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师随笔)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17 07:13: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作文教学: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师随笔)

据说“花开的声音”一词,最早见于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那个天真的孩子用“聆听”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聆听花开的声音。没想到如此诗意的创造,却被语文老师判为错误,理由是花开的时候没有声音。看一看,我们这位语文老师都做了什么呢?或许一个天才的诗人,就因为老师的这一误判而过早地殒落了,孩子的创造力,曾经就是这样被扼杀掉的。我想,那孩子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定然非是用耳朵,乃是用心灵。他是多么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以及一切生命啊,他“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许久许久,整个身心都融进去了,自己俨然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甚或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花瓣。他用心灵跟花儿对话、交流,他用心灵倾听所有花儿绽放的声音,他听到了,终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是生命蕴育和成长的私语,那是生命美丽与成熟的宣告!只可惜,这样华美的生命乐章,仅有有限的孩子听到了,而教孩子的老师,却错失了。更可怕的是,由于老师的错失,渐至于让孩子们也变得“耳聋”起来,麻木起来,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啊!

多年以来,这个事例一直警策着我。我小心地告诫自己,一定不要做那个“听不见”也“听不懂”“花开的声音”的人。在作文教学这根钢绳上蹒跚迈步,我反复叮嘱自己,一定要走进心灵,平等对话;一定要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一定要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这,已经成为我进行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聆听“花开的声音”,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湖北咸宁特级教师杨桦讲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高三的学生写了一首题为《山鹰》的诗,把它拿给自己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赵老师看,遭到了当头棒喝:“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什么诗,真是癞蛤蟆……”这位学生并未死心,他忐忑不安地把诗稿拿给杨老师看,杨老师被诗前面的“题记”一下子抓住了心:“山里孩子最喜欢什么?山鹰!我,一个山里的孩子,也像山鹰一样,有着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杨老师透过这“题记”,看到了这位学生闪耀的童心和理想之光!他当即给这位学生一番热情的鼓励,并诚肯地指出其缺点以及如何修改。第二天,修改稿很快交来了,杨老师给诗写了一段评语并连同诗一起寄给山西的《语文报》。不久,《山鹰》发表了,这位山里的孩子也从此像山鹰一样起飞了,期末考试总成绩跃升到前列。像此案例中的杨老师一样,精心呵护学生的心灵,使其免受伤害,主动地与学生平等对话,力争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作文评改和指导服务,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作文往往是学生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场所,烦恼了,痛苦了,快乐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学生的兴趣、情感、个性、意愿、需要和追求等,都可能通过作文这个渠道表现出来,倘若老师站得远远地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又怎能听到并深切了解学生心底的声音呢?当然,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不仅仅指通过学生的作文被动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教学之前,主动深入地去了解学生想要表达什么,能够表达什么,他们期待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指导服务,甚至进一步了解哪些体裁的文章是他们驾轻就熟、熟练掌握了的(如记叙文等),哪些题材是他们被强迫着一再书写到如今已经望而生厌了的(如“我的老师”“一件难忘或有意义的事”等),哪些表达方式是他们惯用或很少用,很不会用的……当我们深切知道学生喜欢写什么,能够写什么之后,我们进行的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相吻合,才能与学生的兴趣和意愿相吻合,才能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句话,才能真正贴近学生。作文教学一旦贴近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智慧和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创造力和个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文教学过程将真正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与心交流、互动的过程,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聆听“花开的声音”,还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网络作家、《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作者蔡智恒在他的小说里曾叙述过一件他中学时代遭遇的事情。他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道:我跟朋友约好坐八点的火车去看电影,可是时间快到了,他还没来。我像是正要拉肚子的人徘徊在厕所内有某个人的厕所外面般地焦急。老师说:你这样形容焦急不行。他想了想,是不是句子太长了,于是改成:我像是正要拉肚子的人徘徊于有人的厕所外面般地焦急。老师还是说不行。他又想到了《诗经》上的句子“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改成:我拉肚子,想上厕所。厕所有人,于是焦急。这下老师再也按捺不住,倏地站起,“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大声责骂:笨蛋,形容焦急应该用“热锅上的蚂蚁”啊!我没教过吗?我想不管是真有其事也好,还是作家有意杜撰也罢,故事中的老师是没有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甚至在扼杀学生表达的个性。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天赋、智慧、能力、兴趣、气质、行为、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客观存在着其独特性甚至独一无二性,由独一无二的学生所作的语言表达,所写的作文,自然是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就是承认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并根据其差异因势象形地加以积极引导,从而让他们的写作与他们的个性特质相符,变得独具魅力,自成风格。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最为重要的是尊重表达的多元性,尊重个人创新。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具体表达,老师首先要打破教条、突破常规、推陈出新,而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个框框去套,去评判,否则,学生的作文将陷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口一词的境地,学生的思维将进入定势的死胡同而无力自拔。高尔基说:“哪里没有对人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有尊重自己的人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对作文教学,我们可以换言说:哪里没有对表达个性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产生有个性的表达,也就很少能有独具创造力和独具特色的文章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当然,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不是对学生离奇甚至错误的、故弄玄虚的、矫揉造作的表达一味地“放纵”和“迁就”,它的实质是尊重学生写作地位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主动性,它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老师的引导,相反,老师适时的点拔指导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一直在向那个“聆听花开的声音”的孩子学习。教室是我的“花园”,每一个学生就是那将要开放或正在开放的“花儿”。我走近他们,融入他们,“静静地聆听”,于是,我知道了哪些“花儿”正打着朵儿,艰难地孕育着美丽;哪些正经历裂心的痛苦,挣扎着冲破花被的束缚;哪些已经完全怒放,阳光下尽展美丽,诉说着快乐与幸福。我的任务,只是给孕育者以养分,给挣扎者以点拔,而至于怒放者,我就变成了欣赏者,给他们的或许仅仅是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孩子们写作文将不再是苦恼,而是他们生命绽放美丽的需要;老师批阅作文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欣赏美丽,寻觅芬芳”的惬意!

