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墨子 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09统计二班
刘伟
2009710072
对于墨子,以前不说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中学过有关他的简单常识,知道些姓氏名谁生存年代和“兼爱”“非攻”等主要主张,再就是在语文教科书中学过其《公输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国跟公输班进行道义上的交涉技术上的演练最终让楚王取消攻打宋国计划的故事,其余则知之甚少。后来说墨子乃是滕东木石处的本地人,后来在市里火车站广场上竖起了墨子铜像,又在龙泉广场西侧的龙泉塔下建了墨子纪念馆,我也没有多注意。直到单位领导研究墨学而且有所成就,我得到其签名著作,空闲中有时翻阅消遣,虽不大专心多是囫囵吞枣也毕竟慢慢多了解了些。
墨子可谓是个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很牛的人,最早的小孔成像和一大堆儿科技成果,而且是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东西,很容易普及推广,而且效果极佳,墨守成规就可见他在科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成就。他的政治主张也颇得百姓拥护,哲学方面同样有才,为了实现其理念,还自己组织了非政府的军事武装,其军事才能也很突出。不管因为其自组武装行侠仗义说他是侠义的首倡者还是“黑社会”鼻祖,他是一个非常个性的有思想的人物,也因此他的学说遭到了统治者得打压,但墨家其平民观念和侠义思想在当时确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今日也有些参考价值。
《墨子》之中各篇文章的排序该是特意安排,墨家先是苦口婆心劝谏国君要重用贤良,约束自己,还要注意别折腾,注意治国的诸多问题,还要克服已有的或是可能有的太多问题,等等,可以说前头用名利来引诱,再辅以不然则“后果很严重”来吓唬,只求国君能当个他心目中的明君,给百姓一个和谐。然后接着是一大堆的专业性治国治民主张建议等等,尽可放心采用,该是很有疗效。墨子的一些观点在当时该是很有用的,对百姓也是很有好处的,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一些思想还熠熠生辉,让人叹服。当然,人都逃不脱历史的局限,我们学习墨子当然也该辩证,不能全拿来当做经典,毕竟时代变了。
墨子文中字里行间看出的当时的弊端和弊政就已经很多,任官方面墨子多次提到“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同样横行的是官二代富二代或是裙带关系,与墨子倡议的量才使用相距千里,其主要问题还是当权者的问题,官僚的问题。墨子的很多观点和想法是好的,但结果跟后来我们知道的一样。当权者生活方面的奢华也一般无二,奢华的宫室、华丽的服装、浪费的饮食、豪华的舟车,还有大量蓄私等行为,无疑都是不利和谐的,也已大量存在于当时,人的陋习从那时就大量存在,如今还在延续或是发展了下而已。我赞成墨子的很多观点,很多也可借鉴至今日,比如《辞过》,如今一心发展经济刺激消费就不是好事,甚至可以说人类正不断“发展”着“竞争”着直至彼此一起走上绝路。后世人接过的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当今一面说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拼命都要刺激消费糟蹋资源,二者本就是相对的。无尽的欲望会带来灾难。
记得当初在学校学历史时,教材里最主要介绍的是墨子的“兼爱”和“非攻”,对其他包括尚同尚贤等观点都未太突出强调。或是是时代的局限,或许是墨子心里明白嘴上没法说,靠明君实现精英政治,靠当权者的道德自我约束他们自己,太难了,“兼爱”和“非攻”很好,可古今中外——包括而今的民主典范国家——又在哪里得到真正实现过?现实是残酷的,人性的世界也只遵循丛林法则。大家嘴上都可以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还是我想怎样就怎样,只要我喜欢!要改变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实质是不可能的,而通过比如墨子等人的主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一下矛盾,对社会各种力量间的行为进行一下规范,维持尽可能的让大家都能接受的状态。如今同样如此。
对传统文化,该辩证着分析,不要死抱着传统,如今大讲传统也不能太绝对,对传统文化不必奉若神明死命弘扬,而应有选择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国的传统封建文化有些利民的成分仅为点缀而已,主要实际宣扬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等级观念,要求对上要绝对服从,可对百姓来说上层靠得住吗?靠上层的道德自我约束根本不靠谱,无法保证任何东西。另一方面士大夫的个人修养和安身立命方面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不免是过于自我陶醉一厢情愿地把解救天下的担子(实是欲望)全攥在自己手里,说的是贡献,其实是控制,是实现自己个人理念上的私欲,无非是把自己的绝对“正义”观点强加给人,而不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专制的传统下产生不了现代的文明民主制度。墨子为天下着想劝谏国君实施墨家的政治主张,也不是每一条建议都正确得可以超越时空,不管怎么样,不管在什么时代,为天下的安定为百姓的幸福振臂而呼的人总是让人敬佩尊敬的。
如今的世界比以前更复杂,我们也该立足现实兼顾长远,克制欲望,协调协商,让世界变成一个宽容的,节奏相对慢一些的和谐世界才好。
第2篇:墨子读后感
读《墨子》有感
阅读版本:《墨子》,刘悦霄 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一千个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翻开《墨子》,拨开重重的历史迷雾走向墨子,靠近他的思想、性格,倾听他沉潜舒缓的低俗,我们讲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获得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别样的感受。《墨子》在我看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本百科全书,它涉及了政治、思想、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读完墨子以后的感受。
一、兼爱之道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墨子出身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平民,他没有很厉害的父亲,身后没有强大的靠山,他的家境并不宽裕,估计就是一个可以基本维持日常生活的水平。后来因为他才华出众,有不少王公君主向他请教,很多人追随他。但他没有那种终于熬出头的感觉,他没有过上养尊处优的日子,依然穿粗衣,着草鞋。或许正因为这样的出身,他更加的了解平民百姓,才会冲破尊卑贵贱的封锁线,为他们说话,反应他们的心声,所以提出了“兼爱”,他在《兼爱》上中下三篇里,反复说明“兼爱”是根治乱世之道,是促进和谐之理。“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墨子很明智,他很早就从根本上看出为什么当时那个社会会有战乱,就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他列举的那些例子很不美好,“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但一切都是不可磨灭的事实。他希望大家没有贫富的观念,相互爱戴,不以自己为中心。
当然,“兼”是墨子理念的关键词,兼,有“广”和 “全”的意思,还有一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意思,顾名思义,“兼爱”,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不分贵贱,不分尊卑,不分强弱,不分诈愚。跨越时代的封锁线,彼此相爱,墨子说的明白:“有李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这是他的理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实现了。各种基金会的建立,各种贫困人得到帮助。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但是,一切依然存在不美好,人们心理的重负、精神上的压力和对未来的忧虑却在一天天地加重。医学报告说,近年来患精神障碍的人数急剧增加,心理门诊人满为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那么单纯,总是或多或少的带着一点利益,这让人感到难过。我们知道,兼爱思想是为全天下的人着想的,我们应该用用胸怀,用宽广的胸怀去爱众人“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吧!利益什么的放一放,学会爱人,最后付出终会有回报,“当兼相爱、交相利”不就是这个道理。
