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13 07:13: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胸臆约①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②,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粱肉③。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存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脩④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节选自《汉书》)

注:①约:屈。②周稷之业:司农掌管百谷,故称周稷之业。③粱肉:精美的食物。④脩:干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廉平不苛 苛:苛刻。

B、存问耆老孤寡 存:看望,问候

C、亦安所施 施:给予恩惠。

D、贡存贤士大夫 贡:推荐,选举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朱邑廉平不苛的一组是( )(3分)

①存问耆老孤寡 ②未尝笞辱人 ③朝廷敬焉

④居处俭节 ⑤禄赐以共九族乡党 ⑥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朱邑,是庐江郡舒州人。年轻的时候做过舒州桐乡县的啬夫官,廉洁公平不苛刻,关心年老孤寡的人,他管辖区域中的吏民都很爱戴尊敬他。

B、胶东郡相张敞认为只要才智出众,不必再用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的朱邑推荐也能施展其才能。

C、皇帝在朱邑死后,赏赐给朱邑的儿子黄金一百斤,是因为对朱邑的居处俭节、家亡余财的同情。

D、朱邑认为在他死后他的子孙供奉祭祀他比不上桐乡县的百姓,所以让他的儿子把他葬在桐乡县。

7、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粱肉。(5分)

(2)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5分)

答案:

4、C(C施:施展)

5、B(①说的是爱民。③⑥不是直接表现。)

6、B(张敞认为只要才智出众,不必再用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的朱邑推荐也能施展其才能的说法与原文的内容相悖,张敞写信的目的是让朱邑及时举荐有才能的人,不能等人才有名望之后再推荐。)

7、(1)您以清正廉明之德,掌管司农大业,就像饥饿的人认为粗劣的食物好吃,丰收之年认为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样。(甘、余要翻译成意动,各1分。穰岁:丰收之年,1分。句子通顺2分。)

(2)朱邑身为列卿,平常生活节俭,而将俸禄赏赐供给九族乡里,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正确翻译居处、共、亡各1分。句子通顺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邑,字仲卿,是庐江郡舒州人。朱邑年轻时担任舒州桐乡县的啬夫官,廉洁公平不苛刻,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来不曾抽打侮辱他人,(而是)慰问老年孤寡的人,对待他们有恩德,(所以)他所辖区域内的吏民都非常爱戴他尊敬他。朱邑后来被提升担任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举荐做大司农丞,后升任北海太守,凭政绩品行第一入朝担任大司农。他为人淳厚,对老朋友忠诚,但他秉性公正,不能用私心和他打交道。皇上器重他,朝廷内尊敬他。

这时张敞为胶东郡相,他给朱邑的信中说:贤明的君主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招贤人,这实在是忠臣为国尽职尽力的时候。适逢我远守政务繁忙的郡国,就像马被驾驭一样为法度所约束,胸怀短狭,原本没什么奇才。即使有,又在什么地方施展呢?您以清正廉明之德,掌管司农大业,就像饥饿的人认为粗劣的食物好吃,丰收之年认为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样。为什么呢?这是有与没有的情势不同的结果。过去陈平虽然贤能,但需要有魏倩的推荐然后才能进入朝廷;韩信虽然有奇才,但要依赖萧何然后才能被皇上信任。按先例各个朝代举荐当时的英俊之才,假若一定是伊尹、吕望这样的人后才能推荐他,那么这个人不依靠您就能自己显露其才了。朱邑对张敞的`话很有感慨,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有很多人得到过他的帮助。朱邑身为列卿,平常生活节俭,而将俸禄赏赐供给九族乡里,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

神爵元年(前61年),朱邑死。皇上怜惜,下诏称赞他说: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操,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约,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凶难,我非常同情他,特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起初朱邑患病将死的时候,叮嘱他的儿子说;我原来担任桐乡官吏的时候,那里的百姓爱戴我,一定要将我埋葬在桐乡。我的后世子孙祭祀我,将比不上桐乡的百姓。等到朱邑死后,他的儿子将他埋葬在桐乡西面的城外,百姓果然共同为朱邑修建坟茔,建立词堂,每年祭祀,到现在没有中断。

