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作用分析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6-12 07:13: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不同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作用分析论文

不同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作用分析论文

1 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影响

决策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反应。它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存在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二,决策者会评估行动方案的好坏,并估算出概率值。而不确定性决策是由于受个体信息加工能力限制的条件或客观由于外在环境不完备而使个体不能充分评估客观事物。不确定决策受多种环境、心理、社会因素所制约,其中个体对事物所体验到的情绪在决策行为中起重要制约因素。

过往决策一直受经济学家和决策研究者们所忽略。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决策中的理性思维和效用模型。在决策理论中,情绪常常被看作干扰决策过程的主要因素。冲动性的情绪系统有时会妨碍更加有序的理性系统 ( Jefferson,1905) .尽管情绪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会使得我们违背自己的最大利益,但近来研究者的观点也在转变,开始关注情绪在行为中扮演的积极而且有适应性的角色。Robert Zajonc ( 1980) 确立了情绪反应在快速评价、趋避行为中的重要作用。Barone、Miniard 和 Romeo ( 2000) 有关消费决策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会促进消费者更广泛地搜索信息,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行为。

但也有研究表明比起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消费者在消极情绪下个体会选择更加丰富的产品 ( Chuang,Kung,Sun,2008) .在有关风险决策的研究中,Johnson 和 Tversky ( 1983)发现不管当前的情绪体验是否源于当前决策目标,积极情绪会促进对风险的偏好,而消极情绪会增进风险规避。Forgas在 2003 年也指出积极情绪促进形成积极自我概念,消极情绪消极自我概念的`形成; 负性情绪会预期一个悲观的结果,而积极情绪会形成一个相对乐观的预期。目前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情绪效价上取得的,但是是否相同效价下不同情绪成分会对决策判断产生一致影响? 根据情绪效价范式,就会预测同是消极情绪的愤怒和恐惧对不确定性决策具有不同影响。

然而研究发现决策者在体验两者不同情绪时所产生的决策反应截然不同,这就导致了效价范式不能解释的现象: 相同效价的情绪有差异的影响 ( Smith & Ellsworth,1985) .因此,不能简单地从效价上来说明情绪能促进或干扰决策行为,还得考虑情绪效价中具体情绪对决策者的差异影响。

2 愤怒和恐惧对不确定性决策的差异影响

Smith 和 Ellsworth ( 1985) 在通过实验研究区别出情绪的 6 个认知评价维度: 确定性、愉悦性、注意活动、控制性、预期努力和责任感,从而提出了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该理论指出,各特定情绪之间的差异是通过每一情绪在 6 个维度上的差异来区分的。例如确定性、控制性和责任感维度是区分愤怒与其他负性情绪的核心维度。愤怒是个体可以控制并能对负性事件负责,对于发生的事件存有高确定感; 而恐惧则是环境控制负性事件,个体对负性的客观事件存有高度的不确定感。Lerner 和 Kltner ( 2000) 运用认知评价模式预测并验证了恐惧者对未来事件会产生悲观的预期,并因此采取消极的决策行为; 而愤怒者对未来事件会形成乐观的预期,并因此形成积极的决策反应。尽管恐惧和愤怒同为负性效价的情绪,但是由于在评价维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对风险判断的差异。Lerner 和 Kltner ( 2001) 又验证了恐惧和愤怒情绪在风险知觉上有对立差异: 决策者体验到恐惧情绪时往往表现悲观风险评估并做风险回避的选择; 而决策者体验到愤怒时往往表现乐观风险评估并选择风险寻求选择。有研究还表明悲伤的个体会把责任归因于环境因素,而愤怒的个体则会把责任归因于环境中的其他个体 ( Keltner,Ellsworth,& Edwards1993) .另外,关于神经系统的研究也发现恐惧会激发紧张感产生更多的生理反应; 而愤怒则会降低生理反应( Lerner,Dahl,Hariri,& Taylor,2005) .根据情绪即信息理论和情绪一致性理论,高确定性评价维度水平的情绪会给人们提供确定感信息,导致人们对随后发生的事件做高确定性的评价; 低确定性评价维度水平的情绪会给人们提供低确定感的信息,导致人们对随后事件做低确定性评价。情绪对于决策信息加工的差异影响在于情绪的确定性评价维度的差异,高确定性的情绪导致决策者更倾向于启发式信息加工,更多的依赖于一般知识结构、表面信息、线索等; 而低确定性的情绪则促使决策者信息加工时更倾向于系统式加工,更多的依赖于分析,细节知识,更多的控制性搜索信息,并且不受情绪效价差异的影响。因而愤怒会促使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更具有冒险性、攻击性和惩罚性,而恐惧者则会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问题。

