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拒贿》文言文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12 07:14: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杨震拒贿》文言文赏析

《杨震拒贿》文言文赏析

原文

杨震已五十余,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yè)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èi)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杨震:东汉人,字伯起。

累迁:多次升官。

荆州:古地名。

东莱:古郡名。

之:去往。

道经:路过。

昌邑:县名。

故:以前。

举:推荐,选拔。

茂才:即后世秀才。

令:县令。

谒见:进见。

怀:动词,意谓怀中藏着。

遗(wèi):赠送。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或曾经做官的人面前,大都自称“故人”。此为杨震自称。

知:了解。

何谓:怎么说。

涿郡:古郡名。

秘谒:隐密进见,此指私下送礼行贿。

蔬食:粗食。

故旧:老交情,老朋友。

或:有的。

开产业:开置产业(以留给子孙)。

以此遗之:把“清白吏子孙”名声留给后人。

厚:丰厚。

当(之):指杨震。

故人:我。

(子)知:你。

亦:也。

迁:调动官员。

令为开产业:叫他为(子孙)留些产业。

或:有的。

赏析

《杨震拒贿》一文记载了东汉时期官吏杨震拒绝贿赂的事迹,赞扬了杨震视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的高尚品质。今天读来仍不失为一篇为官当权者进行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文中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了杨震不为金钱所动崇尚清白的廉洁风范。古有杨伯起,今有汪洋湖。杨震的清廉,在今天被一个名叫汪洋湖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发扬光大。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官一任,廉政一任,造福一任;而且还对家人约法三章:不干政、不特殊、不收礼。同时也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收非份之钱,不上人情工程,不搞暗箱操作。从而带出了一届届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也带出了支持和理解他的和睦家庭。

然而现实社会中对汪洋湖同志的所作所为表示质疑的、不理解的大有人在。什么“像汪洋湖那样活着没劲,既不会享受,又不会用权,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回”,还有的为因贪污受*罪而判刑的'褚时健鸣冤叫屈。由于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不同,时代的旋律才会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律,才会衍生出晚节不保的58、59岁现象,才会有抱着侥幸的“暮夜无知者”心态以身试法的现象不断出现。因此,反腐败工作将是长期而又任重道远。

启示

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惟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惟有诚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唯有廉洁之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唯有廉洁之人才能常保安宁。

成语

文中杨震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后来被概括为一个典故,它就是“无所不知”。

人物简介

杨震(公元59年—公元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人。他通晓经典,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之称。他教书二十多年,不为官所动。直到五十多岁,才受聘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后官至司徒、太尉。

第2篇:杨震拒贿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杨震拒贿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杨震已五十余,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yè)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èi)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阅读提示】

本文选自《后汉书·杨震传》。《后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所作,是现存记载东汉一朝史实的最重要的著作。文中对史料的处理,人物的评论,均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活泼,如本文中对杨震和王密的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地赞扬了杨震廉洁过人,刚直不贪,拒收重金的高尚品德。

试题一:

1.解释加点字。

(1)当之.郡() (2)谒.见() (3)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 (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

2.选出与“密愧而出’’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委而去之 B.国险而民附 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D.先天下之忧而忧

3.翻译句子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4.“杨震拒贿”的故事表现了杨震 的高尚品德,至今仍是当权者学习的楷模。

参考答案:

1.之:往,到; 谒:拜见; 故人;老朋友; 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

2.B

3.译句:从前他所荐举的荆州秀才王密做了昌邑的县令

4.表现了杨震清正廉洁、刚直不贪的品质。

试题二: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

(1)谒见_________ (2)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___________

15.“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3分)

16.你怎样理解“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不知”这句话?(4分)

17.本文赞扬了杨震什么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1)拜见 (2)赠送

15.让我的儿孙后代被世人称为清廉官吏的子孙,将这样的美名留给子孙,这不是很丰富的.遗产吗?

16.这句话阐明了“行贿和受贿总有人知道”的道理,现在有些行贿和受贿的人,抱着这种事是私自授受,可以做得天衣无缝、踏雪无踪的幻想,以身试法,实在是至愚至蠢。

17.赞扬了杨震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译文

杨震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金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赠送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注释

杨震:东汉人,字伯起。

累迁:多次升官。

荆州:古地名。

东莱:古郡名。

之:去往。

道经:路过。

昌邑:县名。

故:以前。

举:推荐,选拔。

茂才:即后世秀才。

令:县令。

谒见:进见。

怀:动词,意谓怀中藏着。

遗(wèi):赠送。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或曾经做官的人面前,大都自称“故人”。此为杨震自称。

知:了解。

何谓:怎么说。

涿郡:古郡名。

秘谒:隐密进见,此指私下送礼行贿。

蔬食:粗食。

故旧:老交情,老朋友。

或:有的。

开产业:开置产业(以留给子孙)。

以此遗之:把“清白吏子孙”名声留给后人。

厚:丰厚。

当(之):指杨震。

故人:我。

(子)知:你。

亦:也。

迁:调动官员。

令为开产业:叫他为(子孙)留些产业。

或:有的。

赏析

《杨震拒贿》一文记载了东汉时期官吏杨震拒绝贿赂的事迹,赞扬了杨震视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的高尚品质。今天读来仍不失为一篇为官当权者进行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文中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了杨震不为金钱所动崇尚清白的廉洁风范。古有杨伯起,今有汪洋湖。杨震的清廉,在今天被一个名叫汪洋湖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发扬光大。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官一任,廉政一任,造福一任;而且还对家人约法三章:不干政、不特殊、不收礼。同时也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收非份之钱,不上人情工程,不搞暗箱操作。从而带出了一届届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也带出了支持和理解他的和睦家庭。

然而现实社会中对汪洋湖同志的所作所为表示质疑的、不理解的大有人在。什么“像汪洋湖那样活着没劲,既不会享受,又不会用权,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回”,还有的为因贪污受贿的罪而判刑的褚时健鸣冤叫屈。由于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不同,时代的旋律才会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律,才会衍生出晚节不保的58、59岁现象,才会有抱着侥幸的“暮夜无知者”心态以身试法的现象不断出现。因此,反腐败工作将是长期而又任重道远。

启示

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惟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惟有诚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唯有廉洁之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唯有廉洁之人才能常保安宁。

成语

文中杨震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后来被概括为一个典故,它就是“无所不知”。

人物简介

杨震(公元59年—公元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人。他通晓经典,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之称。他教书二十多年,不为官所动。直到五十多岁,才受聘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后官至司徒、太尉。

赞扬了杨震视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的高尚品质。

第3篇:杨震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杨震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杨震字伯起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作者:东方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

杨震字伯起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及作案

【原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翻译】: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大将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杨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杨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杨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哦!

杨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杨震已五十余,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y )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 i)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 杨震列传》)

【阅读提示】

本文选自《后汉书 杨震传》。《后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所作,是现存记载东汉一朝史实的最重要的著作。文中对史料的处理,人物的评论,均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活泼,如本文中对杨震和王密的对话描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杨震传》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杨震传》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文言文杨震拒礼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杨震拒礼全文及翻译(通用12篇)由网友 “小红枫酢”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杨震拒礼全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篇1:文言文杨震拒礼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杨震拒礼全文及翻译

杨震拒礼讲述的是杨震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遇到了在昌邑当县令的熟人王密。文言文杨震拒礼全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

原文及译文

原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杨震拒贿》文言文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震拒贿》文言文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