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民族文化润泽学生心灵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20 07:13: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根植民族文化润泽学生心灵论文

根植民族文化润泽学生心灵论文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县蒙古族实验小学始建于1987 年,是吉林省唯一一所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语文“双语”授课的实验小学。前郭县蒙古族实验小学坚持以把学校办成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乐园,精神家园”为宗旨,秉承“根植民族文化,激发个性潜能,润泽每颗心灵”的办学理念,坚守“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润泽教育,得到社会的赞誉。

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品德素养的主阵地。我们本着“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基本思路,努力做到在思路上开拓创新,在措施上讲究实效,在教法上改革创新。

一是创设课程文化,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在“润泽教育”的理念引领下,学校初步构建与办学理念相适应的“水韵润泽课程”框架,按照“课程因学生而设”的理念,集全体教师的智慧于课程体系建设中,努力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土化、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课程生活化、校本课程多样化。针对课程的不同特性,以及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建立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共识,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语文教学形成了“132 读写结合” 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完善为“三读两表达”;数学课堂教学形成了“五步走”教学模式;蒙文课堂教学形成了“三步三查”新模式。课堂教学有模式但不模式化,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立各种活动小组,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扎实的训练,培养学生特长。以因材施教的模式让优生“超越自我”,让中等生“舒展自我”,让学困生“战胜自我”,提升自身的价值。

四是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每学期,学校都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常态化的“五课”活动,有青年教师“上”竞赛课,学科组“ 推” 精品课, 师带徒“磨”研讨课,外出学习“讲”汇报课,面向家长“亮”开放课,活动收效良好。

五是抓细常规管理,实现管理增效。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长期坚持开展“三查”活动,即教学常规检查、随堂听课抽查和日常教学巡查相结合,确保管理无遗漏;精细备课、上课、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和评价“五个环节”;严把教学常规检查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常规检查制度;落实好课堂教学巡查制度;在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中深入开展“五个一”教学管理反思活动。强化师资建设,引领校园行为文化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 师德” 和“师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打造优良校园行为文化的基础。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前郭蒙小《教师十三不准》,坚决遏制“三乱”现象发生,将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罚、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和评优选先挂钩。加强教师业务提高培训。认真抓好“国培”“省培”及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学习。建立以校为本的学习型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课标学习及考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加强教师外出学习。近年来,我们先后派出副校长、教导主任及教师外出学习习近平百人次,学习名校、名师成功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外出学习教师回校后做观摩课或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加强教师读书。学校先后投资40 余万元,为师生购买教育名著及其他书籍,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读书12 本,组织开展教师读书经验交流会、书香教研组评选、师生同读一本书等活动。

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要求任课教师坚持每周练习三笔字,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页小楷(硬笔)、每周一首古诗(粉笔)、每周一堂软笔课,同时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软笔、硬笔书法大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师徒结对子“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老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磨课、同课异构等形式促进师徒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班主任每周上好一节班(队) 会课,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交流工作会,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我校95%的班主任先后参加了市、县级培训,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搭建展示平台,润泽学生心灵成长开展学生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人生,在展示中体验自我价值。

一是扎实开展读书活动。分年级确定学生读书目录,明确读书要求,坚持每天第一节上课前30 分钟集中诵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坚持每月每班召开一次阅读指导课或读书汇报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年级讲故事和读书演讲比赛;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读书成果展”“我读书,我快乐”主题征文活动;每年开展一次“书香教研组评选”“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二是成立了娜荷芽文学社、马头琴社团、民族舞蹈社团、搏克手乐园社团等多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学生社团,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是充分利用学校娜荷芽文学社社刊和红领巾广播站印发、播出学生作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四是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我们将每年的六月份和十二月份定为“学生素质展示月”,开展系列学科竞赛活动。如语文学科的“积累测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原创作文大赛、“童话伴我成长”讲故事比赛等;蒙语文学科的“母语诵”诗歌朗诵比赛等。挖掘民族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一训”“二诵”“三承”“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在继承中求发展,在传承中求创新。

一训:强化学生蒙语会话能力训练。专门开设了了蒙古语会话校本课程;要求在蒙语课前唱蒙古族歌曲、蒙语课上进行5 分钟的蒙语会话训练;课后组织开展师生蒙语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