3 愤怒与恐惧影响不确定决策的性别差异

决策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其中性别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在已有的研究中,由于所研究问题的类型与采用的实验范式不同,性别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并无统一定论。如有研究表明,男性在风险决策过程中表现得更为自信,而女性由于对负性情绪的敏感性,在信息加工与认知承载方面不如男性。然而,在决策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体验到的负性情绪的强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性别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差异可能存在。相比起女性来说,男性报告更低的风险评估 ( Slovic,1999) .比起女性来说,在愤怒和恐惧情绪下,男性被试者在决策中往往体验很少的恐惧和较多的愤怒,对决策结果报告更乐观 ( Biaggio,1980; Gross-man & Wood,1993) .因此,男性在风险决策中往往采取更加冒险的行为,而女性则更偏好风险规避。

4 结 论

如今有关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影响不仅要考虑情绪的效价因素,更要探讨同一效价内不同情绪维度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否则就很难揭示真正复杂的内在影响机制。DeSteno等 ( 2000) 也表明在决策与情绪的研究中具体情绪比情绪效价的研究更重要。陈文华 ( 2011) 表明在考虑具体情绪对消费者决策的信息加工影响时表明,高确定性情绪影响决策者做更浅的表面线索加工,而低确定性情绪导致消费者做更细致的信息加工。然而目前的研究都只考虑了情绪的认知评价的一个维度或者几个维度,未考虑几个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几个维度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这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第2篇:不同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作用分析论文

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影响

决策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反应。它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存在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二,决策者会评估行动方案的好坏,并估算出概率值。而不确定性决策是由于受个体信息加工能力限制的条件或客观由于外在环境不完备而使个体不能充分评估客观事物。不确定决策受多种环境、心理、社会因素所制约,其中个体对事物所体验到的情绪在决策行为中起重要制约因素。

过往决策一直受经济学家和决策研究者们所忽略。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决策中的理性思维和效用模型。在决策理论中,情绪常常被看作干扰决策过程的主要因素。冲动性的情绪系统有时会妨碍更加有序的理性系统(Jefferson,1905).尽管情绪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会使得我们违背自己的最大利益,但近来研究者的观点也在转变,开始关注情绪在行为中扮演的积极而且有适应性的角色。Robert Zajonc(1980)确立了情绪反应在快速评价、趋避行为中的重要作用。Barone、Miniard 和 Romeo(2000)有关消费决策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会促进消费者更广泛地搜索信息,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行为。

但也有研究表明比起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消费者在消极情绪下个体会选择更加丰富的产品(Chuang,Kung,Sun,2008).在有关风险决策的研究中,Johnson 和 Tversky(1983)发现不管当前的情绪体验是否源于当前决策目标,积极情绪会促进对风险的偏好,而消极情绪会增进风险规避。Forgas在 2003 年也指出积极情绪促进形成积极自我概念,消极情绪消极自我概念的形成; 负性情绪会预期一个悲观的结果,而积极情绪会形成一个相对乐观的预期。目前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情绪效价上取得的,但是是否相同效价下不同情绪成分会对决策判断产生一致影响? 根据情绪效价范式,就会预测同是消极情绪的愤怒和恐惧对不确定性决策具有不同影响。

然而研究发现决策者在体验两者不同情绪时所产生的决策反应截然不同,这就导致了效价范式不能解释的现象: 相同效价的情绪有差异的影响(Smith & Ellsworth,1985).因此,不能简单地从效价上来说明情绪能促进或干扰决策行为,还得考虑情绪效价中具体情绪对决策者的差异影响。愤怒和恐惧对不确定性决策的差异影响