注:该文发表于《中学语文》2005年第7期。

作者:毛红宇

毛红宇

第2篇:用爱聆听心灵的声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呼市四中 王媛媛

孩童时期的梦想如今成为了现实,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与学生们相处的日子里,可谓让我欢喜让我忧,但惟有自己能解其中味。一天,一个班里最淘气的孩子再次闯祸后,我仍没有严厉地指责他,批评他,而是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耐心地分析整件事情,让他认真、冷静地思考自己的言行,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老师始终相信你一定会改变的。”事后,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这真挚的声音也许是我初为人师后得到的最高褒奖,我欣慰极了。但我深知“最好”这是个多么重的字眼,我也更知道自己与其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可以确信的是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一直在努力用爱去聆听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声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把这些所谓“与众不同”的孩子分成两类:一类表现为学习成绩差;一类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人们常称之为“后进生”。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以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一、用爱的阳光普照他们的心灵

在班级管理中,我十分注意创建班集体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培养优良的班风、学风,使班级中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尤其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我没有冷淡他们,更没有对他们熟视无睹,相反,时时处处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及同学的爱。安排座位,我把他们安排在班里最前排;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讲课中,如果回答正确,我就会不失时机地让全班同学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如果他们开小差,我总会用目光去暗示他或走到他的身边轻轻提示他;班干部中,也有他们,让他们更增加一份责任心,来促进他们的学习。我经常与他们谈心,发现他们身上不同以往的闪光点,鼓励并相信他们一定会取得进步,再与之分析他们或在学习上或在行为上存在的不足,同他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则通过经常性的谈话,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伤害努力以老师的爱将其慢慢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并注意寻找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利用那些足以引起他们内心振动的偶发事件,造成教育转化的有利契机,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二、用爱的音符奏响他们的心灵

“人人都喜欢被称赞,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表扬(林肯语)。”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的心理较脆弱,自尊心较强。因

为他们学习不好或行为习惯差,总会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极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也想在班级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一旦他们犯错,就应该像上面对待那个淘气孩子的问题一样,班主任一定要心平气和,晓之以理,以诚相待,促使他们开展内心的矛盾斗争,进行自我教育与转化。同时要注意精选批评场所,切不可当众批评,冷嘲热讽,或变相体罚,否则会极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若超出学生心理承受极限,会大大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为了使他们在班级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我努力挖掘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在班级各项活动中你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样也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他们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只要看到他们在某方面有一点改变或进步,我就会选择恰当的时机在班级中表扬他们,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使他们认识到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关键是要学会面对现实,立足现实,从而进一步超越现实,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种种工作中,我用自己真心实意的爱不断地去敲响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同时又是最美丽的声音。

三、用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灵

后进生意志薄弱,缺少恒心,自控能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

一遇上坏的环境条件、不良的影响或干扰的诱因,又会故态复萌,旧习重犯;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所以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首先需要班主任有极强的耐心,做好转化后进生的长期的思想准备工作,切不可急躁,更不能因为这项工作的枯燥,甚至有时得不到回报,而把他们放任自流,置之不理。所以,对于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来客观分析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增强对他们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的预见性,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从没有放弃过他们,而是在不断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老师永远是那个用爱的雨露滋润着他们心田的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有收获,因为我们一直是用爱去聆听他们心灵声音的人。

第3篇:聆听花开的声音

【篇1:聆听花开的声音,爱在细节中绽放】 有人说老师是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而我只愿做那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我们的新一代走在我们铺平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前方。我的平凡而简单的故事还是从那件小事说起吧!在我任二年级班主任时,记得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名叫高冰钰,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成绩还可以,而且小嘴巴挺能说会道的,好像一只小百灵。由于她父母经商没时间管她,年迈的爷爷、奶奶宠着她,她自己由于年龄还太小,虽有几分聪明,但自制能力不强,且爱哭鼻子。有一次,她因一道数学作业不懂做不出来而急得大哭。从此,我就留心地观察她课堂内外的举动。还有一次,她和马晓彤在玩踢毽子,一连输了两局,竟跑进教室里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场,哭完了又拉着踢马晓彤毽子,直到赢了才罢手。经过再三观察,分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聆听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1

