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书杂谈 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阐述的观点。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3.树立“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朗读全文,掌握生字词,明白作者重点论述的两种观点。
2.通过探究、辩论使学生得出“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并能运用到读书生活中。
3.通过合作探究,突破比喻论证的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得出“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并能运用到读书生活中,帮助解决学生读书的困惑。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在摸索自己的读书方法,但还未成形。这一时期,急需名师指点,本单元有关读书态度、方法的文章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因此,学习本课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解决好课内和课外读书的关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阐明“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搞好嗜好阅读”的观点。
教学难点:比喻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设计
今天,老师和大家谈谈读书。(板书:读书)
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百态,历史的足迹。我读了许多书,却也有困惑,相信同学们也有读书的困惑。这有份读书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快速作答。(发问卷调查,四人一份。)
【解说】运用调查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后来的精彩课堂气氛打基础。
看问卷有的同学为挣大钱读书,有的同学为兴趣读书。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观点与中国文坛的一位巨匠不谋而合,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谁?(生:鲁迅)
师:对,鲁迅先生思想深刻,他的一篇文章解决了我的读书困惑。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读书杂谈》。(板书:杂谈)
【解说】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七年级讲过,学生们也很熟悉,用猜谜的方式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课文题目分两次完成板书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2页,请一位同学读大屏幕上的朗读要求。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注意情感。
2.勾画学习词语。
3.思考文中鲁迅把读书分为哪两种?
【出示字词】
嗜(shì)好譬(pì)如智识(知识)一叶(一页)手不释卷
请一位同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解说】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师:为什么“知识”写成“智识”,“一页”写成“一叶”,是鲁迅先生写错了吗?(大家抓住第一篇白话文考虑)
放声读课文并思考:文中鲁迅把读书分为哪两种?“那一段重点讲职业的读书,那一段重点讲嗜好的读书?”
三、精读课文,明确观点
这两段分别写出了这两种读书的特点,读第二段,请同学们概括职业读书的特点。
请一位学生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考虑这一段写了嗜好读书的什么特点?
讨论在你的读书生活中有哪些属于职业读书,哪些属于嗜好读书,辩论是职业读书好还是嗜好读书好?(四人一组讨论分组辩论)
讨论:
在你的读书生活中哪些属于职业的读书,哪些属于嗜好的读书?
探究辩论:
职业的读书好还是嗜好的读书好?
鲁迅提倡在职业读书的基础上嗜好的读书。
鲁迅先生在演讲的开场白中就说“想到学校是读书的场所,就随便谈谈读书”,“随便”在文中具体指哪些内容?
合作探究:
作者在演讲的开场白中说:“想到学校是读书的场所,就随便谈谈读书”,“随便”在文中体现在哪里?
比喻论证: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证明观点,通俗易懂。
明确:
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诸如爱打牌。
比喻论证,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证明观点,通俗易懂。如把职业的读书比作木匠的磨斧头,嗜好的读书比作随便逛公园。
【解说】突破难点,通过随便一词的分析,学生理解了比喻论证,难点突破。
除第一段中出现随便的词,第五段中也出现了随便一词,体现了演讲词口语化的特点。(板书:口语化)
鲁迅关于读书问题真的只是随便谈的吗?
四、小结全文,了解写法
首先,本文结构严谨。鲁迅先生先提出两种观点,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紧接着先生对青年的忠告是在职业的读书基础上要嗜好的读书,即合二为一是读书的最佳状态。除结构严谨外,本篇演讲稿善用比喻论证,语言口语化,浅显,通俗易懂。从谋篇布局上看出作者匠心独运,并不是随便谈读书。
我们也学习文中比喻论证仿写句子。
仿句:
职业的读书像木匠磨斧头,为饭碗奔波;嗜好的读书像打牌,为兴趣痴迷。
职业的读书像,;
嗜好的读书像,。
【解说】当堂练习,巩固当堂所学难点知识。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读书,就本单元课文我们连连看。
延伸拓展:我来连连看!