二诵:常抓国学经典诵读。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开展不同内容的经典诵读。低年级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为主,让他们在经典诵读中学习做人;中年级学生动情诵读《笠翁对韵》《少年中国说》,齐声诵读时,或韵味十足或慷慨激昂;高年级学生诵读《论语》,学生在诵读中懂得了学习之道、做人之道。

三承:传承民族艺术教育。学校先后成立了马头琴队、合唱队、舞蹈队、射箭队等特色活动小组,力求通过学习民族器乐、民族歌舞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建:创建民族文化环境。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放民族文化内容,利用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宣传民族文化。同时我校开发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生动的图像,直观地向小学生们介绍蒙古族的历史、风俗、礼仪及民族常识、民歌、谚语等,向孩子们展示了多元的蒙古族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第2篇:润泽师生心灵

句容华小:润泽师生心灵,让校园文化落地生根

为使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学校积极了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氛围。学校“书香濡染心灵”这一亮点让人驻足流连。

一是创设了诗意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大路两旁树立的名人头像和名言警句,让人深受启迪,见贤思齐;集贤大道上镌刻的三首古诗《劝学》《冬夜读书示子聿》《望岳》,时刻提醒着孩子们进入校园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胸怀远大;精心设计的富有层次的楼道文化,如楼道旁的《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中的经典名句,让孩子们抬头能见,随口诵来,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更在每日的接触中明理修身,化育灵魂;异彩纷呈的班报专栏让墙壁充满生机和活力。走进各班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时而是诗的王国,时而是画的殿堂。形成各自特色,百花齐放的书香校园文化。还有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如诗文小报、诗配画作品,让我们感到他们正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二是让诵读经典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⑴早晨,坚持经典诵读。将《古诗文诵读》(前半部分是古诗,后半部分是《千字文》《百家姓》《论语》等国学经典)学生人手一本,每周在黑板上的“日积月累”栏目写上本周的诵读及积累内容,每周安排一个早读,全年级统一,营造诵读经典的氛围。⑵中午,进行补充阅读。每天利用30分钟的午读时间,语文教师进行《新补充读本》阅读指导,并将阅读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慢慢吸收消化。⑶课外,开设“阅读超市”。“走进神秘的神话世界”,“杨柳依依送别情”,六年级“走近李清照”等专题阅读指导课,组织全年级学生参加听课。⑷校外,开展专题阅读。每学期按年级提供统一的必读书目,每学期共读4本,每月一本。通过小手拉大手,倡导“亲子读书”活动。每学期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小书虫”系列评比活动。孩子

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了书的世界,品“美文”、诵经典,吮吸着文化的乳汁,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另外,学校先后特邀了著名作家祁智、黄蓓佳、小林叮当、沈石溪、六小龄童等来校作了读书专题报告,让学生与名作家面对面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善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三是在教师中开展“国学讲坛”活动。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智慧源泉;国学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为传承国学文化,促进教师加强国学文化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国学修养,学校特别邀请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常务编委、教材培训部主任、小语界资深专家高林生做“国学讲坛”顾问。目前,全校教师已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国学讲坛》(第一辑)学习背诵。学校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3篇:引领书香世界润泽学生心灵

引领书香世界润泽学生心灵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孝昌县花园镇农庄小学 郑琼英

前言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世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由于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 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一点,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其实,课外阅读的意义,不仅仅限于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开阔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怀。心理学研究表明,广泛的阅读对于学生形成同情心,责任感至关重要。在青少年时期,必须适时地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传承经典文化 润泽学生心灵

传承经典文化

润泽学生心灵

----安丘市实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纪实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对少年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融”为一体是实验小学一直重点研究的课题。

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学生人文熏陶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濡染功能。校园物质文化的直感性、精神文化的隐渗性、制度文化的规范性和活动文化的体验性,使“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不知不觉而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我校注重传统文化的建设,实验小学各校区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注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中华经典文化的元素,以文化长廊为主阵地,以《弟子规》、古诗词、成语故事、历史文化名人、经典名句、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根植民族文化润泽学生心灵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根植民族文化润泽学生心灵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