第2篇:清史稿循吏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清史稿循吏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姚文燮,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福建建宁府推官。建宁俗号犷悍,以睚眦仇杀者案山积,文燮片言立剖,未数月囹圄为空。有方秘者,杀方飞熊,前令已谳定大辟。文燮鞫得飞熊初为盗,尝杀秘一家,既就抚,秘乃乘间复仇,不可与杀平人等,秘得活。大吏谓文燮明允,凡疑狱辄委决之。有武弁被杀,株连众,文燮仅坐数人罪。大吏骇曰:“此叛案,何遽轻率?”文燮曰:“某所据初报文及盗供也。”盖乡民逐盗,弁适遇之,为盗所杀而盗逸,营中执为民叛杀弁。文燮检得初报文,而盗亦获,自供杀弁,故得其情。

时耿氏建藩,其下多怙势虐民,贷民钱而夺其妻女。文燮悉使讦发,为捐募代偿,赎归百数。奉檄主丈田事建宁环郡皆山民依山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绳文燮授吏勾股法计田广狭增减为亩区画悉当。值边海修战船,或拟按户口出钱,文燮上陈疾苦,筹款以代,民乃安。秩满,报最。康熙六年,诏裁各府推官,去职。

八年,改直隶雄县知县。浑河泛溢,浸城,文燮修城筑堤,造桥利涉者。邑贡狐皮为民累,条上其弊,获免。地近京畿,膏腴多圈占为旗产,文燮为民争之。旗人请于户部,遣司官至,牵绳量地,绳所及,民不得有。文燮拔刀断绳,司官见其刚直,词稍逊。未几,有旨退地还民。团练屯丁,以资守望,盗贼屏迹。

擢云南开化府同知。吴三桂叛,文燮陷贼中。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为贼所觉,被系,乘隙遁,谒安亲王岳乐军中。王以闻,召至京,赐对,询军事甚悉。滇寇平,乃乞养归。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吏谓文燮明允公平B.文燮仅坐数人罪 定罪

C.为盗所杀而盗逸逃跑 D.司官见其刚直,词稍逊 谦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有方秘者,杀方飞熊②文燮修城筑堤,造桥利涉者

B. ①以睚眦仇杀者案山积②团练屯丁,以资守望

C. ①不可与杀平人等②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

D. ①既就抚,秘乃乘间复仇②筹款以代,民乃安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膏腴多圈占为旗产。 B.营中执为民叛杀弁。

C.为贼所觉。 D.滇寇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姚文燮善于断案,使原判死刑的方秘得以活命,使株连多人的“叛案”真相大白,得到上级赞许,有重大案件就让他裁决。

B.姚文燮关心民生,出面募捐,替百姓赎回被迫抵债的妻女上百人。任期到了,政绩被评为上等。康熙六年被裁去推官职务。

C.在雄县知县任上,姚文燮为民争地,将户部官员圈地的绳子砍断。还训练各村壮丁,用来守望,使盗贼隐藏行迹,不敢露面。

D.在云南为官时,姚文燮被吴三桂叛军扣押,他乘机逃脱,去拜见安亲王岳乐,又被召到京城,向皇帝介绍关于军事的情况。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奉 檄 主 丈 田 事 建 宁 环 郡 皆 山 民 依 山 凿 田 每 陡 峻 不 能 施 弓 绳文 燮授 吏 勾 股 法 计 田 广 狭 增 减 为 亩 区 画 悉 当。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文燮片言立剖,未数月囹圄为空。(3分)

②邑贡狐皮为民累,条上其弊,获免。(3分)

参考答案

5.D(退让)

6.C(与:介词,同,跟;A 者:助词,表提示、停顿 / 代词,……的人;

B 以:介词,因为 /连词,来; D 乃:于是,就 / 才)

7. B(其余三项为被动句)

8. A(“重大案件”应是“疑难案件”)

9.⑴奉檄主丈田事/建宁环郡皆山/民依山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绳/文燮授吏勾股法/(此处可断可不断)计田广狭/增减为亩/区画悉当。

⑵①姚文燮用简要的语言分析案件,没几个月监狱就空了。(“剖”1 分,句意2 分)

②雄县要向朝廷进贡狐皮,成为百姓的负担,姚文燮向上分项陈述其中弊病,终于免除进贡。(“累”1 分,句意2 分)

