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22 07:12: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长市大通镇双柳小学 梁后松

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我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与“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让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来,一起读!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

“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2、学习规模大

(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指说)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斑!”

(3)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指名读(规模之大,仪器之先进,真不愧是宝船呀!)

(如果你能把这些数字读好,宝船的气势肯定会更雄伟!)

(呀,你读出了心中的赞叹!)

(4)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二百多艘!(此处最好再扣到文中“像一条巨龙”这句话)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多人,(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

3、时间长

(1)规模确实非常庞大!(板书:规模之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

(2)指名交流:1405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之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出示第六节)让我们由衷的赞叹!(生齐读)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

4、范围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之广)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播放录象

三、学习航海过程,感受郑和其人。

1、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2、战胜风险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老师应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

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

(4)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

(5)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板书: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升华情感

1、出示郑和图像。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高度赞誉过他。旁显梁启超诗作,师生齐读。

2、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赞一赞郑和和这段历史!老师课前也准备了一首小诗。(屏显)师配乐朗诵“天记得你,海记得你;山唱着你,海唱着你。七下西洋美名扬,六百春秋长流芳。”

3、相信大家有比老师更好的方式,更美的语言,请大家思考一下,写在书上。

4、交流

5、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

五、作业

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更多这位英雄,这段历史。

板书设计

规模之大

郑和远航

时间之长

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范围之广

第2篇:《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 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课题)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生再读课题)让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

二、 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1、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奠基人。课文有一段话总地概括了郑和下西洋远航的情况与意义。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2、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1)“顶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点)

(2)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解读“规模大”

(1)、导语:为什么说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呢?我们首先学习体会到郑和远航的“规模大”,请大家默读课文,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请把它划出来。

(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

(3)用笔圈出这段话中的数字。

(4)学生说体会。(可体现出“宝船”的大。)

(5)点拨: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6)点拨:船如此装备齐全、华丽雄伟,又如此多,可见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加以具体说明的?(列数字)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7)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

(8)你们看,连明朝的皇帝也参与了,足见它规模之大啊!如此规模的“宝船”队将扬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时郑和的样子了吗?(学生想象练说。)

(9)是呀,郑和就这样意气风发地指挥船队“扬帆启航”了。(板书:扬帆启航)

4、解读“时间长”、“范围广”

(1)、导语: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时间很长、范围很广?

(2)、交流出示: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3)、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4)、师小结: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中国太仓到非洲东岸,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航海事业,他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为一位顽强探索的伟大航海家。

(5)、指导朗读。

5、解读“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他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板书:友好交往)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友好交往。)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6、解读“战胜风险”

(1)郑和远航是一帆风顺的吗?看看郑和在第一次航海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郑和又是如何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3)男同学读第一句到第三句。

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风浪的凶险)

(4)自己再读读,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非常的凶险?(“脱僵的野马”、“咆哮”、“呼啸”)

(5)请大家留心“扑”这个字,为什么要用“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

(6)除了险恶的风浪,还有什么其它的危险?(还有海盗的袭击)

(7)请男同学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要把惊心动魂的场面表现出来。

(8)面对如此险境,郑和的表现又是如何呢?请女同学读第四句。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郑和从容镇定、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富有智慧……)

(9)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

(10) 过渡:郑和还遇到了什么困难?郑和又是怎样克服的?

①交流:遇到海盗,郑和用得当的办法制服、俘虏了海盗。

②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郑和不怕艰险,机智勇敢……)

(11)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12)、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三、课外拓展,升华学生情感。

1、我们似乎也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的欢呼声中“扬帆启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往”,一次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此时此刻,面对着身着袍衣,手握图卷,神情坚毅,目光坚定,眺望远方的郑和。你想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记下你们汹涌澎湃的情感。(播放音乐)

2、小结:说得多好啊!郑和远航让中国名扬海外,如今的我们,应努力学习,学习这种开拓进取,勇于探究的精神,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五、板书

扬帆启航

郑和远航 友好交往

战胜风险

第3篇:《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3、补充板书:10、郑和远航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一、课时教学目标界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语的分类理解,从而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在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设计板块:

1.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2.分类理解新词,脉络一目了然。

3.探究学习扬帆远航。

4.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图片、文字)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目的:

(一)、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1.教师导语引入:由现在出国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国出海之艰难,从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的故事,随即出示郑和像。

2、出示课件:走近郑和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课文《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课文《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课文《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一、课前思考:

我们研究的子课题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学期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在预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预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我觉得《郑和远航》很适合上课题课。

选《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一是我们在期初分析整册教材时,就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上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课。二是我觉得学生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只要一看课题,就很容易的会产生出很多问题,问很多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学生上网去寻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热情会高涨,这样,学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成就感,当然,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容易达到我们这次课题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