金黄色的蒲公英又开了,我仿佛已经看见它雪白的种子漫天飞舞的情景……

一段生硬的旋律传了出来,我躲在家里弹着钢琴。一个星期没练,竟已经忘成了这样!明天就要去上课了,想着老师对我的期望,我不禁在心中叹了口气。我一遍一遍地弹奏着,心中烦躁的感觉却怎么也压抑不住。

我跑到楼下,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却猛然瞥见路边那一抹纯白。它那样纯洁,那样朴素,仿佛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孩童,在风中跃跃欲试,拥有单纯的快乐。我注视着它,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蒲公英,在绿茵间起舞。但那悠然的心情很快便消逝了,我不是它,终究无法让梦想乘风飞扬。想着,我拔下这株蒲公英,吹了口气,那些洁白的小伞便欢快地飞了出去。

钢琴课上,我断断续续地弹着,也不敢看老师,只能低着头,任凭着那一道道黑黑白白抓挠我的心。我知道,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聆听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

早晨天气凉爽,一丝丝凉风划过肌肤,送来浓郁的油菜花香和青草的气息,在这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我们唱着歌,挥动着手中的小红旗,行走在这乡间小路上。

田野间的油菜花,迎风舞动,如金色的波浪。还有如眨着眼睛的小星星般的野花,洒在田垄间,星星点点的,似一张艳丽的蛛网。

我们时不时会看见牛妈妈带着它的牛宝宝躺在草地上,悠闲地晒着太阳。它们朝着我们“哞哞”地叫着,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吧!

欣赏着乡间独有的美景,我们在欢笑中不知不觉地到了“西塘桃花园”。那夹杂着泥土气味的微风临面拂来,吹走了长途跋涉的劳累,只留下满身的愉悦、轻松,让人心旷神怡。

山顶上,山腰间,山脚下,到处都是粉色的海洋,桃花的天地。那大片大片的桃花,是上天无意将他的仙露琼浆泼洒了吧,才为人间留下如此梦幻的美景。

那小巧玲珑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聆听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

东东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同桌。从一年级起,老师就让我和他一起坐。老师摸着我的脑袋说:“萌萌,你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你要帮助东东。”原来东东小时候患了一场大病,就再也不能像其他健康的孩子那样自由奔跑,连很简单的行走,对他来说都非常困难,他只能像婴儿学步那样摇晃着蹒跚走出三、四步,便会摔倒。他还患上严重的眼疾,他的眼前好像隔着一层纱,总是模模糊糊的,写字、看书很费劲„„

东东真可怜!我记住了老师的话,要下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帮他减少困难,让他快乐起来。课间,老师刚在黑板上布置好当天的作业,我就趁同学们扶他去洗手间的空隙,在他的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地帮他登记作业。我美滋滋地想:等他回来看到作业登记一定会很高兴,会感谢我帮助了他。谁知,他回来拿出作业登记本一看,居然拿出橡皮一点一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聆听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

在这个嘈杂的时代,我们的耳朵成了一定闲不住的劳动者,白天与人交谈时要他聆听夜晚他想睡觉时,却被弹珠声,啼哭声,鸣笛声一齐吵醒。眼睛累了,可以闭上眼睛,让眼睛休息,而耳朵累了呢?如何去休息呢?

那就让他去聆听一种声音,那声音是花开的声音,那花,不是普通的花,而是人人都有的,心花。

婴儿的心花,是白色的,因为它拥有最纯洁心,最简单的爱。儿童的心花是橙色的,因为他们拥有最简单的快乐,最真挚的爱。少年的心花是红色的,殷红的颜色象征他们拥有拼搏的勇气和无尽的动力。青年的心花是绿色的,因为他们像青葱的树木一样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中年人则是无止境的黑色,因为在他们眼中,人人都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为了利益而存在。

每个人心中的心花虽然由于年龄的不同而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得五颜六色的,但是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聆听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

那年时光,一朝一夕,延至一生那么绵长而令人惆怅。

——题记

一切已经过去的事情的确都无可避免的打了封印,在背景里暗下去,生命力始终有逼近的东西,不可跨越,让烟花记取星光灿烂的人间,我闭上眼睛怕忘了一切。那些很多年前就像花期一样的回忆,那些,其实都是一场不自知的旅行,日常生活中淡淡的一天,城市里不经意擦肩而过的脸。

一个人,是唯一在出发在行走的人,好的照片,应该能留下世界绝望的美感,那种逝去的慢慢失去的时光,不知道前行的方向,离别都若隐若现,看不见时间的眼睛,在阴影里,一朵无声凋落的花,美和时光从灵魂里唰唰掠过,好像在风中行走,一无所获。久无人至的痕迹,阳光依旧要每日光临,而我们的日子,也进入了倒计时。

那些房子,颓败的,留下漫长的时光痕迹,还有愤怒、忍耐、善良,带着我们对时间和记忆的确认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作文教学: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师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师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