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最新中考文言文成语大全
最新中考文言文成语大全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第五册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六册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第2篇:2018中考文言文成语集锦
2018中考文言文成语集锦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第五册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六册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第3篇:中考文言文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20121226(广东梅州)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
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
参考答案10.
第4篇:中考文言文
全国各地文言文中考题精选
2003年山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0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
第5篇:中考成语
三字成语
试金石、闭门羹、替罪羊、闷葫芦、紧箍咒、莫须有、煞风景、一刀切、下马威、口头禅、马前卒、马后炮、迷魂阵、耳边风、走过场、乱弹琴、破天荒、笑面虎、空城计、迷魂汤、门外汉、恶作剧、安乐窝、鸿门宴、东道主、桃花源 五字成语
树倒猢狲散
擒贼先擒王
富贵不能淫
一问三不知
二桃杀三士快刀斩乱麻
下笔如有神
小巫见大巫
习惯成自然
天高皇帝远日久见人心
功到自然成可望不可即
坐山观虎斗 庐山真面目 六字成语
一不做,二不休
一是一,二是二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丁是丁,卯是卯
千叮咛,万嘱咐
玉不琢,不成器
过五关,斩六将
吃一堑,长一智
眼中钉,肉中刺
言必行,行必果
挂羊头,卖狗肉
悬羊头,卖狗肉
既来之,则安之
前怕狼,后怕虎
人不知,鬼不觉
神不知,鬼不觉
胜不骄,败不馁
雷声大,雨点小
此一时,彼一时
谦受益,满招损
五十步笑百步
九牛二