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由爱引发的思考(网友来稿)
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安镇中心小学 王教刚
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我经历了两件耐人寻味的故事。那是在一个夏季的周日,天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我蓦然想起了母亲喂的两窝鸡雏。于是我连忙四处寻觅,却不见一只小鸡雏,当时我既疑惑又担心。不久,在家不远的栅栏边,我发现了一只母鸡正哆嗦地蹲在那里,把它的小宝宝一只只都裹在了身下,显然它的小宝宝是安然无恙的,这个鸡妈妈却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落汤鸡!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母爱太伟大了!
正值我为另一窝鸡雏担忧时,在不远处传来了咯咯咯┅┅的叫声,我闻声而去,原来,另一只母鸡在下雨前,早已把它的小宝宝带到了柴棚里,而今它们正在玩耍呢。这个鸡妈妈既没有被一滴雨淋着,又保护了小鸡雏,实在令我赞叹不已。再回顾先前的那只母鸡,那种敬佩之情似乎已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是对它形象的一种怜悯!
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爱孩子一定要讲究策略和方式,不可盲目,试想一下如果雨再大一些,那只先前母鸡的羽翼还能护住身下的鸡雏吗?更令我担忧的是小鸡一天天长大,当它们离开母鸡的怀抱,奔向大自然的时候,它们会躲避“风雨”吗?眼前似乎瞬间出现了一群落汤鸡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这两只母鸡的做法,似乎和我们人类爱孩子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们应该学哪只母鸡呢?我想不言而喻!
作者邮箱: jiaogang117@163.com
第2篇:由一首歌引发的思考
由“一首歌”引发的思考
八年级(上)“食用真菌”一节,在教学进度按排临近期末的阶段。此时正值深冬时节,在野外根本找不到新鲜的蘑菇。另外,学校周围也没有蘑菇的种植户,校内相关的资料很少。仅凭课本上的一点图片资料来上好一节课相当困难。在此情况下,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像往常一样,踏着铃声走进教室,不过多了一部录音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一些同学小声的交谈:“这是要干什么?”
我郑重地向他们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歌,下面请欣赏这首歌。将放音键按下,从录音机中飘出《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优美旋律。开始时,孩子们在倾听。一会儿,有一些同学开始合着音乐哼起来。后来,所有的孩子跟着节凑打起了拍子。听了两遍后,对他们说:“好听吗?”“好听”“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好。这首歌描述的是一种什么场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歌的词吧!”
我将抄有歌词的小黑板挂到了前面,同时提出以下问题。请根据歌词回答: 1:蘑菇的形状、结构?
2:蘑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提示:温度、湿度、阳光等)3:蘑菇的数量和分布是怎样的? 4:……?
在完成上面几个问题的同时,又展示了有关蘑菇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的幻灯片、也穿插了教师的讲解。
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连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同学,此时也伸长了脖子和同学们争论着。
活动结束了,学习任务完成了,孩子哼着歌儿走出了教室。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轻松、愉快;孩子们更轻松、愉快。” 在从前的生物教学中,只有在实验的时候孩子才表现出一点兴趣。只要涉及到抽象的理论、专业术语、概念就是昏昏欲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课上的一个实验很难以掩盖知识的“乏味”。生物课堂 1 往往是“实验课乱嘈嘈,理论学习静悄悄”,即使有人参与也只不过是“独绣一支”、“红杏几支”。
在本节课中,孩子们为何一反常态,表现的如此活跃呢?会较长时间的保持兴奋呢?
其实,仔细一想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其一:在课堂的导入上,孩子们遇到的是一种新的形式————歌曲导入。这在以往的生物学习中不曾遇到的情景。另外这首歌节奏欢快,给人一种轻松的感受,适合于孩子的口味。恰好和以往的“枯燥、乏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设出了一种宽松的、愉悦的学习情景。先“跟着歌儿哼着”,后“跟着节奏打拍子”。这已经说明孩子开始就已经陷入老师设置的这口“美丽的井”。至使,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孩子都会沉浸在兴奋中。
其二:这一节课中把多种教学形式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在开课伊始运用了音乐教学中的“欣赏”,在课中分别运用了语文的“分析”,生物的“图片观察”、“讲授”等多种方法。在一节课中,将几种方法穿插运用,使孩子们的感官不断地接受新的刺激,从而不断地形成新的兴奋点。
由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运用传统的“实验”“资料分析”“讲授”等形式外,充分运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形式穿插在其中来调控课堂环节。使生物课堂变得“新、奇、特”,给孩子们以全新的刺激,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继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课堂真正的活起来,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最终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当快结束时,头脑中突然闪出一种想法:“我们对歌词的分析得到了关于蘑菇的相关知识,由此我们做什么事都得遵循事物的……”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孩子们分别回答“事实”“实际”“科学”,无形当中对孩子的科学态度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真可谓是“栽花花活,插柳柳绿”呀!
第3篇:由环境污染引发的思考
由环境污染引发的思考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
2010年4月20日,美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17人受伤,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漏油产生的毒物会在食物链积聚、进而改变食物链网,一些海洋物种可能灭绝。另外,漏油使许多地方土壤受侵蚀,植被退化。余杭水源污染
2011年6月5日上午,余杭镇居民户反映自来水有异味。而余杭水厂的工作人员取水时,也发现水体飘出一股类似松香水、油漆的气味。紧接着,瓶窑水厂、奉口獐山水厂的取水口都发现了异味现象。
6月5日下午14时30分,余杭区环保局采集第一批水样。经过杭州市专业检测部门的监测,苕溪原水中出现了10种左右挥发性的苯烯类有机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