【参考译文】

姚文燮是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考中进士,任命为福建建宁府推官。建宁民俗素称凶悍蛮横,因为小小的仇恨而杀人的案件累积如山,姚文燮用简要的语言分析案件,没几个月监狱就空了。有一个叫方秘的犯人,罪名是杀死方飞熊,先前长官已经判定(他)死刑。姚文燮经过审问,得知方飞熊先前是强盗,曾经杀害方秘一家,方飞熊被招抚之后,方秘就乘机复仇,这样就不可以跟杀平常人(案件)一样处理,方秘得以活命。上级官员认为姚文燮贤明公正,凡是疑案总是交付他裁决。有一个低级武官被杀,株连很多人,姚文燮只是判几个人的罪。上级官员很吃惊,说:“这是叛乱的案件,为什么就这样轻率判决?”姚文燮说:“我依据的是先前审判的文书以及盗贼的供词。”原来是乡民追赶强盗,那武官刚好遇到,武官被强盗杀害,盗贼逃跑了,军营中的人坚持认为是老百姓叛乱而杀害武官。姚文燮查到先前审判的文书,盗贼也抓到了,自己供认杀害那武官,所以姚文燮了解到实情。

当时耿氏建立藩国,他的下属多倚仗权势残害百姓,利用借钱而抢夺百姓的妻子女儿。姚文燮让百姓都来揭发,替他们募捐代为偿还债务,赎还的有上百人。姚文燮奉命主持丈量田亩的事务,建宁四周都是山,百姓依山造田,常常地势陡峭险峻,不能使用丈量的工具。姚文燮给有关官员传授勾股的`方法,计量田地的宽狭,或增或减,成为整亩,处置都很恰当。遇到滨海地区修造战船,有人打算按户口征收钱银,姚文燮上书陈说百姓疾苦,自己设法弄到款项来代替,百姓才得到安宁。任期到了,姚文燮的政绩被评为上等。康熙六年,皇帝下令裁掉各府的推官,姚文燮失去职务。

康熙八年,姚文燮改任直隶雄县知县。浑河泛溢,淹没城池,姚文燮修建城墙堤防,造桥方便经过的人。雄县要向朝廷进贡狐皮,成为百姓的负担,姚文燮向上分项陈述其中弊病,终于免除进贡。该县接近京城,肥沃的土地多被圈占为旗人财产,姚文燮替百姓争夺土地。旗人向户部请求,上级派遣有关官员到来,牵绳子丈量土地,绳子量到的地方,百姓不能够占有。姚文燮拔出刀砍断绳子,有关官员看到他刚强正直,言词稍为退让。不久,皇帝下旨把土地退还百姓。姚文燮还组织训练各村壮丁,用来作为看守瞭望,盗贼隐藏行迹,不敢露面。

姚文燮被提拔为云南开化府同知 。吴三桂发动叛乱,姚文燮陷身在叛军中。秘密跟建义将军林兴珠有所约定,被叛军发觉,遭到拘捕,乘叛军不备逃跑了,到军营中拜见安亲王岳乐。安亲王把他的情况奏知皇帝,皇帝召姚文燮到京城,让他回答问题,详细询问关于军事的情况。云南叛军被平定,姚文燮就请求回家养老。

第3篇:清史稿·循吏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清史稿·循吏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姚文燮,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福建建宁府推官。建宁俗号犷悍,以睚眦仇杀者案山积,文燮片言立剖,未数月囹圄为空。有方秘者,杀方飞熊,前令已谳定大辟。文燮鞫得飞熊初为盗,尝杀秘一家,既就抚,秘乃乘间复仇,不可与杀平人等,秘得活。大吏谓文燮明允,凡疑狱辄委决之。有武弁被杀,株连众,文燮仅坐数人罪。大吏骇曰:“此叛案,何遽轻率?”文燮曰:“某所据初报文及盗供也。”盖乡民逐盗,弁适遇之,为盗所杀而盗逸,营中执为民叛杀弁。文燮检得初报文,而盗亦获,自供杀弁,故得其情。

时耿氏建藩,其下多怙势虐民,贷民钱而夺其妻女。文燮悉使讦发,为捐募代偿,赎归百数。奉檄主丈田事建宁环郡皆山民依山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绳文燮授吏勾股法计田广狭增减为亩区画悉当。值边海修战船,或拟按户口出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汉书循吏传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汉书循吏传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③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明史循吏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明史循吏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①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②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明史循吏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明史循吏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骂)。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 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