培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柏杨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孔子书非借不能读也
袁枚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解说】拓展延伸,回顾本单元知识。
回到问卷调查,展示自己精彩的名言。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和导语首尾呼应,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让我们在培根的读书名言中结束本堂课。
结束语: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五、作业布置
1.整理关于读书的名言。
2.读了《读书杂谈》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上一堂好课,课的设计极其重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导语的设计,导语设计的好可以让课堂热起来。比如这堂课,当我边看学生的问卷调查边读他们的答案,当读到有的同学认为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开豪车,学生哄堂大笑,师生互相间陌生感不翼而飞,为后来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同时课的切入点也要选好。相同的课,内容一样,大家都这样讲,要想出新意角度要新。这堂课抓住了读书有“职业的和嗜好的”读书两个观点开始,没有纠缠开场白和演讲稿的特点。讲到二者合二为一再回到开场白,抓住“随便”解决了“比喻论证”这一难点和演讲词口语化的特点。
其后小结本堂课,小结全文以写法入手。首先本文结构严谨。讲结构时就把内容串了一遍。例如首先结构严谨,开场白点明话题是读书,再讲鲁迅先生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两种,紧接着鲁迅先生提出自己读书的观点,倡导青年在职业读书的基础上要嗜好的读书,最后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再次善用比喻论证。第三语言口语化。
本堂课能想办法调动学生。譬如仿写用本文刚学过的比喻论证来仿写句子,例句是从课本内容而来,紧扣课本。最后的名言展示让课堂气氛更加火热。
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是问卷调查的用法好。开篇导入用了他,最后快下课时又用他来结束本堂课,即展示读书名言。还有辩论也把本堂课的气氛推上了高潮,辩论也是一大亮点。当然本堂课也有不足,比如板书的书型没有出来。
总之感触颇多,一堂好课至少要有两个亮点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火起来。
谭义专
第2篇:《读书杂谈》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并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具 课文音频资料
教学重点 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
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的百态,历史的脉搏。然而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将在他的《读书杂谈》中为我们指点迷津。
2、简介作者
鲁迅本名周树人,八一出生三六卒。生于浙江绍兴市,伟大文思革命家。
《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且介亭杂文》杂文集。
3、教师范读课文,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
嗜好(shì)无聊(liáo)余暇(xiá)赢钱(yíng)
嗜好:特别的爱好。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
余暇:闲余的时间。
二、诵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1、演讲的原因和主题是什么?
--原因是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主题是随便谈谈读书
2、课文中谈到了哪两种读书的类型,它们特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种类职业的读书嗜好的读书
特点功利性强迫性自由性趣味性
3、 鲁迅在第四自然段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我们在做好职业读书的同时,尽量合理的拓宽阅读视野,搞好嗜好阅读。
4、学以致用
有人说职业的读书有些苦痛,而嗜好的读书完全符合自己的兴趣,很自由,很轻松,所以决定放弃前者,专门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结合第四自然段鲁迅先生的观点谈一谈.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一) 想一想
本文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比喻论证):①.读书与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做比喻。②.嗜好的读书与爱打牌的情形做比喻。
(二) 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先介绍演讲的原因及主题,接着从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两方面谈论了其不同特点。然后进一步深化,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点强调了嗜好阅读的益处,最后以忠告性的话语结束全文。比喻论证的运用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文章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内容符合演讲者和听众的身份。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
五、拓展延伸
1、仿写例句例句:好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好书是----,让人----。
好书是----,让人----。
2、拟写标语:请你为我校图书阅览室拟写一条恰当的标语。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演讲词,要考虑到演讲词的特点。
内容提示:1.读书的正确方法2.读书的正确目的3.读书的重要作用
集备意见 个案补充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册的题目。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教研(备课)
组长签字 教务处
(抽)检查
李进军
第3篇:读书杂谈(北师大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学《读书杂谈》教案
张名二十一中
授课人:张名班级:八(三)时间:2008、11、10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3、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拓展延伸,培养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名言。
教师: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书中有人生的百态,历史的脉搏。然而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将在他的《读书杂谈》中为我们指点迷津。(出示课题作者)
二、 作家作品简介
(出示课
第4篇:《论读书》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文章,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具 课文音频资料
教学重点 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2、 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
第5篇:《读书杂谈》教学设计
《读书杂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杂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杂谈》教学设计1
读书杂谈(1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3.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读书习惯。
评价任务:
1.掌握作者的有关常识,识记生字词。
2.能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3.能了解演讲词的的
第6篇:《三峡》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
2.理清写作思路,探究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文章。
情感价值观:品味三峡自然风光所蕴藏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理清写作思路,探究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品味三峡自然风光所蕴藏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虔诚()熔铸()矗立()庇佑()
驰骋()熏焦()挚恋()冗长()
嗖嗖()甭想()蠕动()绰约()
瑰丽()心扉()渊薮()缭绕()
汨罗江()朝觐()
3.解释下列词语。
虔诚:搁浅:
熔铸:悄然:
风餐露宿:冗长:
风姿绰约:张牙舞爪:
顾盼:渊薮:
4.预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划出来、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合作探究
1.文章题目是“三峡”,自然离不开对三峡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