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白桦》名师教学设计
《白桦》名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桦》名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桦》名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能积累一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交流自己收集诗歌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图片展示白桦。
师:你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树吗?(谜语:照亮世界,修补碎物,医治病人,保持清洁。)
课件展示关于白桦的资料,解说谜语。
小结:白桦高洁、正直,诗人叶赛宁专门写下了这首《白桦》来歌颂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朗读,不会读的字自己查字典或同桌交流学习。
生字:桦 涂 茸 绣 潇 穗 朦 胧 寂 霞 抹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强调多音字“抹”的读音。提示易错字:“徉”读yáng,不读xiáng。
3、学生练习用生字进行组词。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小组朗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当中看到了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挺拔、高洁)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白桦的美?
第一节:白桦的洁白 第二节:雪中的白桦
第三节:金晖中的白桦 第四节:朝霞中的白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回顾内容: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棵高洁、美丽的白桦,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欣赏它的美。
二、感悟高洁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小节,交流感受。
2、理解“涂”“披”,体会诗人的拟人写法,感受白桦对一身洁白的喜爱,体会白桦的高洁形象。
3、理解“花边”“花穗”“洁白的流苏”,想象雪中的`白桦。(比喻。将白桦枝叶上松软的积雪比作花边,落满积雪的树枝比作花穗、流苏。表现了白桦雪中的美丽,赞美了白桦傲寒挺立的形象。)
4、感情朗读一、二小节。
三、感受美丽
1、齐读第三、四小节。
2、仿照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表现了白桦在( )中的( )形象。
3、理解“玉立”,体会白桦的笔直挺拔。
4、体会“金晖”“朝霞”的作用。(衬托白桦的美)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四、交流拓展
1、出示诗中短语,交流: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积累: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
3、活动交流:交流阅读、收集诗歌的收获、感受,试当“小诗人”,写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课文小结】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披满身的雪花,亭亭玉立,有朝霞萦绕,在光辉中晶莹闪亮,赞颂了白桦的高洁。表现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赞美、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白桦的整体美:涂银霜 披雪花
白桦的枝叶美:绣花边 绽流苏
金晖中的白桦:玉立
朝霞中的白桦:又抹光华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谜语及白桦的背景资料导入,让学生初步建立了白桦的高洁印象。教学课文时,让学生先整体概括诗人描写的角度,再从高洁与美丽两方面分析白桦的形象,在分析中引导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修辞,理解形象,从而丰富对白桦的印象。最后,总结全诗,再让学生说对白桦的印象,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白桦》名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守林人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重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大兴安岭美丽景色的课件。
2、学生谈谈看后的感受。
3、出示一篇白桦林,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白桦树的低语》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搜集的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
3、出示词语,领读、跟读: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4、分段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你了解了看林工人的生活怎样?
三、细读品悟:
(一)讲读第1-5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作者一直念念不忘的“你”指谁?你有什么疑问?
3、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你?
学生自学,把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交流:从语言、神态、工作等方面谈。
4、出示句子: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指读。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看林员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练读、指读、读后评议朗读情况。
(二)讲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
2、自由读。
3、如果你是这位看林人,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工作,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你认为看林员寂寞吗?想象一下,看林员会怎样回答?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5、大声地、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美丽的大兴安岭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有感情地朗读。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从白桦林的低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它还会向我们诉说些什么?
3、此时,作为这片森林的看护者,他又会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1、从这篇散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话想与大家分享?
小结:从白桦林的低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那种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缄言无语的品质;那种经年累月,默默无闻,甘做牺牲的奉献精神正是看林员的写照。让我们向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人们致敬!
第2篇:《白桦》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
《白桦》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桦》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桦》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白桦》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守林人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大兴安岭美丽景色的课件。
2、学生谈谈看后的感受。
3、出示一篇白桦林,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白桦树的低语》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搜集的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
3、出示词语,领读、跟读: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4、分段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你了解了看林工人的生活怎样?
三、细读品悟:
(一)讲读第1—5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作者一直念念不忘的“你”指谁?你有什么疑问?
3、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你?
学生自学,把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交流:从语言、神态、工作等方面谈。
4、出示句子: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指读。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看林员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练读、指读、读后评议朗读情况。
(二)讲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
2、自由读。
3、如果你是这位看林人,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工作,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你认为看林员寂寞吗?想象一下,看林员会怎样回答?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5、大声地、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美丽的大兴安岭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有感情地朗读。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从白桦林的低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它还会向我们诉说些什么?
3、此时,作为这片森林的看护者,他又会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1、从这篇散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话想与大家分享?
小结:从白桦林的低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那种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缄言无语的品质;那种经年累月,默默无闻,甘做牺牲的奉献精神正是看林员的写照。让我们向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人们致敬!
《白桦》名师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二、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三、老师小结:
正是有这些默默无闻的看林人,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教师引读“窗外是茫茫林海……”
四、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情,产生共鸣。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那里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献,才会有大森林的安静,作者怀念守林人,他们是平凡的,而精神是伟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励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样的胸怀,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看林人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理想。)
2、细细体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
3、情感升华,理解句子:“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这是怎样的品质呀!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4、指导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再次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把你想对看林人说的话写下来。
2、查找诗人郭小川的一首赞美森林工人的诗歌,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第3篇:《白桦》名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白桦》名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桦》名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白桦》名师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能积累一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交流自己收集诗歌的体会。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结合文中的短语描述白桦,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能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
第4篇:《白桦》 教学设计
白 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
第5篇:《白桦》教学设计
《白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桦》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