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官民情日记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16 07:13: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法院法官民情日记

6月7日 晴

汽车引擎已发动,老谢提着一个袋子,气喘吁吁地跑到车门旁,连声说:“谢谢冷水江市法院法官,感谢你们解开了我四年来的心结。这几个咸鸭蛋是我自家出产的,端午节要来了,请你们务必收下,好回去过个节。”抬头望着老谢着急的眼神,我笑着说:“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不必客气,案结事了是我们的职责,如果我们收下了咸鸭蛋,那就是犯了错误,好事变坏事了。”趁老谢愣住的一瞬间,我们的车加大油门,迅速“逃离”了。汽车远去,透过观后镜,我们发现老谢仍站在原地,虽然我们这样做,不很礼貌,但我们车上的人都舒心地笑了。

老谢是新化县人,其姐谢多英1982年外嫁冷水江市同兴乡同心村盲人杨笃柯为妻,因杨笃柯夫妇膝下无子女且生活不能自理,同心村依照农村五保老人的标准予以照料,在人均三分田的基础上多分了一份承包地。杨笃柯于2003年去世。老谢自2003年杨笃柯去世后,负责照料谢多英的生生活,直至她2006年去世。2009年4月,杨笃柯夫妇的原承包地被冷水江市钢铁总厂征收,征收补偿款由杨笃柯之弟杨笃杞领取。老谢闻讯后,认为自己作为谢多英的弟弟,又照顾谢多英至去世,理应获得姐姐的承包地征收补偿款,遂将杨笃杞及同心村委会告到法院,要求参与分配谢多英夫妇的征地补偿款。冷水江市人民法院一审后判决杨笃杞返还给老谢其领取的谢多英夫妇征地补偿款94535元,同心村负连带清偿责任。后杨笃杞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娄底中院,二审法院以原判决程序违法为由将该案发回冷水江市人民法院重审。

作为冷水江法院行政庭此件重审案件承办人的我,对该案的事实进行了仔细审查,查实谢多英夫妇被征收的承包地为0.9亩,土地补偿款及安置补偿款合计40095元。鉴于原、被告双方的严重对立,且被告杨笃杞已是七十高龄,情绪激动,我认为调解结案是最佳的结案方式。在对杨笃杞的社会关系进行认真分析后,经与被告所在的村委会、被告的女婿多次沟通,村委会、被告的女婿均愿意配合法院做杨笃杞的思想工作,自此,在村委会、被告女婿的陪同下,历时二个月,先后十余次做被告杨笃杞的思想工作,终于让他认同了我们的观点,最终同意返还给原告老谢补偿款10000元,并将10000元现金交至法院。接到杨笃杞交来的纠纷款后,我和书记员又携带纠纷款赶至老谢新化县曹家镇的家中,向其解释清楚谢多英的承包地面积及征地补偿款的数额,给他分析该案强制执行的利弊,老谢最终同意调解结案,并愉快的接受了我们送去的纠纷款,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第2篇:法院民情日记

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为人民群众做实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院民情日记,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法院民情日记

20**年2月21日 星期日 晴

20**年的2月1日,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日子,怀揣着组织的信任和院领导的希冀,沙湾县人民法院“访惠聚”活动第三批住老沙湾镇蒋家庄村、榆树庄村的4名工作队成员全部进住到位,从此,开始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说实在的,初时我非常的兴奋,组织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这既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肯定和信任,也是组织对我的考验和锻炼。踌躇满志的我带着满腔热情来到了老沙湾镇蒋家庄村、榆树庄村。只不过,这时我,思想还停留在帮村里做几件实事好事,偶尔去村里转转的层面上。

住村后,看到村干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村民一张张朴实的笑脸,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和住村工作的信心。春节期间工作队全体人员与村干部放弃了休息,在村里维稳值班。住村以来我们和村干部进行了接洽,与第二批工作队进行了衔接,对蒋家庄村19户村民(其余54户均属城乡两栖居民)的家庭情况、经济收入、种植结构、子女入学等情况进行了解,对外来户进行了重点了解;春节来临之前,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对两个村的六户“三老”人员、低保户、困难户及宗教人士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了大米、面粉、清油,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个人的手中,使他们渡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

