有人物,有情节,更像一首叙事诗,再现了志愿军战士在硝烟炮火中英勇杀敌的英雄形象,讴歌了志愿军战士在敌人的刀光剑影中无所畏惧的精神。
歌曲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共有六句,向我们描述了人民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舍身忘死保和平的.场面。第二三小节,具体刻画了英雄的战士,在“地陷进去”“天塌下来”的危急时刻,不怕牺牲,勇于向前,“两脚熊熊踏烈火”“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的英雄气概。第四小节采取设问的手法,歌颂了英雄的献身精神,表达了对英雄的无限敬仰之情。
1.课前引导组织学生多渠道、多角度收集抗美援朝时期发生的故事和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开始,可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资料,播放歌曲《英雄赞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以及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
3.充分阅读歌词,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加深理解。然后,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要多样。不做过多的指导、分析、讲解。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
4.可以请音乐教师教唱这首歌曲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欣赏歌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英雄儿女》。
围绕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遇到各种灾难和突发事件时,应具有良好的品质。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
“调查”、设计”是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学习本组课文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学校、家庭,调查研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
“观察”活动可以结合“畅所欲言”来完成。
本单元的习作仍是自由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习作空间,学生能充分发挥个性,自由表达出本单元的主题。在指导时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允许自由选择表达方式。
讲评时可按不同的体裁分组,学生互评,教师巡视指导,逐渐培养学生自评作文的能力。小组评议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上交流。
本单元的“金钥匙”,继续训练学生语文学习单元小节的能力。也可以在每课的教学中注意渗透,提示学生及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措施,不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课内外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
第2篇: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
-——《红岩》读后感
解放战争后期,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们,同盘踞在最后的堡垒——重庆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种胜利前夕正义和非正义的最后较量。在这期间,很多同志不幸牺牲,而幸存者罗广斌,洋溢言两人,在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的展开了我地下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以忘怀的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所以,这部作品被视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的教科书。
这本书是政治老师介绍给我的,当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它,我脑海中浮现了很多激动、振奋的场景,更有许多悲愤的画面。其中,我深深折服于共产党人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而这本书令我最为感动的是江姐的形象和《入党申请书》那一段。我从小就知道江姐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革命烈士。因为她还是巾帼英雄,所以我更要对她钢铁般的意志和忠贞不渝的意志表达深深的敬意。当得知丈夫的牺牲时,她没有过多抱怨那残酷的真实,而是毅然擦干眼泪投入了更加严峻的革命斗争;当敌人用竹签钉她手指时,她坚强如是“严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做老虎凳,毒打拷问,敌人用尽一切办法就是无法从江姐口中得到一点关于共产党的消息。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冈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江姐高高的亮开红旗,”无味的声音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是啊,在如同江姐那样的同志身上,我们看到新生的黎明和胜利的希望。
在第二十八章中,胡浩的入党申请书也着实让我动容。“更可贵的是在这天边黑暗的魔窟里,我们找到了国家的希望,找到了共产党,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对共产党员和人民的党,赋予完全的信赖和希望。胜利就在眼前,我的心跳得如此激烈,我多么希望活着出去,奉献自己渺小的生命,作为一个革命卫士。”多么真切的情感啊,就是因为有了那么多人对党付出忠贞的情感,才让人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突然想到大学入学一开始,我们都写了《入党申请书》。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对党依然怀有深刻的情感。我们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建设新中国。
是啊,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革命战士来说,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无法动摇他们对党忠诚的心,反而使他们的意志更坚定,使他们更加团结起来,去战斗去迎接革命的胜利去创造新的中国。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丈光芒。”这是革命胜利的曙光,这是新中国壮美的黎明啊。读罢全文,我想了很多,有关革命烈士,有光共产党,有关自我的反省和人格的塑造。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90年,这过程中有过像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但更多时候是党在带领我们建设伟大的新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进入90年代后又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市场经济,再然后新世纪的入市﹑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贯彻,都着着实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领导,我们正一步步走走向更为现代化的社会。
都说“红岩”这史诗般的称号是属于重庆的光荣象征,但“红岩精神”却属于整个社会,将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
“红岩精神”是指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是无数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这一伟大的实质和内涵。
在这和平的年代里,虽然革命早已胜利,不再有屠刀和皮鞭,但我们仍需要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于为她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学习伟大的“红岩精神”,然后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份“爱国主义精神”。此刻开始,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为新中国的建设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读《红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永远不该被遗忘。坚贞不屈、勇于牺牲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集结于英雄的革命者。我们也看到,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我们势必要接下这革命的火种,让它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出光热。
伟大的英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红岩精神”永垂不朽!
第3篇: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感恩精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4月4日就是今年的清明节了。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我们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的日子。
此时此刻,当我们聚集在鲜艳的国旗下,是否想到:这面代表着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洒尽热血、献出生命染红的呢?正因为有了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在本次晨会上,我们班同学还给大家带来了诗朗诵《英雄赞歌》,藉此表达我们对先烈的缅怀之情,请大家掌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