二、修身之道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 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丽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良好的修养代表着一个人是否走向成功,修身是人格的一种培养,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拥有良好的素质,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做一个真正仁义的人。“夫一道术学业仁义者,昔大以治人,小以任官,远施周偏,近以修身”。我们是世俗之人,就应该明白在这个世俗中的生存之道,虽然世俗,却不失去美好。或许这话很纠结,但我觉得就是这样就好,学会修身养性就是我们该做的第一件事。有人说墨子就是一个自讨苦吃的人,他明明可以过上很好的日子,为什么却选择到处奔波,意义何在。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各自的看发不一样。在我看来,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却不失平坦,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寻找人生路上的平坦,寻找苦中的甘甜。
社会是一个大的群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需要很多技巧。我们无法去要求别人如何做,那就要求自己吧!从自身出发,主动跨出交友的第一步。当然也有墨子也告诉我们一些叫技巧,让我们在交友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这两句语言平易浅近,所说的道理也很朴实。做事的时候多为他人着想,利于别人的事多做些也无伤大雅,不能因为对自己没有好处就不去做。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爱人者必见爱之,而恶人者必见而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相互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如果你希望得到一份真心的友谊,那么你自己就应该在交朋友的时候是用心交的,而不是敷衍了事。这些何不为一种修身?
三、幸福之道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追求幸福吗?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对于母亲来说,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就是幸福;对病人来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幸福;对于旅行者来说,走遍世界各地,领略不同风景就是幸福……..而墨子认为,人的幸福是从“利人”中得来的。何为“爱人”?何为“利人”?其实就是自爱与他爱的关系。
人生而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自私是人的本性,它虽然是个贬义词,但我们不可否认,这就是事实。我们要做的则是把握良知的度,平衡好其中的利益关系。“爱人不外已,已在所爱之中”,兼爱并不把自己排除在外,自己也在兼爱之中。自爱,应该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让社会认可你。自爱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自爱完全不等于获取私人利益。真正的自爱者,有时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以他人利益为主。
他爱,是对自爱的补充,没有他爱,自爱便是不完整的。“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懂得他爱的道理,人就活出了一定的境界。对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富有爱心,有句老话不是这样说的吗?“再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身边的朋友、同事与我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或是一起相伴度过漫长时光,对他们怀有同情和关切之心,能够使自己的生活环境融洽、祥和、温馨。“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爱护帮助他人是能得到幸福的。
四、安宁之道 在这个纸醉金迷的社会中,诱惑有很多很多,稍不留神就会被这种思潮各种时尚各种信息裹挟着奔来涌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使自己迷失最初的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要以一种平常心去对待这个社会,不去赶什么浪潮;不违背自己的心愿去迎合讨好各种人。把握住自己,从从容容,自自然然。对个人,对人生,对社会保持清醒的认识,遇事不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一个人在人生的起伏变化中未能保持住本真自然的心境。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总有那么几个和你志同道合,也有几个和你背道相驰。与我们不同道的人,对我们也或多或少有意见,而对于这类人,我们就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反驳的最好武器就是沉默、忽视。不要去承认别人对你说诽谤,不要去争个什么,多一点平常心,少一点胜负心,也许对生活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
当然,人对自己也要以一种安宁的态度,不妄自菲薄,不自以为是,不看轻别人。“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我们要适当地兼听诚实之言,从别人眼里看到不足的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
五、攻守之道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可能面对很多的选择,无论大小,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选择都有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而墨子的“兼爱、非攻”等思想,除了在政治与军事上有许多真知灼见,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领悟生命中的攻守之道。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上位者,作为一个企业的上位者,要统领整个企业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才可以带领本企业走上致胜的道路。常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二十一世纪最缺的便是人才,墨子已经指出:“所信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并信任他,同时也要爱他,给他恩惠,恩威并施,方能以守为攻。企业的根本是为了利益,但是什么样的利益,才算真正的利益,怎么做才能在获利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称赞呢?“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正好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最后,身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在面对各种企业之间的竞争的时候要做到“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对待自己的竞争对手要和善,没有永远的对手,以这样的心态,那么,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墨子》一书告诉我们各方面的道理,“若皆仁人也,则无说而相与”如果身边都是仁者之士,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欺骗,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体贴,少一点责骂,少一点埋怨,只要一点,你会发现生活其实也有阳光。原文出处:
【1】“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出自《兼爱上》 【2】“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出自《兼爱上》
【3】“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出自《兼爱上》 【4】“有李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出自《尚贤下》
【5】“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出自《小取》
【6】“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 出自《小取》
【7】“当兼相爱、交相利。”出自《兼爱中》
【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出自《修身》 【9】“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 出自《修身》
【10】“夫一道术学业仁义者,昔大以治人,小以任官,远施周偏,近以修身。” 出自《非儒下》
【11】“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出自《非命上》 【12】“爱人者必见爱之,而恶人者必见而之。”出自《兼爱下》 【13】“爱人不外已,已在所爱之中。”出自《大取》 【14】“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出自《法仪》 【15】“爱人利人以得福者。” 出自《法仪》 【1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出自《所染》
【17】“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出自《修身》
【1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出自《非攻》
【19】“所信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出自《七患》 【20】“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出自《非攻下》
【21】“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出自《天志》
【22】“若皆仁人也,则无说而相与。”出自《非儒》
第3篇:《墨子》读后感1000字
《墨子》读后感1000字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
——题记
正如余秋雨所说,墨子的全部都是黑色的,他如同黑色的旋风席卷整个中华大地,但是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他的作用呢?他是普通百姓的代表,他是社会底层的代表,当然不可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认可,因为封建帝王是要家天下的。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而他自己则是将这个理念带到了那样黑暗的时代,不知是墨子的悲哀,还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孔子的名声远超过墨子,可是谁又能将墨子的功绩抹杀呢?他的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中。其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也正是靠的这种兼爱思想吗?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哪一次成功的战役不是靠人民的力量,那一次不是集体的智慧。现在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感谢墨子,是
第4篇:墨子读后感推荐
墨子读后感推荐
一直都以为自己从小接触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学,到后来,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春秋战国时代,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是无法光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的。我们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时最有成就的四大学派。仲尼的儒学是我们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学是我们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质朴力量;庄周的逍遥游是我们聆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吟唱;
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也许只是因为他那一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也或许是因为那女子的“三从四德”论。读了墨子,我更偏爱墨子。墨子,他总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这一点上,墨子有着天生的优势:出身于社会低下的手工业者的他,对百姓所遭受的困苦有着深切地了解。有人曾说: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但我并不
第5篇:《墨子修身第二》读后感
《墨子·修身第二》读后感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思想流派,百家争鸣,使我国的文化思想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这时期最有名的要数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等。以前这些名家及其代表的流派我都略知皮毛,在我的记忆中墨子最有名的思想观点是“兼爱”、“非攻”,通过诵读《墨子·修身第二》让我对墨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在《墨子·修身第二》这篇文章中墨家不但认识到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养的方法以及环境对于修身的影响作用,并将“天志”作为修身的根本准则。墨家的修身观对于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然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墨子强调的言行细微,在今
第6篇:《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墨子》读后感1
《墨子》是墨家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可能认为《墨子》的作者是墨子。但是不然,《墨子》并非墨子一人而著,是由墨子及其弟子一起编著而成的。关于墨家创始人——墨子,由于各处历史资料稀缺。我们甚至连他的生平信息也无法准确的知道。许多人都知道墨家后来消失于西汉,却不知道在此之前墨家曾与儒家一样是先秦的显学,在遭受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文化摧残过后,一起称为显学的儒家在西汉兴盛起来,而墨家却衰落了。一代显学化为千古绝学,墨家为何消失?这也是学术界的一个谜团。
虽然墨家消失了,但是代表其学术界的思想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