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农民的淳朴和生活的艰辛,给我上了一堂真真切切的实践课,让我学会了与他们拉家常、唠实嗑,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渐渐地,我的付出有了回报。在村里每当看到村民们的喜怒哀乐,一瞬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我们尽快转变角色,改进工作方法,想办法、出思路。到群众中去,与群众面对面,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我不仅收获了感动,也净化了我的心灵,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留给我的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有人说,驻村帮扶干部是个虚名、是走过场、是到基层“镀金”,并不能为农村带来多大的改变;有人说,比起宽敞明亮的机关办公室,比起温馨舒适的家,驻村工作太苦,不值。理解的,不理解的,支持的,不支持的,热情的,冷漠的各种声音。但我想说,驻村生活虽充满艰辛,但是感触很深、启发很大、收获颇多。我深深地体会到,年轻干部下基层十分必要,下去与不下去完全不一样。只有下去,深入实际、走进基层、融入群众,才能真实了解群众到底想什么、盼什么。在近一个月的驻村生活中,我乐在其中,随着帮扶工作的扎实开展,实实在在为了农村,为了农民,办实事好事,有一种满足和喜悦。我不要做一名匆匆的过客,一年的时光非常短暂,我要用真心换真情,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深深地融入农民,融入农村,让自己以后不会后悔这段经历。或许我不能在所有的选派干部中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我一定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一份微薄的力量!

篇二:法院民情日记

时 间:20**年8月21日

“今天我们又来了五支渠六社社长***家。史社长家院子非常干净整洁,东西摆放的津津有条。史社长放羊刚回来。得知我们是回访考察前段时间开展的‘双基、双动、两同步’活动情况,还没等我们问,老社长就迫不及待地说,现在情况大变样了,这些老农民的素质好像一下子都提高了。通过你们的普法教育和建立家庭矛盾纠纷档案,过去的几个‘老冤家’现在都安稳了,其他的家庭邻里纠纷、土地纠纷也少多了,就是有点小纠纷我们给说说也就行了。另外在你们的引导下,去年冬天农闲时人们也不赌博、不总喝酒了,都在谋划生活,村里人闲唠时都说你们是好人”。

据了解,去年以来,乌后旗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和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积极尝试了“抓两头促中间”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方法,一方面抓住诉前矛盾化解,一方面抓住诉后督促自动履行,使大量案件在诉讼外解决。今年,该院更是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紧密结合全市法院的“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推出了“双基、双动、两同步”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双基”建设就是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帮助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维护稳定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实施“双基”建设过程中,乌后旗人民法院首先增强和延伸人民法庭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沿功能,要求法庭干警坚持驻庭,坚持定时入村入户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同时分管院领导还要定期驻庭接待,定期深入分管部门的联系点、联系户与群众对接,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面对面”、“无诉讼”、“围板凳”式的化解。

与此同时,该院还积极开展了“无讼村居”创建活动,一方面针对农村经常发生的家庭邻里矛盾纠纷开展普法教育;另一方面将农民经常理解错误的法律问题专门印成宣传册,并结合实际案例在村民中进行宣讲。如今,创建“无讼村居”已成为乌后旗法院维护社会稳定、参与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活动开展近半年来,与该院共建的五支渠村未发生一起治安和民事纠纷案件。

第3篇:法官民情日记(一)

皆为原创,系审判实践点滴思考所得。使用者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谢谢啦!此材料已作为市级系统先进材料呈报,有血有肉,事迹真实,全为原创,质量优秀,而不是偏低!更非侵犯他人著作权文章!请予刊用。

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雨加雪

冒着加杂冰雪的湿冷北风,短暂停经星城后,从潭城到巴州单程不足300公里,驱车11个小时后,我们于腊月二十五日凌晨三时才回到家里。感受因春运挤压产生地紧张甚至恐慌的心理,如此马不停蹄来回穿梭,受案后六日内已是第三次了。沿途每隔约三十公里,就会发生一起因归家心切产生的疲驾、超速等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大抵是货洒满地,车一串串地歪在路边,很多都成了变形金刚,一回忆就不寒而栗。而尚未产生意外的尾随车辆象老人一样,徐徐向前,偶尔休息一下,总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因为担心意外,疲劳、累透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法院法官民情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院法官民情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