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金昌绪春怨古诗带拼音版
chūn yuàn
春怨
táng dài:jīn chāng xù
唐代:金昌绪
dǎ qǐ huáng yīng ér , mò jiào zhī shàng tí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tí shí jīng qiè mèng , bù dé dào liáo xī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扩展资料
《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写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独具特色。
第2篇:春怨(金昌绪)
春怨(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
1、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
译文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
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
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赏析
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第3篇:《春怨》金昌绪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怨》金昌绪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写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独具特色。
作品原文
春怨⑴
打起黄莺儿⑵,莫教枝上啼⑶。
啼时惊妾梦⑷,不得到辽西⑸。
词句注释
⑴春怨:一题“伊州歌”。
⑵打起:打得飞走。
⑶莫教:不让。
⑷妾:女子的自称。
⑸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白话译文
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那里声声啼鸣。鸣声会惊破我
第4篇:《春怨》金昌绪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怨》金昌绪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怨》金昌绪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春怨⑴
打起黄莺儿⑵,莫教枝上啼⑶。
啼时惊妾梦⑷,不得到辽西⑸。
词句注释
⑴春怨:一题“伊州歌”。
⑵打起:打得飞走。
⑶莫教:不让。
⑷妾:女子的自称。
⑸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白话译文
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那里声声啼鸣。鸣声会惊破我的好梦,到不了辽西去会见亲人。
作品鉴赏
这首小诗以妍美的生活意象体现幽怨的情思:在一家庭院的树梢头上,有几只爱唱歌的黄莺儿正在欢唱着,
第5篇:金昌绪诗词《春怨》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金昌绪诗词《春怨》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阅读练习及答案
1、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2、“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诗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