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东方之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一类字,二类字只认不写。
3、正确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词语。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知道课文是从那些方面介绍香港。凭借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教学难点:能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导入语: 你们知道吗?在1997年7月1号这一天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香港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大家对香港可能感到很陌生,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块走进香港。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东方之珠》,这是一首关于香港的歌。播放歌曲。(同时展示一幅幅有关香港的图片)
3说感受:听着这动听的歌声,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迫不及待地要说吧!(生发言)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叫《东方之珠》(板书课题)师:“珠”是什么意思?“东方之珠”呢?
板书:“东方之珠”---香港(解释为什么加双引号?)
二、初读感知出示自渎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生字的字音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开火车领读.(2)出示生词,开火车领读.(3)快速认读(师任指,生齐读).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
(2)学生评议,教师及时指导读一些难读的句子.(3)过渡:怎样把课文读得更美些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别人是怎么读的?
(4)听录音朗读(看课文动画)
(5)过渡:就这样读,会吗?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吧!交流,过渡: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知道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景点吗?
板书 迷人的沙滩 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 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 铜锣湾
夜景分小组朗读描写不同景点的段落,加深学生对课文层次的理解.三、指导书写师:看书后填字格中的生字,你觉得哪些字该怎样记更容易记住?教师指导书写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学生描红,教师点评.四、学生自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
香港是(),还是()……
香港有(),有(),还有()……
五 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篇:《东方之珠》公开课教案
《东方之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一类字,二类字只认不写。
3、正确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词语。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知道课文是从那些方面介绍香港。凭借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
教学难点:能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歌曲导入
1 导入语: 你们知道吗?在1997年7月1号这一天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香港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大家对香港可能感到很陌生,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块走进香港。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东方之珠》,这是一首关于香港的`歌。
2 播放歌曲。(同时展示一幅幅有关香港的图片)
3说感受:听着这动听的歌声,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迫不及待地要说吧!(生发言)
5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叫《东方之珠》(板书课题)
6 师:“珠”是什么意思?“东方之珠”呢?
板书:“东方之珠”---香港(解释为什么加双引号?)
二 、初读感知
1 出示自渎要求:
(1) 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生字的字音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 出示生字,开火车领读.
(2)出示生词,开火车领读.
(3) 快速认读(师任指,生齐读).
3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
(2)学生评议,教师及时指导读一些难读的句子.
(3)过渡:怎样把课文读得更美些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别人是怎么读的?
(4) 听录音朗读(看课文动画)
(5)过渡:就这样读,会吗?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吧!
4 交流,过渡: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知道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景点吗?
板书 迷人的沙滩 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 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 铜锣湾
夜景
5 分小组朗读描写不同景点的段落,加深学生对课文层次的理解.
三 、指导书写
1 师:看书后填字格中的生字,你觉得哪些字该怎样记更容易记住?
2 教师指导书写一些容易写错的字
3 学生描红,教师点评.
四 、学生自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
香港是( ),还是( )……
香港有( ),有( ),还有( )……
五 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3篇:小学作文:公开课《东方之珠》
公开课《东方之珠》
“上公开课喽!”第一节课刚完,我一边叫着,一边哼着小调跑向综合楼,心里暗自高兴,因为管老师要为我们上公开课。
公开课是课本第14课――《东方之珠》,而且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全重庆的老师都要参加我们的上课,这么好的事情会降临在我们的身上,真让人兴奋。
头天晚上,回到家后我就打开电脑,在网上收集一些香港的资料,还问了爸爸香港的情况,查看有关书籍。
到了多功能大厅,哇!宽阔的大厅,来了这么多老师,有的高高的,有的胖胖的,有男有女。
我立即坐进座位,上课铃声响啦。管老师绘声绘色的向我们讲解着香港的美景,我的兴趣更浓厚了。管老师还为专门为我们播放了录相。看到美丽的浅水湾,我幻想正漫步在它金色的沙滩上;最让我激动的是海洋公园,真想到那里看看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
在课文中,我知道了铜锣湾就像重庆的解
第4篇:《东方之珠》教案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通过作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市场、美食、旅游、回归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伴随着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吗?
2、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检查生字词,读通课文。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
2、读准了生字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质疑:
1、读了课文,你对文中有哪些词不太理解?
词:贸易、粤菜、佳肴、金融、亚太地区、五洲四海、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光
第5篇:东方之珠教案
14、“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海源小学 金莲仙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1、谈话,师生沟通。
2、放歌曲《东方之珠》,创设教学情境。
二、复习导入:
1、同学们,刚才这首歌好听吗?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以开火车形式检查上节课所学生字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方之珠”就是指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香港。它那里有——(学生
第6篇: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执教者:汨罗市弼时中学 范锷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演唱《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东方之珠》。
难点:突出本单元 “ 祖国统一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幻灯)
欣赏两组图片,第一组为现代的香港,第二组为过去的香港。学生对比两组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歌曲基本情况介绍
1、香港基本情况介绍。
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中原指
第7篇: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鼓楼小学:万红梅
教学说明:
《东方之珠》是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香港的介绍层次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分别介绍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香港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因此,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读课文二、三、四、五、六自然段,并试着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
通过朗读理解沙滩的“迷人”、海洋公园的“精彩”、铜锣湾的“热闹”以及香港夜晚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东方之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