Smith 和 Ellsworth(1985)在通过实验研究区别出情绪的 6 个认知评价维度: 确定性、愉悦性、注意活动、控制性、预期努力和责任感,从而提出了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该理论指出,各特定情绪之间的差异是通过每一情绪在 6 个维度上的差异来区分的。例如确定性、控制性和责任感维度是区分愤怒与其他负性情绪的核心维度。愤怒是个体可以控制并能对负性事件负责,对于发生的事件存有高确定感; 而恐惧则是环境控制负性事件,个体对负性的客观事件存有高度的不确定感。Lerner 和 Kltner(2000)运用认知评价模式预测并验证了恐惧者对未来事件会产生悲观的预期,并因此采取消极的决策行为; 而愤怒者对未来事件会形成乐观的预期,并因此形成积极的决策反应。尽管恐惧和愤怒同为负性效价的情绪,但是由于在评价维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对风险判断的差异。Lerner 和 Kltner(2001)又验证了恐惧和愤怒情绪在风险知觉上有对立差异: 决策者体验到恐惧情绪时往往表现悲观风险评估并做风险回避的选择; 而决策者体验到愤怒时往往表现乐观风险评估并选择风险寻求选择。有研究还表明悲伤的个体会把责任归因于环境因素,而愤怒的个体则会把责任归因于环境中的其他个体(Keltner,Ellsworth,& Edwards1993).另外,关于神经系统的研究也发现恐惧会激发紧张感产生更多的生理反应; 而愤怒则会降低生理反应(Lerner,Dahl,Hariri,& Taylor,2005).根据情绪即信息理论和情绪一致性理论,高确定性评价维度水平的情绪会给人们提供确定感信息,导致人们对随后发生的事件做高确定性的评价; 低确定性评价维度水平的情绪会给人们提供低确定感的信息,导致人们对随后事件做低确定性评价。情绪对于决策信息加工的差异影响在于情绪的确定性评价维度的差异,高确定性的情绪导致决策者更倾向于启发式信息加工,更多的依赖于一般知识结构、表面信息、线索等; 而低确定性的情绪则促使决策者信息加工时更倾向于系统式加工,更多的依赖于分析,细节知识,更多的控制性搜索信息,并且不受情绪效价差异的影响。因而愤怒会促使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更具有冒险性、攻击性和惩罚性,而恐惧者则会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问题。愤怒与恐惧影响不确定决策的性别差异

决策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其中性别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在已有的研究中,由于所研究问题的类型与采用的实验范式不同,性别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并无统一定论。如有研究表明,男性在风险决策过程中表现得更为自信,而女性由于对负性情绪的敏感性,在信息加工与认知承载方面不如男性。然而,在决策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体验到的负性情绪的强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性别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差异可能存在。相比起女性来说,男性报告更低的风险评估(Slovic,1999).比起女性来说,在愤怒和恐惧情绪下,男性被试者在决策中往往体验很少的恐惧和较多的愤怒,对决策结果报告更乐观(Biaggio,1980;Gro-man & Wood,1993).因此,男性在风险决策中往往采取更加冒险的行为,而女性则更偏好风险规避。结 论

如今有关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影响不仅要考虑情绪的效价因素,更要探讨同一效价内不同情绪维度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否则就很难揭示真正复杂的内在影响机制。DeSteno等(2000)也表明在决策与情绪的研究中具体情绪比情绪效价的研究更重要。陈文华(2011)表明在考虑具体情绪对消费者决策的信息加工影响时表明,高确定性情绪影响决策者做更浅的表面线索加工,而低确定性情绪导致消费者做更细致的信息加工。然而目前的研究都只考虑了情绪的认知评价的一个维度或者几个维度,未考虑几个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几个维度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这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第3篇:不同情绪状态对语词记忆与生理的作用论文

不同情绪状态对语词记忆与生理的作用论文

关于情绪对记忆影响的研究是目前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情绪对记忆具有影响已被多数研究证实,但各研究结果说法不一。传统的观点认为,积极情绪对记忆加工具有促进作用,而消极情绪则会具有破坏和干扰的作用。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不断有研究者发现,情绪对记忆有影响,并认为情绪能够作为自变量而被引发和操纵[1-3].张庆林[4]发现,学习前的情绪诱发能够影响被试对中性材料或抽象图形的记忆。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传统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新挑战,Arnsten[5]认为,情绪唤醒对记忆有促进作用,个体在高唤醒条件下的长时记忆好于中性唤醒条件下的,并且提取前唤醒会损害短时记忆的提取。但赵修文[6]发现,不论是记忆编码期或编码后的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不同情绪状态对语词记忆与生理的作用论文(推荐)

关于情绪对记忆影响的研究是目前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情绪对记忆具有影响已被多数研究证实,但各研究结果说法不一。传统的观点认为,积极情绪对记忆加工具有促进作用,而消极情绪则会具有破坏和干扰的作用。世纪 70 年代以来,不断有研究者发现,情绪对记忆有影响,并认为情绪能够作为自变量而被引发和操纵[1-3].张庆林[4]发现,学习前的情绪诱发能够影响被试对中性材料或抽象图形的记忆。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传统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新挑战,Arnsten[5]认为,情绪唤醒对记忆有促进作用,个体在高唤醒条件下的长时记忆好于中性唤醒条件下的,并且提取前唤醒会损害短时记忆的提取。但赵修文[6]发现,不论是记忆编码期或编码后的情绪唤醒,都会对记忆有促进作用,但记忆编码期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不同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作用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同情绪对不确定性决策的作用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