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四年级下册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16 07:13: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页例1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五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让学生在纸上写出好朋友的位置并让同学一起猜测他的好朋友是谁。2.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提问:小军坐在哪里?(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课件放出课题)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 位置,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第4列第3行。提问:所有表示形式是否有相同的地方?(2)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数对中4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

3.教学例题2。(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3,1)来表示;书报亭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2,横线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2,3)来表示。(4)让学生先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盆景园、草坪等其他场所的位置,再与同学交流。学生观察得出:儿童乐园(2,6),盆景园(5,7),草坪(7,6),饭店(5,2),水池(8,2),假山(9,4)。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学生先在图上找,然后用数对(2,4)来表示。

(2)指名说说(6,5)表示图中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2.完成教材第99页“练一练”。

这道题练习了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又练习了根据数对描出方格纸上的点。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2篇:确定位置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3,1)来表示;书报亭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2,横线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2,3)来表示。

(4)让学生先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盆景园、草坪等其他场所的位置,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得出:儿童乐园(2,6),盆景园(5,7),草坪(7,6),饭店(5,2),水池(8,2),假山(9,4)。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

(1)在上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学生先在图上找,然后用数对(2,4)来表示。

(2)指名说说(6,5)表示图中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99页“练一练”。

这道题练习了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又练习了根据数对描出方格纸上的点。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c2”是哪枚棋子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并标出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引导学生对练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五、课堂作业

《补》

第3篇:确定位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确定位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确定位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第4列第3行。提问:所有表示形式是否有相同的地方?

(2)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数对中4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合集13篇)由网友 “夜晚”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确定位置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本单元主要教学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材精心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角度表示方向,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进一步渗透学习习惯及文明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角度表示方向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等

教法、学法:

情境引入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坐好,给老师们展示我们最精神的一面,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你们想对老师们说点什么啊?

学生交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确定位置四年级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确定位置四年级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